蔡振华,江苏无锡人,男子乒乓球运动员。 1972年,进入无锡业余体校学习。 1978年入选国家队,是1981年、1983年第36届、37届世乒赛男团冠军中国队主力队员;并获得第36届男双(与李真真)冠军和男单亚军;第37届男单亚军;与曹艳华夺得第38届混双冠军。 1991年,担任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主教练。
蔡振华
危机时刻下令
或许,人们并不太注重顺境中的成功,而倾向于青睐那些在逆境中勇于拼搏、取得丰功伟绩的人。
或许,这本身就是人们认识上的一种偏见……
但无论怎样,这个平凡却有意义的日子将永远被记录在中国乒乓球历史上:1991年6月15日,不到30岁的蔡振华接过了中国乒乓球队主教练的“帅印”。中国乒乓球队男队。当时舆论普遍认为中国男乒正处于“低谷期”。
“既然这个重担历史性地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我们就决不能让几代人创造的事业毁在我们手里。我已经充分预料到了困难,但我更多的是用困难来激发我的勇气。”和信心,用困难来激发我的斗志,我不相信我们的下一站会是失败。”
“两年前,当人们离开的时候,我义无反顾地回来了。直到现在,我仍然没有遗憾。既然我从小就选择了乒乓球作为职业,那么我就会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或许,我们的教练组和球员将要经历中国乒乓球漫长道路上最黑暗、最泥泞的时期,但我们会走出泥沼,走出黑暗,奔向光明。也许,历史将无情地将我们留在光明面前的这段黑暗中,但我仍然感到高兴和自豪,当我们走出泥沼时,那些追随我们的人将能够迎接光明,我愿意成为铺路者。这泥泞路上的石头!”
蔡振华在上任时的全国教练员会议上这样表示。他的讲话是心灵的呼唤,是热血的涌动,庄严而悲壮。尽管人们对这位只比队员大几岁的“年轻教练”还存有一些疑虑,但从他铿锵有力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他的勇气和奋战到底的决心。
蔡振华
然而,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蔡振华面对的是一支刚刚在世锦赛上惨败、30多年来首次无缘冠军的球队。球队缺少精锐战士,队员们明显缺乏信心和士气。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总是经不起风浪。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们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在上场之前都有点胆怯。通常,他们会比较胆怯一些。交叉运动的队员也会抱怨不已。
此时,世界乒乓球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最显着的特点是,欧洲、亚洲列强全面向中国挑战、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瑞典队在第40届和第41届世乒赛上连续夺得男团和男单冠军,确立了其在世界乒坛的领先地位;比利时、德国、法国、南斯拉夫等欧洲球队正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崛起;亚洲的朝鲜队和韩国队也咄咄逼人。蔡振华接手的是一支面对强敌却被严重削弱的队伍。
蔡振华决心用自己饱满的热情点燃队员心中的希望之火。
打响关键的“第一战”
蔡振华面前的征战名单显示,形势极其严峻:上任不到6个月,第二届世界杯团体赛就要举行;一年后,巴塞罗那奥运会将成为重头戏;第42届世乒赛将在不到两年的筹备时间内举行。 ,是一次重大考验。蔡振华将这三件事形象地比喻为“三大战役”。
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迷茫之中,蔡振华提出了管理团队的24字方针:面对现实,恢复信心,坚定信念,严格管理,勇于创新,重振辉煌。
蔡振华
蔡振华天生就有一种能够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想当年,1981年第36届世乒赛上,蔡振华用自己凶猛的实力,如同一把尖刀,与队友们齐心协力,从嚣张的匈牙利队手中夺回了失去的斯韦斯林杯。在中匈男队决战关键时刻,尤其是我队先丢一盘的情况下,首次参加世界大赛的他毫不畏惧,坚定果敢,充分发挥发球能力、攻击力和正确性。凭借连续进攻的优势,他以2-0击败了当时对中国队最大威胁的克拉姆帕尔。这场胜利不仅鼓舞了队友的士气,更重要的是摧毁了匈牙利队的精神支柱,动摇了对手的地位。
蔡振华在球场上凶猛、矫健的形象曾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张飞”。
十年,弹指一挥间!当中国男乒陷入危险时,蔡振华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不再是一名运动员,而是负责球队的主教练。他用敢于挑重担的行动、用兵的智慧、精彩的体育经历感染了队员们,重新点燃了队员们心中的希望之火。
有一次,团队组织观看世界优秀选手的技术视频。 20多名年轻人坐在一起,不时为瓦尔德内尔、佩尔森等世界巨星的高超球技鼓掌。在“哇”“哇”的声音中,蔡振华敏锐地观察到队员们羡慕的表情中交织着多少无奈的叹息。这时,他命令先关掉录像机,房间里陷入了一片寂静。蔡振华兴奋地看着球员们,然后大声说道:“瓦尔德内尔确实很棒。但他这辈子绝对不会打出几个这样的球!再看看马文革的比赛视频,同样有这么高端的球。”球。”
他结合自身的运动经历,回顾了中国男队在第36届世乒赛上打出的漂亮翻身仗。他说,当时中国男队并不比别人强多少,在落后的情况下赢了很多场比赛。
蔡振华
“当年中国队为什么这么强?关键是我们比别人多一口气!所以外国人看到穿红衣服的中国人就害怕。你现在最大的敌人不是欧洲球员,而是你自己要有信心,只有击败他们才能实现我们夺回世界冠军的愿望。”
这句话让队员们心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意识,一种决心翻身的意识,坚定了信心。队员们似乎已经开始明白:挫折时不要失去动力,失败时不要失去志向,失败时不要失去勇气。这就是世界冠军的风格。
接手球队后不久,蔡振华就大胆改革,将原来的国青队改为国家第二队,组建了国家一队和二队。两队球员之间定期举行比赛,保证优胜劣汰,增加了队内的竞争意识。另外,队内各项制度严格执行,积分累计,奖惩明确,人人平等。这些措施立即重新调动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男孩们开始觉得追随“少帅”是有希望的!
1991年11月20日,第二届世界杯乒乓球团体赛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拉开帷幕。
俗话说,冤家路窄。半年前刚刚在第41届世乒赛上将我队挤出8强的捷克队,这次又与我们同组。我们队击败奥地利队和澳大利亚队后,复仇的机会来了!捷克队的致命弱点是对付切片机的能力较差。蔡振华用了近四个月的时间才确定了本届世界杯的球员名单。他与男队教练组反复讨论,决定启用因伤退役多年的削球手王皓。
事实证明,无论是对阵捷克队,还是决赛对阵世界冠军瑞典队,使用王皓都是明智的选择。
王浩
当王浩拿下最后一分,高兴地倒在地上时,马文革、王涛、谢超杰、张雷、卢琳全都面无表情地冲进场内,将王浩扶了起来,六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让汗水落在他们身上。并且泪流满面...
中国男乒终于在世界军事舞台上重新树立了形象。
战略突破
有人说,巴塞罗那是中国男乒的幸运地。蔡振华上任5个月后,在这里导演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第25届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也在这里举行。奥运冠军的光环是否也会闪耀在中国选手身上?
赢得世界杯后,蔡振华的威望大增。队员们感觉“少帅”不仅年轻有活力、敢说敢做,而且足智多谋、有胆识、有魄力。
但蔡振华却丝毫不敢放松。他认为世界杯只是中国男乒翻身的前奏。目前,虽然队员们重新树立了信心,有了夺得世界冠军的渴望,但球队面临的各种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距离奥运会只有八个月的时间,技术上的大跃进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聚焦重点突破。
过去,男单一直是中国乒乓球的强项。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优势转移到了欧洲。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只有四个正式比赛项目,分别是男女单打和男女双打。突破点在哪里?
蔡振华
经过蔡振华和教练组的反复研究,最终做出了以双打作为男乒奥运会突破口的决定,力争成为“乱世英雄”。这个决定让很多外国人感到惊讶。因为男双一直是欧洲人擅长的,即使是过去10届世乒赛(第31届-第41届),欧洲选手也有8次捧杯。
但蔡振华却有自己的看法。他分析说,欧洲选手依靠个人技术优势赢得双打。事实上,如果一对双打选手能够默契配合,完全可以弥补单打的技术缺陷。相反,如果配合不好,也会对优秀球员的个人技术发挥产生负面影响。
找准突破点后,他和几位伙伴开始努力。在备战冬奥会期间,中国乒乓球队根据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奖励制度,专门奖励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最好的运动员。
蔡振华深知,强势的作风是奥运会成败的关键。他有这样的体会:运动员无论练得多好,在紧张的生死搏斗中,技战术水平都可能受到影响;更何况训练和比赛时坚持不了,世界赛上也能坚持。 ?
为了给队员施加压力,营造世界大赛的氛围,奥运会前一个月,男乒赴扬州进行赛前训练。训练馆里,录音机整天开到最大音量,掌声、欢呼声、锣鼓声喧闹,故意让队员们心烦意乱、焦躁不安。习惯了这种气氛后,有人想出了一个坏主意:玩个“加棒”游戏,认真玩一玩。队员们就像是在参加世界大赛一样紧张!获胜者有奖品,失败者自掏腰包。结果,卢琳成了最大的赢家。无论别人怎么吵闹,他都能保持冷静,说话正确。如果不是教练组千方百计,包括不值得使用的“附加赛”来磨练球员的意志、素质和比赛风格,也许就不会在男双决赛中取得胜利。第25届奥运会。卢琳、王涛以15-20逆转获胜,最终夺得奥运会男双金牌。多么美妙的场景啊!
中国男乒在精英云集的奥运战场上为祖国人民夺得一金一铜。蔡振华松了一口气。
蔡振华与家人合影
“他的白头发从来没有变白过!” 1992年8月4日,当蔡振华的妻子黄升在电视上看到王涛和卢琳夺得奥运会男双冠军时,感慨地说了这句话。
去完成未完成的梦想
1993年5月7日中午12点,一架直飞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大型波音767客机上,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女脱颖而出。他们是前往瑞典哥德堡参加第4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乒乓球代表团成员。
蔡振华一如往常,头发依然梳得整整齐齐,油光发亮,眉宇间透着一股咄咄逼人的英气,透着一种对决斗的期待,一种等待已久的奖励自己的期待。志向。
事实上,赛前,国家体委领导并没有给男队太大的压力。外部口径是:团队绩效较上年有所提高;个人项目上,要依靠女队的优势,力争保住混双冠军;男双,我们必须保持优势。
这种留有成功空间的目标,无疑是为选手们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但熟悉男乒的人都知道,蔡振华带队,目光牢牢盯在斯威斯林杯上。为此,蔡振华再次从西班牙召回了老将王浩到队中,并大胆招来了在1992年中国成都大奖赛上一夜成名的快攻选手刘国梁;在参赛者方面,他也试图脱离之前的纯教练。选拔候选人的模式留有名额,让尚未选拔的球员有机会通过公平竞争加入球队。
蔡振华多么希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队员们的兴奋感,就像他在赛场上驰骋时一样,以令人生畏的气势压倒对手。他特别强调势头。
中国男队在哥德堡首次亮相。小组赛,我队连续击败奥地利、波兰、比利时、韩国等队。
在击败日本队和德国队后,中国男队终于再次进入决赛。瑞典队最关键的进攻时刻就在中国队和蔡振华面前。
瑞典主教练通斯特罗姆表示:“如何安排好球员是教练面临的最大问题,我必须仔细考虑。”
同样,蔡振华也在认真思考。
蔡振华的初衷是让中国队4人对付瑞典队3人。这样,他就可以用奇兵,让对方难以阵形。不过,新秀刘国梁当时状态不佳,重担只能落在马文革、王涛、王浩的肩上。这个数组要怎么排列呢?蔡振华和教练们列出了十多项比赛方案。
深夜两点,蔡振华终于选定了最凶恶的阵法。当滕斯特罗姆在决战前一刻看到中国队的阵容时,他的脸色突然变了。他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有想到蔡振华会布置如此凶猛的阵法。
瑞典报纸评论道:“蔡振华非常聪明,他以中国人的智慧,充分预见到了瑞典队将如何产生影响,他给了瑞典队一个惊喜。”
虽然中国队在有机会获胜的时候没能抓住机会,虽然中国男队这次没能夺得斯威斯林杯,但所有观看了这激动人心的决赛一幕的人都被中国运动员的表现所折服。我被这种战斗到底的精神所感动。
幸运的是,蔡振华带领球队在个人赛中抢尽风头。除了配合女队夺得混双世界冠军外,他还在双打项目上获得了前三名。这一成绩仅在中国乒乓球队鼎盛时期的第27、28届比赛中出现过。
蔡振华与儿子
在哥德堡,蔡振华曾挥舞球拍,双手驰骋;在此,蔡振华指挥军队再次夺得冠军。他正值风华正茂,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有金色的梦想、银色的梦想、蓝色的梦想、玫瑰色的梦想……但最令人着迷的是为祖国夺回失去已久的东西。斯威斯林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