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移动互联网医疗创业元年:70亿美元融资与600家投资机构的辉煌与挑战

2025-01-19
来源:网络整理

2014年被称为移动互联网医疗创业元年。

数据显示,当年互联网医疗融资规模超过70亿美元,超过600家投资机构入局。此前,2005年至2009年的五年间,国内互联网医疗投资数量仅为8起,直到2010年这一数字才达到10起。

2015年,主管部门出台了多项规划方案文件,将“互联网+医疗健康”纳入中长期规划。一时之间,各种相关创新项目蓬勃发展。但这是短暂的。互联网医疗疯狂烧钱一年后,在线问诊、预约挂号等在线医疗服务模式被造假,资本迅速缩水。

一个典型案例是,2016年元旦,春雨医生测试会员付费模式,用户满意度高达99.4%。上线仅一个月,平台提问量从3万条锐减至3000条。同期,平安好医生上市前三年的用户付费转化率仅从0.9%提升至2.7%,且尚未实现盈利。

这就是互联网医疗的痛点:频次低、问诊浅、用户付费意愿低。

悦银医疗基金CEO郑玉芬曾表示,一些互联网医疗平台已经找到了一定的盈利模式,但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成本投入和战略布局。如何实现平台的价值还在探索中。

2013年至2019年,我国互联网医疗投融资金额出现波动。 IT橙子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行业投融资金额逐年增加,2017年行业投融资热度有所下降。

今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征求《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和《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以下简称《意见》)在网上流传,该文件共包含39条规定,新规定可能会提高医生在线问诊的门槛,收紧在线范围。诊断和治疗,将对互联网医疗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意见》指出,必须有线下机构和规范接入的机构才能开展互联网诊疗。也限制了医疗机构之间的远程会诊或基层医疗机构的慢病管理(家庭医生)。 。

《意见》还规定,首次就诊的患者不允许接诊,抑制了很大一部分市场需求,也限制了互联网医院的客源。

2019年,行业投融资更加理性,投融资金额81.3亿元,投融资事件68起。今年以来,受益于疫情影响,互联网医疗再次受到资本关注。 2020年1月至8月,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投融资金额28.5亿元,投融资事件33起。与几年前不同,这一次,互联网医疗企业属性更多,不仅包括咨询入口和线下医院,还包括保险等附加值。

从2014年算起,互联网医疗也迎来了七年之痒。

2020年融资额最高的项目是妙手医生。本轮融资为秒手D1轮融资,金额6亿元。投资者包括启明创投、渶光大资本、红杉资本、指数资本等联合投资者。

妙手医生拥有妙手医生、元心医疗、元心药房、元心慧宝、无界学习五个主要品牌。整合医疗服务、药学服务、保险服务,连接医生、患者、药品、保险,打造“医患药保”服务体系。

如果在线医疗平台按照关键词分类,那么首先是“在线问诊”,然后是“线下医院”。今年,无疑将是“医药-药品-保险”的闭环。今年双十一,京东健康与辉瑞中国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聚焦商业保险服务,打造商业健康保险支付环境下的医疗保险闭环。

初创公司和平台巨头纷纷制定计划。为什么保险变得如此受欢迎?答案很简单,为了盈利。

02

互联网医疗路在何方?

我们都是“毒贩”

正如李甜甜曾经提到的,互联网医院的意义之一就在于医院可以整合线上线下全流程医疗服务,形成闭环,有效解决看病难问题。

但谁能真正做到呢?大多数互联网医疗公司仍然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卖药。

近日,阿里健康公布了中报。中期业绩首次扭亏为盈,突破连续十年亏损,市值突破3000亿港元大关。

2021财年中期财报显示,阿里健康实现营收71.62亿元,同比增长74%。毛利润也大幅增长,上半年总计18.6亿元,同比增长80.3%。期内录得利润2.79亿元,首次扭亏为盈。各项主要业务均快速增长,自营业务猛增74%。

阿里巴巴财报显示,医药自营业务仍是其营收的主要组成部分。 2021财年上半年,阿里健康医药自营业务和医药电商平台收入分别为60.36亿元和9.25亿元,合计69.61亿元。 ,占总收入的97.2%。今年以来,阿里巴巴一直在尝试打造在线咨询和服务属性,打造第二条增长曲线。不过,尽管营收高达71亿,阿里巴巴仍然是一家电商公司。这不仅仅是发生在阿里身上的事。

京东也是如此。 2019年,京东健康收入达108亿元,其中保健药品销售是主要收入来源。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家上市公司平安好医生。三者的业务比较相似。他们在医疗电商、互联网医疗、消费医疗、智慧医疗等领域均有布局,主要收入来自于医疗电商。

但平安好医生在用户和流量方面远不如阿里巴巴和京东两大天然流量池,营收规模也逊色于两者。 2019年,平安好医生总营收为50.65亿元,其中健康商城业务收入为29.02亿元(其中健康商城个人消费者购买收入15.78亿元,健康商城企业客户购买收入13.25亿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平安好医生实现营业收入27.47亿元,净利润亏损2.13亿元。

从几家互联网医疗巨头来看,该领域企业盈利的关键词有两个:流量和电商。

医疗网站建设渠道_医疗渠道网站建设方案_医疗渠道管理

事实上,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无法完全独立于母体。京东健康在招股书中表示,京东集团拥有公司30%以上的投票权。如果未来遇到潜在的利益冲突,公司的解决方案可能不如处理非控股股东时那么有利。

可见,京东集团对京东健康的影响深远。此外,京东健康最大的供应商和最大的客户也是京东集团,占采购量的16%和收入的6.5%。

仍在亏损的平安好医生需要平台更多的输血。自2015年起,平安好医生已连续五年亏损。财报显示,2015年至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3.24亿、-7.58亿、-7.58亿。 -10.02亿、-9.13亿、-7.47亿。预计今年全年亏损是大概率事件。

有靠卖药的电商,但没有靠输血的电商。那么网络傻瓜们怎么赚钱呢?

03

想从您的服务中赚钱吗?

互联网正在猎杀线下医院!

拥有大流量和电商平台基础的大公司刚刚实现盈利。有靠山的,比如依托腾讯的微医,也可以借助平台积累流量。背景粗糙、没有靠山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将何去何从?

市场上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公司,包括丁香园、好医生在线、春雨医生等,无论是从C端还是B端开始,依靠医疗服务赚钱仍然很难。

2007年至2010年,在线医疗的需求不断增长。年底,天涯猫铺、西祠胡同等BBS论坛成为当时热点事件的来源。当BBS流行起来后,市场上开始出现丁香花园之类的东西。一个专注于医生交流的平台。然而,这类论坛式平台很快就遇到了盈利问题。

当时,国内在线医疗行业的盈利模式大致分为三种:

一是对C端,即患者用户收费,包括在线问诊、医疗保健服务、预约挂号、病历管理、医疗费用支付等服务。例如求医、39健康网等。

二是第三方广告商的收费,主要是国号网等在线注册、在线咨询平台;

第三类是交易电商类别,主要以交易佣金收入为主。当时的主要代表企业有医药在线、天猫医药、一药网等。

由于用户的支付习惯尚未养成,移动支付尚未与医疗保险融合,从行业整体来看,C端和B端的盈利效应并不明显。

丁香园创始人李甜甜认为,盈利取决于医院和药企,而不是向医生收费。为此,鼎祥源成立鼎祥人才网,进军企业招聘。从2008年开始,国内电商业务刚刚起步,丁香园就推出了生物试剂耗材网上采购平台丁香通(To B),后来又推出了“用药助手”,按需为医生服务。

与此同时,腾讯、阿里巴巴两大互联网巨头进军互联网医疗领域,打开了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圈地”。相比之下,腾讯早期更愿意投资医疗领域,而阿里巴巴则通过支付宝和阿里健康“两条腿走路”。

例如,腾讯斥资投资了特爱医生、微医等多家公司。尽管腾讯医生此后倒闭,但腾讯仍推动企鹅与杏仁医生合并,以取代特爱医生。事实上,腾讯资本背后的企业包括丁香园、微医集团、卓健医疗、医联、好医生在线、企鹅医生等。在医疗领域,腾讯通过财务投资、战略投资等方式买下了半壁江山。

进入2015年,互联网医疗开始注重线上线下融合。今年,丁香园准备建设4家线下普通诊所,并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与丁香园一样,平安好医生、好医生、微医集团、医联、春雨、阿里健康、京东等企业都获得了互联网医院牌照。

与此同时,春雨医生CEO张锐表示,计划2015年在全国开设25家线下诊所。一时间,线上牌照、线下医院成为标配。

李甜甜曾指出,互联网医疗分为外围业务和核心业务两部分。

其中,在线挂号、分诊、医疗导航、移动实验室查询订单等周边服务将不受政策限制。但这个业务的市场竞争力较弱,初创公司和传统医疗机构都可以做。非常好。远程医疗、在线诊断、医患在线互动等核心服务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但如果互联网医疗企业拥有了具备资质的线下医疗机构,或许整个行业将会出现新的景象。

但事情远没有李甜甜想象的那么简单。除了政策限制之外,线下医疗机构是重度投资、长期投资。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已经无法盈利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只能依靠融资来支持线下医院的建设。

比如,杏仁企鹅通过融资,开始布局大量线下医院,边买边卖,战略合作。但前提是资本接力。一旦资金跟不上,就很容易出现失血。行业投资者对于互联网医疗向线下延伸存在诸多疑虑。流量转化到线下时,每一层都打折扣,转化率极低。更重要的是,医疗保健并不是高频服务。

互联网医疗很难通过服务赚钱。为了生存,互联网医疗企业开始开辟新的战场。

04

对好医生金融的思考

非医疗化和延伸到一般健康

医疗渠道管理_医疗渠道网站建设方案_医疗网站建设渠道

2015年底,春雨医生创始人、前CEO张锐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山对话。张锐代表了万众瞩目的互联网医疗创业者,王山则代表了处于垄断地位的传统医疗。

回忆起这场被打断了18次的谈话,春雨医生现任CEO张坤形容道:“这是一次鸡鸭式的谈话,两个人根本不在一个频率上。 ”

王山直接在网上否认了“轻咨询”。他认为,中国移动医疗的商业模式现在根本不存在。根据我国现行医疗管理规定,所有医务人员必须在医疗机构执业。 “严格来说,不在医疗机构执业是违法的。”

在这次筹划中,张锐说道:“我和王院长不是同事。”王山说:“IT人想给自己看病,这是一个大问题。”他说:“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王院长最后表示,“买产品不可能赚很多钱,渠道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张锐认为,互联网医疗以用户为中心、以成本控制为中心,越来越走向基地。在这场未能说服任何人的谈话中,存在一个基本问题:传统医疗并不看好互联网医疗。

纵观全链条最赚钱的医药电商,据米奈网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零售药品市场销售额达1亿元。从终端销售分布来看,零售药店终端市场销售额合计为1亿元。 4196亿元,其中实体药店占比超过96%,而网上药店市场仅占3%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处方药目前贡献了药品零售终端销售额的85%,但主渠道始终牢牢掌握在医院手中。

即使在利润最高的领域,医疗电商能分到的份额也远远小于医院掌控的份额。互联网医疗的定位,从颠覆到补充,再到现在医保的闭环布局,似乎表明王山当时的言论有些先见之明。

盈利很难,短时间内建立渠道也很困难。为了生存,互联网医疗开始向大健康领域方向“去医疗化”。

鼎香园创始人李甜甜曾表示,互联网医疗企业要想实现盈利,提供与医院业务重叠的医疗服务绝不是最好的选择。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鼎香园等企业开始走健康管理路线。今年势头强劲的京东健康也是如此。在其招股书中,它描述了京东健康作为综合健康管理平台的未来。京东健康今年推出的家庭医生也旨在改善传统医院无法达到的家庭健康管理。去狩猎吧。

然而,以家庭为基础的健康管理行业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的模式。它高度依赖人和服务,不仅需要数字赋能,还需要医疗服务的大力支持。不过,虽然大家都在转型升级,但在每个在线医疗公司的商业模式中,医疗服务都是增值服务,而不是主营业务。换句话说,医疗服务并不是利润来源。

打着互联网医疗旗号的企业还需要绕一大圈,依靠电商和保险来盈利。过了这个弯,又有多少人能活下来?

部分资料参考:

1、京东健康逃不开“大药房”的经营方式。与京东集团界限是否模糊,是否涉嫌粉饰业绩? (IPO洞察)

2、“健康产业网红”丁香园的10亿美元估值之路(热点微评)

3、平安好医生上市后可能赚不到钱。互联网医疗业务如何破冰? (小倩)

4.财新峰会健康点专题对话

5、挣扎在“破产潮”中的互联网医疗(亿欧网)

♡《好医生金融》精心制作

行业观察

4、平安1000万个平行世界

工业思想

《好医生财经》——医疗健康行业深度媒体。目前已有10余个精准产业社区,汇聚了4500名医疗健康行业创始人、投资人、从业者,全部100%实名。入群请添加运营伙伴@李立微信,实名认证后一起交流学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