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楷书风格独特,笔法灵动多变,政治成就亦非凡

2025-01-19
来源:网络整理

唐代出现了很多杰出的书法家,如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等人,他们都在自己的文字中展现了唐朝的繁荣。他们的作品影响了后世千百万人。书法作品的精髓在于字体雄伟、苍劲、有力,完美地呈现了远古的气息。 《大字印符经》的问世,也表现出了极其灵活的书法。

褚遂良的肖像

唐代还有一位书法家。虽然他的名气不如颜真卿、柳公权等人,但他的楷书风格也有其独特之处。此人正是褚遂良。褚遂良的笔法往往变化多端,姿势各异,笔力刚健。每一笔都有不同的风格,有时粗犷厚重,有时细腻。他与其他书法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书法字迹灵活,从不僵硬。

褚遂良满腹经济,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不幸的是,他的晚年经历了许多坎坷。即使生活如此,他也没有耽误热爱书法的决心。褚遂良临摹虞世南、王羲之、欧阳询等人的书法作品,在优秀作品中找到书写特点,作为自己实践的起点和提高。诸如《孟师碑》、《大字印符经》、《雁塔圣序》等作品,都是他代代相传的墨迹。褚遂良的楷书虽然在所有书法大师的作品中不是排第一的,但却是最适合人们练习的。 《大字印符经》是最适合书法初学者的楷书作品。临摹它可以帮助你掌握它的画笔用法和字体结构。练习久了,你就会更加熟练,你的书法水平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墨本《大字印赋经》共96行,共461字。堪称书法杰作,蕴含极高水准。是学习楷书不可缺少的范本。其中笔触更为丰富,隐隐显露的方式更能体现曲折之感。有方有圆的变化,更是松而不散。

褚遂良的《大字殷府经》(下),每个字都不失重点,笔画的先后顺序更是显露出来。

后人看过褚遂良的作品后,无不赞不绝口,认为《殷府经》淡雅而不失端庄,淳厚而不失韵味。其实,在阅读这部书法巨著时,不应该只看到俊美的外表而忽视了风韵的高雅。要把笔法和结构结合起来,学形神。这样的书法作品欣赏方式就不会细腻、肤浅。这幅书法作品与《雁塔圣序》的风格十分接近。均采用纵横清晰的笔画,整体结构为方中平。摘自隶书,改为楷书。

阴字书法_书法阴字的写法_阴书法

疏而不疏、姿态飞扬等词,都用来形容褚遂良的《大字吟赋经》。褚遂良的笔法大都流畅有力,这让后来的书法家尤其是柳公权、颜真卿都可以向他学习。他们的创新,都是基于朱棣文的书法。楚恕的书写速度很快,写完的时候也很大胆。流畅连贯的手法,完美地展现了楷书的特点。

宋代杨无咎对褚遂良有过简单的描述。他认为草书的书写方法有千变万化的感觉。妙思无穷,如今在褚遂良的书法作品中都能欣赏到。铿锵有力的笔触和宏大的气势令人难忘。

褚遂良的《大字吟赋经》(部分),写作没有重点,整理得很大胆。

褚遂良的《大字印府经》中,每一点、每一笔,都有一种曲折感。臧峰的笔触和手势改变了点和笔画的粗细和长度的对比。这种写法完美体现了用笔的力度和力度。很多书法家的枯燥抽象的风格,让人临摹时有无力感,但褚遂良的书风却把线条变成了各种形状,给人一种朦胧的味道。清代刘熙载读完《大字印夫经》后评论说:“楚齐岂如巨戏中的鹤游?”

《大字印赋经》的风格虽然与其他楷书作品有所不同,但仍受到众多书法家的推崇,并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从构图上看,字与行之间的距离极其和谐,疏密得体。无论风格如何变化,与其他书法作品放在一起,都是同源的杰作。

褚遂良的《大字印府经》被改编成书供抄写。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大字阴符经》适合初学者练习。其实原因很简单。 《大字印府经》中,首要的优点是“大”。只有字体足够大,才能方便初学者阅读。写“大”字可以放大笔画。初学者在写“大”字的过程中,可以放慢动作,更好地欣赏、理解和记忆字体的形状和规格。小字体很难看出笔画要领,起笔和停笔更难把握要领。但当动作减慢、字体变大时,这些就会异常明显。

阴书法_阴字书法_书法阴字的写法

练习字体时,大字体更适合训练初学者的控笔能力。只要先练好大字体,以后写字就不会觉得棘手。即使练习其他书法风格,也能尽快掌握用笔要领。如果在写作过程中发现明显的结构性错误,可以尽早发现并改正。这也是使用大字体的好处。褚遂良的《大字殷府经》多为横开,显得活泼大方。当你第一次练习《大字阴符经》时,你很容易掌握它的表象,很快就能理解它的含义。

笔触丰富的《大字印府经》

有人读完《大字吟赋经》后,说其中有明显错误,‘止’字右侧多了一个点。此言一出,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这真的是一个错字吗?其实,翻阅历代书法家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在米芾的字体中,“之”字也是这样写的。这样的字体出现,就意味着褚遂良的字体没有错误。这个角色也在多年的转变中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形态。当时这个字就是这个风格,所以不能说褚遂良的字体不对。

《大字吟赋经》中的“至”字。

初学者要临摹《大字印符经》,千万不能因为头脑一热就去临摹。虽然褚遂良的作品比较简单好用,但别忘了他在创作时也读过很多书,经过长期的练习,终于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笔法。因此临摹时一定要长时间观看、联系,然后对练习作品进行比较、反思,这样才能吸收经典的笔法。否则,无论字体多好,光靠练习也无法成为自己的汉字。因此,复制也需要长期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

参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