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医院和互联网医疗正在承担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的会诊和治疗工作。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感染高峰期,有效缓解医院线下门诊压力,缩短患者就医时间,方便群众获得健康咨询、医疗指导、预约诊断的有效途径医疗等其他服务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
缓解线下人群,线上也能看病
当更多关于-19疫情的咨询出现时,同时具备问诊和问诊功能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可以分担线下医疗机构相当一部分压力。
为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积极作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近日印发《关于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9)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通知》,其中提到,医疗机构(包括互联网医院、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机构)可以使用互联网诊疗平台,按照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相关要求,提供网上处方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症状出现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症状且在家遵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家庭治疗指南》的患者。处方。
11月30日,北京-19在线医生咨询平台重启。该平台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科委指导,北京市医学会主办。百度健康作为支撑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并负责平台的整体运营。用户只需在百度搜索“北京-19在线咨询”或“北京-19咨询”即可进入平台。全国各地医院纷纷主动开设互联网医院发热门诊,互联网医疗平台也积极推出发热门诊专区或频道,为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相关症状的患者提供线上服务。
互联网医疗作为防控的有效手段,已成为患者就医的便捷方式和医院的新型医疗服务平台。
以百度为例。针对近期疫情,百度健康推出一站式疫情服务平台,包括义诊、物资购买、自我保健指导等,针对确诊患者推出专属义诊通道,提供7×24小时服务小时在线响应,及时解答患者疑问。此外,考虑到各类用户的差异化需求,百度健康还推出免费电话咨询服务,联手三甲医院专家,为确诊患者提供专属的一对一电话咨询。
同时,百度健康整合平台的健康科普和服务能力,针对儿童、老人、孕妇等不同群体推出防疫指南。该指南为用户提供了家庭防控、急救、疫苗接种等版块,并邀请权威医学专家对科普内容进行编辑审核。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查询相关内容。
此外,百度健康还于12月8日至14日每天20:00至21:00针对-19阳性患者推出了专场与医生直播。用户可通过百度APP搜索“百度健康”,进入专区观看直播。
可见,以百度健康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在疫情期间承担了急救通道的功能,在缓解线下医疗机构压力的同时,也为传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线问诊日益专业,互联网医疗已成趋势
如果说人们对互联网医疗还有一些疑虑,很可能是出于对权威、专业、合规的需求。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它不再只是简单的网上挂号,而是包含了更多的服务。
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互联网医疗产业自2009年前后诞生以来,经历了两次迁移:以预约挂号、医疗信息服务为代表的个体化服务在线化和以互联网医院为代表的复合型服务在线化迁移。经过第一阶段,现已进入以“互联网医疗联盟”为代表的第三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专业性、权威性、合规性成为医生和患者都无法回避的关键词。
互联网平台始终努力保证其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以百度健康为例。依托用户需求门户、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百度健康平台上的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为用户提供更精准、更有针对性的健康科普内容,从而促进医患之间的紧密联系。截至目前,百度健康平台已收录权威科普内容5亿条。
此外,百度健康与30万名公执业医生合作提供在线咨询,帮助用户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医疗健康问题,每天回复240万次在线医疗咨询。百度健康与知名三级公立医院合作,打造精准医患引擎。百度健康已建成覆盖19个省、60余家三级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网络。华中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已初见成效。湾区已完成多学科、多病种覆盖;在数字化专科建设方面,直连20多个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80多个国家重点专科。过去一年,百度健康已服务超过50万名专科疾病患者,帮助超过5万名专科疾病患者精准预约、获得及时的诊疗服务。
医院、医疗机构、平台不断提升互联网医疗的专业性、权威性、合规性。近年来,国家也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互联网医疗发展。近日,《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印发。文件提出,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完善互联网诊疗收费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在良好的行业环境下,互联网医疗正在成为治病救人的又一个“战场”。百度健康在线健康咨询数据显示,12月1日至12月15日,新冠相关咨询量增长1270%,呼吸内科咨询量增长981%,发热/发热相关咨询量增长增加了 1,543%。
随着疫情防控意识的增强,人们已经养成了网上问诊的习惯。医生和患者都逐渐认识到互联网医疗的作用。以百度健康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将继续利用其多元化、智能、便捷的优势提供服务。尽管互联网医疗还需要更好的监管和管理,但已经可以预见它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