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接到这样的电话或信息时:“百万医保”业务已到期,需要续费或关闭扣费。
那你一定要注意了! ! !
医疗保险中不存在“百万医疗险”!
骗子利用受害人对“百万医保”相关规定的不了解,编造“不取消订阅每月自动扣款”的谎言,诱骗受害人转账,其手法极其恶劣。令人困惑。近期,我市不少群众被不法分子利用“百万医保”等医保说辞冒充保险公司客服上当受骗。
案件退回
案例一
2023年10月29日,受害人罗女士报案:被电信诈骗0.88元。经调查,受害人罗女士当天在家中接到了一名自称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打来的陌生号码。对方称,她购买了一份“百万保险”,可以保障微信支付的安全。如果不取消,所有人都会被收取费用。每个月从自己的银行卡中扣除2000元后,罗女士听从了对方的话,要求对方帮忙取消保险,并按照对方的指示去做。罗女士点击网站后,进入了百万保障服务中心多商户客服窗口。她按照对方电话里教导的指示,在窗口输入了关闭百万保险的申请。对方发了客服会议请求点击,然后就跳出来了。我买了一个录音软件,全程听着说明,开启屏幕共享。对方先是要求确定哪张银行卡有钱,然后将验证码输入中国银联,并输入“申请取消百万保障扣除”字样。看到银行的扣款信息后,罗女士意识到对方输入了她的验证码。操作境外支付时,共成功操作境外支付7笔,共计0.88元。罗女士得知自己被骗后,将剩余的人民币提取出来,却发现对方在她的银行卡上开设了银行卡数字钱包,并转出了2万元。共计被骗0.88元。
案例2
2023年11月3日,受害人郝女士报案称自己被骗2万元。警方了解到,郝女士在家中接到自称“百万保”的客服人员的电话,称郝女士无意间接触到了“百万保”保险。现在试用期即将结束,需要立即关闭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功能。 。征得郝女士同意后,客服人员教她关闭微信支付功能,按照提示将微信币提取到农行卡上。然后,输入客服人员给出的网址(),在“腾讯微保客户服务中心”输入他的姓名和手机号码申请关闭微保,并要求他复制网站上的网站链接并粘贴在支付宝的“花呗”中“确认购买信息。罗女士按照客服人员的指示,但没有点击确认。客服人员对罗女士说:您没有点击确认,已经超时,和我们的后端已经扣了2000元了。 挂断电话后,罗女士查看农业手机银行的扣款信息,发现当天已经从她的银行卡上转出了人民币。
案例三
2023年11月16日,受害人朱女士报案称,自己在网上被骗10万余元。经查,朱女士接到北京地区的电话,因儿子在北京,她接听了电话。对方自称是“百万保险”的销售人员。朱女士的百万保险已经到期。如果不续约,连续三年每个月都会被扣2000多元。朱女士表示,她从未购买过该保险。对方表示,可能是她不小心点到的,前期免费购买了。现在免费期已经过了。根据朱女士的取消意愿,他在中国银行公众号上要求朱女士取消。朱女士关注了中国银行公众号,但并未取消该业务。根据对方的指示,朱女士打开浏览器,输入对方发来的链接(.cc),申请免密支付。朱女士收到信息后,发现自己被骗了1万元。
科普
01、什么是“百万保”:“百万保”是指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时,如果支付账户被盗,造成用户财产损失,将按照损失金额向用户承诺赔偿,不赔付。次数限制,每年累计赔偿。担保服务金额高达100万。
02.“百万保”是否需要付费:当用户注册使用微信支付时,“百万保”将自动开启。这个保证就是APP自身的安全设置。它是完全免费的,不会“过期”或“过期”。 ,无需“付费续期”,也不会影响您的信用报告。
诈骗套路分析
1、冒充“官方客服”,利用官方页面“以假乱真的”来获取您的信任。犯罪分子往往冒充各种“官方客服”,引导受害者在手机上查看服务,并利用已有的官方页面来降低受害者的防御心理。
2、部分不法分子还会采用非法手段盗取受害人个人信息并主动查看,导致受害人误以为属实,对其“官方客服”身份产生怀疑。
3、骗子以“扣费、影响信用报告”为由谎称服务已过期,造成您恐慌。由于受害人并不知道“百万保障服务是免费的,不会过期”,犯罪分子谎称“服务已过期,需要付费续保,否则会影响信用报告” ”,引起他们的恐慌。随后,不法分子又以协助封店为借口,进行下一步诈骗。
4、最后,诈骗者利用关闭服务的需要来引导转账或屏幕共享来转移您的资金。犯罪分子会想方设法获取受害人的资金,比如以“资金审核”为借口,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其提供的“安全账户”;或以“操作指导、保护账户安全”为名诱导受害人攻击者下载视频连接APP,利用屏幕共享功能秘密窃取受害人的银行卡密码等信息,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将资金套取。
1、接到自称保险公司、银行或网站客服的电话时,不要盲目相信,一定要多方核实。
2、陌生电话声称需要退订、取消保险、VIP会员等服务,否则会自动扣款,均为诈骗。
3.如果陌生人要求共享屏幕,他们会被拒绝。
4、如果发现自己被骗了,一定要保持冷静,保存好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并及时拨打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