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网上钱,比如支付宝余额、余额宝、微信找零、财付通等,但总会有人因为各种意外而猝死。那么如果这个人去世了,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在网上有的钱等等,这些钱的最终去向是什么呢?
以下四个线索或许可以帮助你找到“网上理财遗产”的所在:
线索一:银行交易记录
如果有亲人意外去世,可以拿着死亡证明去银行一一核对。银行会向账户持有人提供账户持有人是否通过其银行账户开立第三方托管账户的信息,并可以查询第三方托管账户及保证金金额。遗憾的是,无法查询账户收益、损失等,只能使用银行提供的账号去基金或股票交易公司查询。
线索 2:电子邮件
通过网络平台购买金融产品时,个人信息往往需要提供手机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等必填字段。只要能够访问涉案人员的电子邮件地址,就可以找到该人购买网络金融产品的线索。
线索三:手机短信
余额宝、财付通等理财产品必须绑定手机号码。账户所有者将收到每笔交易的短信提醒。通过手机短信查询,您还可以获取购买相应金融产品的相关信息。因此,在网上投资时,为了您的资金安全,一定要进行手机验证。
线索四:中国人民银行询问
当事人遇到特殊情况的,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配合公安机关、司法机关的要求,查询当事人的银行开户和交易情况。当然,这可能是最后的手段。
当然,大家也不必惊慌。为了应对突发情况,我们在进行网上投资时应做好以下准备:
1、提前做好档案。备份您投资的理财网站和平台的账号和密码,并告知您的近亲(父母、子女或重要其他人)。
2、进行网上理财或投资时,最好使用您的真实姓名作为用户名。如果没有,您可以使用姓名的拼音,以便于查询。
3、通过P2P平台进行投资时,网站上一般会有电子版的投资协议。投资完成后,您可以自行打印纸质版以备不时之需。
根据《支付宝服务协议》第四部分第7(a)条第4项规定:
您理解并同意,如果(a)您连续12个月未使用支付宝登录名或本公司认可的其他方式登录本网站,本公司有权取消全部或部分支付宝登录名及支付宝。您名下的账户,您将无法再通过该登录名登录本网站或使用相关支付宝账户;如果相关支付宝账户中有余额,您可以按照相关支付宝手续流程将其转入您的其他同名支付宝账户或银行账户; (b) 您在任何阿里巴巴网站上实施欺诈、发布或销售假冒商品、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或以其他方式严重违反任何阿里巴巴网站规则的,本公司有权全部或部分取消该等行为。您名下的支付宝登录名。您将无法再登录任何阿里巴巴网站,所有阿里巴巴网站的服务也将同时终止。本公司有权将您违反前述协议的行为同步至其他阿里巴巴网站。
长期未使用的支付宝账户可能会被注销,但支付宝公司不应该也不可能没收其资金。另根据支付宝服务协议第四部分第三项规定:
您确认您对您的支付宝账户负全部责任,并且只有您可以使用该账户。该账户不可转让、不可赠与、不可继承,但账户中的相关财产权可以依法继承。当您决定不再使用该账户时,您应提取该账户中的全部可用资金或转入其他账户,并按照本公司规定的程序向本公司申请注销该账户。
用户支付宝账户中的资金被视为用户的财产,而该财产权益的获得也可以通过继承权的授予来保证。因此,从法律角度来看,支付宝不能没收意外死亡且长期未登录的用户账户内的资金,因为这种行为已经构成挪用财产行为。实践中,支付宝已经为已故用户支付宝账户内的财产提供了继承程序:
注销账户前,账户余额必须为0。如果账户持有人死亡,账户持有人的相关继承人可以提供相应证明向支付宝申请提取账户余额。具体文件要求如下:
有遗嘱的继承人:
一个。账户持有人的意愿;
b.申请人第二代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
c.申请人的承诺书(遗嘱继承);
d.账户持有人的死亡证明;账户内金额大于或等于5000元的,需提供有效法律文件(如法院判决书),无需死亡证明。
无遗嘱法定继承人:
一个。申请人第二代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
b.申请人与支付宝账户持有人的关系证明(户口簿各页,或公安机关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
c.申请人的承诺书(合法继承);
d.账户持有人的死亡证明;账户内金额大于或等于5000元的,需提供有效法律文件(如法院判决书),无需死亡证明。
(继承人)
也
若开立余额宝账户且余额宝账户内有资金,且账户持有人死亡,申请提取余额宝资金的具体文件要求如下:
1. 选择以下材料之一:
1) 遗嘱及公证书
2)财产分配协议及其公证书
3)法院判决;
2、身份证双面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银行卡复印件。同时需要所有三份文件。
3、《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非交易过户申请表》、《开放式基金个人账户业务申请表》、《开放式基金普通交易业务申请表》(填写赎回相关信息) 。
因此,得出结论:根据支付宝与用户签订的协议以及对“财产”法律事实的确认,支付宝不应该也不可能将意外死亡用户的财产据为己用,而只能让用户的账户被冻结,正在等待相关权利人提出索赔。如果支付宝拒绝履行这一责任,甚至违反这一责任,侵占用户财产,权利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和维护其合法权益。
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占、哄抢、毁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
同样,未经正当程序(Due)不得处置公民的财产。
(以上内容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