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支付宝、微信大举拓展海外市场,BAT之一的百度也不甘落后,加入这场海外移动支付大战。
7月27日,全球开放数字支付平台与百度宣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它将与百度金融服务集团(FSG)合作,通过百度钱包为中国消费者拓展国际购物选择,并提供更好的支付体验。中国消费者将可以通过国内的百度钱包在境外数百万国际商户进行购物和支付,中国消费者的跨境网购将有新的选择。与此同时,近1700万美国和国际商户也将有机会使用百度钱包向中国商户和个人付款。
近年来,百度钱包的发展思路基本是“补贴+拓展场景”。据了解,百度先后控股去哪儿、糯米,开发百度外卖,并结合百度地图、手机百度等流量入口分流支付业务。此外,基于支付业务,推出理财、消费信贷等金融服务,构建金融、旅游、出行、餐饮、票务、团购、视频网站会员等支付场景。
此外,泰国还推出了海外支付服务。百度还推出了“直达号”,通过App内的搜索、推荐、@等方式吸引线下流量,为百度钱包拓展商户资源,但效果并不明显。
这次我们将与大家合作,借助我们的支付平台,提升用户体验,拓展跨境消费市场。数据显示,新华网、Xoom、Xoom等支付平台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支持用户接收100多种币种的支付、56种币种的提现、25种不同币种的余额。账户。
有点孤独的“老大哥”和百度钱包
百度作为BAT巨头的地位日益被削弱,尤其是在移动支付领域。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相比,百度钱包的表现更差强人意。就连“大哥”也显得有些落寞。
说起来,它可以说是第三方支付的“鼻祖”。经常出差在外的商务人士都会感觉很熟悉。它是一种国际贸易支付工具,使用电子邮件来识别用户身份以进行资金转移。成立于1998年,据称彻底改变了邮寄支票或汇款的传统方式,深受全球众多用户的喜爱和认可。今年4月,还与Pay合作,向Pay用户开放移动支付平台。
但国外产品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收取各种费用。转账需要手续费,取款也需要手续费。这可能会让国内用户感到不舒服。虽然支付宝和微信达到一定数值后会收取相应的手续费,但使用成本要少得多。
因此,此前扩大中国支付范围的尝试均未成功。
BAT海外支付百度钱包任重而道远
虽然欧美国家用户倾向于偏好信用卡支付,但近年来,中国人出国旅游增多,海外移动支付市场也在不断扩大。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早已嗅到商机。
过去一年,蚂蚁金服和支付宝开始了国际化的快速步伐,特别是进入了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韩国等多个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此外,4月份有消息称,蚂蚁金服斥资12亿美元收购美国一家汇款公司,其开拓北美市场的野心昭然若揭。目前,支付宝已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支付通道,提供18种外币结算服务。
过去一年里,微信支付也疯狂地在海外插上旗帜。 5月,微信支付携手正式进军美国市场。 7月,微信再次联手德国支付公司进军欧洲。目前,微信支付覆盖全球13万家境外商户,支持12种外币结算服务。
截至2016年12月底,百度钱包拥有约1亿用户,与蚂蚁金服的支付宝和腾讯的微信支付相比仍然相对较小。 IDC分析师薛宇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是中国支付市场的领导者,而百度钱包的地位有点尴尬。
易观近日发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数据显示,支付宝和财付通(微信的支付和安全系统由腾讯财付通支持)的市场份额达到54.10%和37.02%,在支付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百度钱包排名第9位,仅占0.40%的市场份额。
作为BAT巨头之一百度旗下的“系列产品”,百度钱包的表现有些尴尬。在这场市场争夺战中,百度钱包任重而道远。
两者的结合不容小觑
毕竟支付宝起步早,微信支付也有大量社交用户支持,但百度钱包呢?你不能让用户先安装百度钱包再使用百度搜索引擎...
不过,百度钱包和百度钱包的结合也不容小觑。据百度钱包公布的数据显示,激活用户数已达1亿。如果这次与Go 的合作能够有效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双方的用户、支付资源和技术能力。依托其海外优势和百度的流量优势,双方将在国际支付市场打开新局面。
这可能是一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