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楚涵,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博士,河北大学教师。受访者提供
从李白、杜甫到竹林七贤,再从陈寅恪、赵元任到王国维,何楚涵总能从熟悉的角色入手,却慢慢揭开粉丝不知道的知识点。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何楚涵是怎样的契机开始制作、拍摄、发布视频的呢? 作为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博主,她如何看待娱乐至死的时代文化传播? 她如何面对争议并在不同身份之间找到平衡?
起源
为了更好的上课,我开始拍摄视频
“王维和李白同岁,是情敌。” 一句话就能吸引人听她说话。 她谈论“诗仙”李白、“诗佛”王维、“诗圣”杜甫的视频都不短。 他们持续11分钟。 在当下快餐视频盛行的时代,她的视频能火起来,还有些颠覆性。 人们的刻板印象。 何楚涵自己也很惊讶。
何楚涵今年年初开始拍摄视频。 当时正值寒假,下学期她要给全校学生讲传统文化艺术通识课。 备课时,她担心自己的讲课不够吸引人,学生不感兴趣,就用手机在家沙发上录制了一段简短的讲课视频,发布到网上。 当时她只是想做一个小小的尝试,看看大家的反应,以便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课程。 每次想到这里,我就无法自控。 在某平台,何楚涵发布的第一条视频观看次数突破百万。 在抖音上,他逐渐开始积累越来越多的粉丝。 不到半年的时间,何楚涵在抖音上就积累了数百万粉丝,这也证明了何楚涵的想法:优质内容依然为王。 只要内容足够好,平台就能搭建起连接内容和受众的通道,那些“娱乐至死”的担忧也就不言而喻了。
何楚涵在传媒大学学习艺术史理论,师从著名文学评论家钟呈祥。 严格的学术训练让何楚涵在传统文化艺术领域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导师的引导和影响下,她慢慢探索自己的兴趣,最终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自己一生的理想。
收获与触摸
优质内容不会被埋没
能够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是何楚涵最看重、最幸福的事情。 仔细想一想,无论她是大学老师,还是抖音文化博主,她所做的事情的核心从来没有改变过。
谈古人和传统文化,如果讲不好,很容易变得无趣。 年轻人处处面临着信息的诱惑。 他们可以看电影、听歌曲、玩游戏。 如何吸引他们学习传统文化? 何楚涵一直在努力让传统文化变得更有趣。 10分钟的视频中,何楚涵均匀分布知识点和笑点,让传统文化课程引人入胜。 在何楚涵在抖音发布的视频下,年轻网友们踊跃表达了对传统诗歌、古人的新认识。 如今,何楚涵在河北大学的传统文化普通班可容纳100多人,每堂课都爆满。 讲台下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也让何楚涵看到了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巨大热情,而且这种热情从未消失。 ,只是等待合适的机会被挖掘并蓬勃发展。
何楚涵的粉丝中,不仅有熟悉上网的年轻人,还有不少老年人。 比如,何楚涵曾收到一位70多岁网友的留言,称自己到了这个年纪,感觉自己已经知道了这一生的命运,并没有太多的希望和想法。 不过,在看完何楚涵的视频后,他又找回了内心的自己。 对生活有理想和热情。 人到了二三十岁的时候,往往更容易被文学艺术所感动。 那时的他们对生活抱有很大的希望和抱负。 在这位网友身上,何楚涵看到了文艺的力量有多么强大,甚至可以战胜长远。 时间的流逝,平庸的生活,让人重拾内心的火焰。
到未来
传统文化将焕发出更强劲的生命力
伴随着爆炸性的点击率和粉丝数量的不断上升,争议和误解也随之而来。 例如,您是一名医生和一名教师。 你为什么不戴眼镜? 为什么还这么注重化妆? 你的学历是真实的吗? 为什么会犯视频中的错误? 您最终会想要直播商品吗?
有很多种。 但何楚涵却选择一笑置之。 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当聚光灯照在一个人身上时,他就像放大镜一样被审视。 没有人是完美的。 何楚涵在制作视频时只准备了一个大纲,很多内容都是即兴演讲。 如果字幕或演讲中出现口误,抖音网友往往会用敏锐的目光指出。 何楚涵将此视为一种鼓励,她也总是在评论区贡献力量。 朵花,感谢网友指正。 这也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过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这也是博主这份工作的魅力所在。
未来,何楚涵希望让视频更加丰富。 除了课堂录音之外,他还会拍摄更多不同的室内外场景。 比如,她最近在微信上去乌镇出差时,拍摄了户外视频。 美丽的风景与实用知识的呈现相结合。 它也没有任何魅力。 如何让实用内容变得清晰、简单,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而用简单的方式解释事物并不等同于简单地简化知识。 所谓简化,就是斩断。 “打个比方,一棵树有10根枝叶,我砍掉5根,只剩下5根,这就是简化。简单来说,我觉得是在建一座桥。我不砍树枝离开,但我想办法把它们串联起来,我会从地上搭起一个梯子,带你一步步去摸。” 这种深入的解释并没有牺牲准确性,而是搭建了更多的桥梁,打开了更多的入口。
中国人民有着丰富的智慧和情感。 历史上的士大夫、文人都能够留下自己的名字。 他们有精神上的共同点。 纯洁的态度、进取的精神、进取的精神、内敛而敏锐的智慧,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随心所欲,不逾矩,是中国古老的智慧。 而这些最吸引何楚涵的传统文化,也通过她的视频,再次吸引了更多的人,聚集了更多的心,焕发出更强的感染力。
撰稿/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