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没有支付宝,但不能没有微信”,这是不同平台谈论支付方式时最常说的一句话。
对于首创二维码扫码支付并多次跨越互联网周期的支付宝来说,显然是不利也不愿意承受这样的评价。
为了重回增长轨道,支付宝对其支付方式进行了诸多改革。最著名的就是刷脸支付和近六个月流行的“触摸”支付。
自我革命
虽然使用支付宝领取购物购物红包折扣几乎是一种常态化的优惠活动,但支付宝和微信这两种全国性的支付方式在某些场景或地区的普及程度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常用的移动支付平台中,微信和支付宝位居前两位,占比分别为84.11%和83.66%。微信的使用更为广泛,而支付宝的用户则部分归功于海外“”。
微博上的一位大V曾感慨地写道:“我表姐在她家小区开了一家便利店,据她说,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的比例至少是8:2,也许是9:1。关键是她还在杭州。”
谈及为何支付宝不再被很多用户视为支付首选,绝大多数用户认为支付宝作为一款钱包APP已经变得越来越臃肿,甚至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微信是手机后台常驻的APP。如果你想付款,这个过程比单独开通支付宝方便得多。
推广“刷脸支付”是支付宝提高支付流程便捷性的尝试。用户在购买时无需解锁手机并打开支付宝。他们只需触碰收银台的人脸识别机即可完成支付。虽然流程简化,但由于大数据时代用户的隐私焦虑以及刷脸支付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刷脸支付并没有成功取代扫码支付。尽管部分用户仍在使用,但份额还很遥远。远远落后于扫描二维码支付。
此后,支付宝再次酝酿新的支付方式变革。
2023年初,蚂蚁集团董事长在内部提出了NFC(Near)技术用于支付的可行性。
NFC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很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支付就是代表。后来,由于成本限制以及配备NFC功能的手机设备的普及率,发展一度陷入停滞。
2023年7月,支付宝启动了公司围绕NFC技术的战略项目——“”,并于一年后的2024年7月正式上线。支付宝为“碰”提供了远超“刷脸支付”的推广资源:8月至9月,在南京、无锡、苏州等19个城市举办服务商招募大会; 9月初,已在50多个城市上线。比同期刷脸支付的实施速度快6倍。
截至2024年底,“鹏贤”已快速覆盖全国数百个城市,并成功对接1000多家大型商场、商圈和众多连锁商户。
所谓“触摸”,是指用户在解锁手机的前提下,无需出示支付宝APP支付码,只需触摸商家的支付设备即可完成支付。它规避了刷脸支付过程中的摄像头问题,并通过硬件传感优化了移动支付流程。
从各大平台用户对“触摸”体验的反馈来看,使用过的用户认为确实很方便,而没有使用过的用户则认为出于安全考虑,一旦手机丢失,就不会再担心手机丢失了。是不是意味着手机丢了,就留给别人“摸消费”呢?孩子不小心碰触支付怎么办?
支付宝“碰狮”产品经理高峥曾公开回应,“碰狮”支付是基于条码支付推出的服务。在安全方面也继承了条码支付的基础,进一步增加了安全策略和风控条件。此外,“碰碰”支付还受到无密码支付的限制,并根据商店和用户行为等因素动态调整风控。当金额超过免密码限额,或者系统检测到异常或风险时,收银员会及时弹出,要求用户再次确认或输入密码才能完成支付。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支付宝中设置每次支付都需要密码的验证方式,以保证支付安全。
事实上,在扫码支付推广之前,支付宝有一个类似于“触摸点击”的概念,就是软件和硬件的区分。 “硬件派”认为会有专门的移动支付终端,而“软件派”则认为二维码是目前最适合国内互联网发展的方式。支付宝选择了二维码,如今又再次采用了“硬件派”的思路,将每个用户的手机作为移动支付的专用终端。
据介绍,为了快速推广“触”,让更多商户了解并使用其支付收款设备,支付宝为当地促销员提供长期激励,包括启动奖励和动态销售奖励。当地促销员可以选择向商户收费或预付199元拿货,然后免费为商户安装所触及的产品。安装后正常付款交易的第二天,即可获得40元安装奖励。如果商家正常使用,则可以获得40元的开机奖励。同时,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基于交易订单的支付流量也有一部分交给了当地的推广商。
此外,消费者使用“碰一碰”支付后,还可以领取不同金额的折扣红包,并且还可以预览下一次的折扣金额,进一步增加了消费者使用“碰一碰”的意愿。在此过程中,商家还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补贴奖励。老用户每笔交易将获得0.3元至0.5元的奖励,新用户将获得高达0.6元至1元的奖励。商家还有机会根据每月的交易数量和金额获得额外的现金奖励。
“碰一碰”的推广可视为支付宝回归支付本源、提高支付便利性的重要举措。这也是重新夺回支付市场份额的一种竞争方式。作为一款月活跃用户超过8.5亿的超级APP,是否能够帮助支付宝获得更高的增长空间,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不过,对于已经是支付宝用户但因操作流程而没有使用过的老用户来说,在支付时,有了新的选择,毕竟也能得到真正的折扣。
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研究团队基于对111个国家2000多名外国游客的调查数据指出,90%以上到过中国的外国游客感觉中国的移动支付便利性得到了提升。进一步提高;在使用过支付宝的外国游客中,99%的人会推荐朋友使用。除了大街小巷都能体验到的扫码支付体验外,近90%的来华外国游客都想尝试“碰碰支付”。
付款及超越付款
优化移动支付流程是“触”的初衷,但支付宝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
蚂蚁集团总裁韩信谊曾在上海外滩大会上表示,“泵”不仅解决支付问题,还可以连接其他服务。它将成为商户数字化运营的新入口,为“Pump”开启新的想象。
2024年底,韩信谊宣布组织架构升级,成立数字支付事业群和支付宝两大事业群。新成立的数字支付事业群主要负责扫码、碰碰、刷脸支付等创新支付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新的支付宝事业群负责日常支付、酒旅、外卖、共享单车、医院挂号等服务。
从组织架构上也可以看出,蚂蚁集团在支付业务上将继续两条腿走路:数字支付事业群将继续探索支付业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数字支付事业群将继续探索支付业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支付宝事业群将探索支付业务之外的新链接场景。可能性。
功能上,“触摸”已经与多种线下场景融合。除了支付之外,“碰”注册会员、“碰”取快递、“碰”订餐等功能也已经上线。支付宝还与饿了么、绿城联手,让配送员通过“碰一碰”等方式完成身份验证并进入社区,支付宝已经在尝试利用“鹏达”将其支付业务与蚂蚁集团的众多业务场景结合起来。 ”。
在过去的 NFC 使用案例中,消费者经常因意外触摸和传感器故障而受到困扰。现在支付宝的“触碰”拓展了很多场景,这也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困扰。支付设备通常放置在商户收银台,而点餐、登记等附加功能通常放置在餐桌上。一些用户反映,当手机放在桌子上时,经常会出现弹出窗口,这很烦人。
这位用户感叹道:“支付宝还是那个支付宝,除了支付之外,总有一些奇怪的地方与之相连。”
此外,NFC的一大优点是不太依赖互联网连接。即使网络信号差或者手机网络有问题也能正常使用。这对于网络条件较差、无法加载支付码的用户来说非常有用。好消息。但有用户反映,即使网络不好,“触摸”也无法使用。是由于设备物理原因还是网络原因无法验证。
不少用户也反映,在iOS手机上使用“碰一碰”后,需要再次打开支付宝确认支付,而确认步骤使“碰一碰”与扫码支付处于同等竞争地位,效率更低比扫码支付。
由于“触摸”的使用而衍生出的各种问题,再次让用户想起了对支付宝“花哨”的诟病。为了拓展支付以外的场景,支付宝做了很多尝试。
2024年底,支付宝推出AI视觉搜索产品“探索”。当用户打开相机时,AI会根据相机聚焦的内容生成分析结果,最终根据视觉显示“探索知识”、“探索灵感”、“探索文本”和“AR”四个选项。识别,不提供文字输入服务,即根据相机焦点内容显示一些发散内容,而这些发散内容是由AI提供的。
这是支付宝在内容服务上创意玩法的延伸。它与付款流程没有直接关系。是AI为APP体验提供的一项附加服务。此前,2024年9月,支付宝推出AI独立APP“智小宝”,可以快速订票、订餐、叫车,通过对话查询附近吃喝玩乐。但在实际体验中,由于数据和信息壁垒,智小宝能完成的功能非常有限,市场反响也极其平庸。
但“触”则不同。 “碰”链接线下支付场景,自然比智小宝有更高的讨论度。支付便捷的优势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认可,目前正在提高支付宝的使用率。抓地力强。
此时,支付宝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利用其方便快捷的形象重新夺回流失的用户。其他场景的延伸和内容价值的探索仍需谨慎,并非一蹴而就。除了支付之外,确实还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但基础市场的维护也不容忽视。
为了使用支付宝而不被各种复杂的附加功能所困扰,不少年轻人自发开启了支付宝针对银发群体的“老年模式”。这一现象也应该引起支付宝的重视。
“触”引发的热风暴能否持续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支付宝数据显示,使用“鹏达”的用户中有70%是年轻人。因此,当商家补贴和消费折扣力度稍稍放缓时,如何避免追随“刷脸支付”的脚步,如何避免新鲜感褪去后在年轻人中失去人气,是支付宝面临的问题。现在必须解决。
从这一点来看,支付宝仍然需要重新考虑效率和场景之间的权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商务范儿”,作者:粉红魔鬼,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