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传媒年会:探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实现路径与未来发展方向

2025-01-22
来源:网络整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未来五年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作出全面部署。指出媒体领域要“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动主流媒体体制变革”。主流媒体如何应对新形势新任务11月1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国报业协会指导,大众报业集团、中央宣传部主办。中共青岛市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媒体杂志社、半岛都市报社、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宣传部主办的以“推动主流媒体体制变革”为主题的2024年媒体年会。 》在山东青岛开幕,200多位业界和学术界嘉宾齐聚一堂,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交流,共同探讨主流媒体实现制度变革的路径。

把握体制变革深刻内涵,锚定主流媒体变革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各领域、各层面、各行业的后续配合,形成深化改革的合力。媒体领域改革不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其他领域改革提供信息传播、沟通协调、舆论宣示。因此,传媒业必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把握主流媒体体制变革的深刻内涵。 2024媒体年会上,嘉宾们围绕“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到底是什么?”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新闻出版总署原局长刘斌杰指出,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媒体,必须解决体制性、体制性、制度性的根本问题。我们要全面、全链条深化改革,而不是在某一点、某一环节小题大作。要运用互联网思维配置传播力量和新闻资源,全面推进组织架构、媒体融合模式、管理流程、叙事方式、话语体系、媒体形态、平台、技术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创新,特别是推动技术的发展。改革,探索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到新闻生产传播全过程,让新主流媒体全媒体传播体系发挥主体作用。

中国报业协会主席、人民日报社原副社长张建兴表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推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带来新的重大挑战向我国主流媒体。新时代的发展,报业必须在坚守初心的同时不断创新。主流媒体要加强政治引领,提高团队忠诚度和专业化水平,坚持“内容为王”,推动行业系统性变革。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张业悟指出,主流媒体体制变革的主体是智慧媒体。要以智慧媒体引领媒体行业进行系统化、协同化变革。充分利用与媒体相关的高科技人工智能技术,充分吸引和大力培养优秀人工智能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新时代的文化风貌和媒体特色,让我们的智能媒体走向世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部副部长刘晓东在讲话中指出,主流媒体的体制变革首先是一场深入骨髓的自我革命。我们要勇于向内转,进一步解放思想,瞄准数字赋能、信息化转型。从战略规划、流程再造、平台建设、生产经营、评价考核等方面全面深入研究,开展文化改革,突破各种不适应新质量生产力要求的制约和障碍在深刻把握融合发展规律的同时,探索构建新机制,实现信息内容、平台终端、管理方式、内容资源、传播资源、技术资源的融合互通。 ,有机整合数据资源,催化融合质变,激发改革新活力、发展新动能。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朱雁南认为,我国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仍然是深入人心的信息载体人们。在制度变革过程中,它将进一步成为我们凝聚共识、凝聚民心的工具。重要力量和载体。

专家对主流媒体制度变迁内涵的阐述,为媒体行业实现制度变迁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主流媒体网站内容建设的三个维度_主流媒体网站有哪些_维度主流媒体网站建设内容包括

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为主流媒体体制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是主流媒体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会专家认为,推动主流媒体体制变革的前提和基础是构建适合全媒体生产和传播的评价体系、工作机制和人才队伍。

构建指导正确、标准科学、数据真实、评价客观的评价体系,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卢宪高认为,推动主流媒体体制变革是目标,也是结果;建立适应全媒体制作传播的工作机制是前提和基础;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是必要条件和价值引导。主流媒体应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优化评价体系,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增加自建平台数据和同行评审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注重项目的示范效应评估。

经过十年的融合发展,各级主流媒体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积累了大量值得业界借鉴的发展经验。中国工业报业报业协会会长张朝文从强化责任意识、坚持系统思维、实现行业媒体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和制度变革三个维度阐述了行业媒体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和制度变革的策略和方向。关键突破;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台长彭四海介绍,北京电视台已形成以北京云为市级技术平台、北京时间听听FM主客户端为引擎、相关客户端为载体的媒体融合发展格局。新媒体账号矩阵作为辅助;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经理、头条新闻董事长关国锋强调,要避免过度依赖第三方平台,通过自主开发的客户端和智能技术,以独特的IP为主导,以独特的IP为驱动,实现高内容效率。创意策划、MCN(创作者、传播渠道)制作传播,重塑媒体,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广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郑华文介绍了广西广播电视台通过“新民歌大会”通过内容形式创新、宣传手段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探索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路径。

“媒介深度融合与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分论坛对媒介深度融合发展下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进行了更为细致、深入的探讨。大众报业集团社委会委员、大众日报青岛分社社长、半岛都市报社社长曲涛表示,要创新体制机制保障媒体发展,用科技创新引领媒体转型,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促进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媒体系统性变革;中国自然资源报新媒体部副主任赵雷表示,主流媒体要建立自己的平台,调整生产关系,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新京报时事新闻部副总编辑郭超表示,新京报不断探索新合作的可能性,打造了非常完善的全媒体生态圈;江苏广播电视台荔枝新闻副总编辑刘娟表示,江苏广播电视台荔枝新闻以优质内容为基础,依靠系统化建设,整合组织播出。 、电视+手机年底整个新媒体矩阵以温暖的服务展现主流媒体的价值; 《南方+》运营总监戴宇表示,《南方+》充分发挥南方报业优势,整合开放原创内容,同时做好线上互动产品的开发和运营。

在智能传播技术不断迭代创新的媒体环境下,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关系到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和主流媒体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建设和培养一支与行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人才队伍,填补主流媒体的结构性人才缺口,成为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封面新闻副主编于星介绍,封面新闻通过技术团队和内容团队的融合,建立了懂内容的技术团队和懂技术的内容团队;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编委、总盘传媒负责人张文军介绍,河北日报要求全体编辑人员转型。每个记者都要会拍照、会出镜、会拍自己的AI照片、会现场评论。

“AI时代媒介教育的体系化改革”媒介教育论坛聚焦如何通过媒介教育改革为新主流媒体建设提供新动能。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崔保国指出,当前传统媒体教育体系偏离当前市场需求,缺乏数字媒体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认为,全媒体时代人才培养的方向应该是熟悉各行业的互联网平台产品经理和智库级专家;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邱凌院长以“规划”、“转型”、“深化”为关键词,分享了学院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东北师范大学传播科学学院(新闻学院)院长张文东、河北传媒大学校长李金云分别代表师范院校和民办传媒院校发表主题演讲媒介教育论坛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

发展新媒体生产力,为主流媒体体制变革提供强劲动力

推动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需要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新媒体生产力以高科技、高效率、高质量为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品质,是主流媒体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体制变革的强大动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媒体生产力技术将如何重塑传媒行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也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广泛讨论。

学术专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阐释了主流媒体如何借助新生产力实现系统性变革。崔保国教授认为,新生产力是传媒业发展的动力,但不是唯一因素。新生产力与新生产关系的结合是传媒业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宋建武教授认为,主流媒体可以配合基层社会治理,将社会运行、城市大脑等基础设施有效连接,有效捕捉大数据;中央民族大学郭全忠教授认为,新生产力要真正发挥作用、发挥作用,需要新的生产关系。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综合发展研究所所长李秋红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显着提高了内容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成为系统性的重要驱动力。改变。

主流媒体网站内容建设的三个维度_维度主流媒体网站建设内容包括_主流媒体网站有哪些

行业专家结合自身实践,对新媒体生产力的应用给出了建议。人民网人民视频总编辑沉宁介绍了人民网在媒体融合实践中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创新内容业务向发展数据业务、发展智能技术转型,实现协同融合发展内容、数据和情报三重业务。光明网副总经理宋乐勇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推动媒体内容、运营、形式创新的重要一步。首先,媒体要以强大的信息系统为支撑,完成从新闻传播到传播服务的业务转型;澎湃新闻社社长兼主编刘永刚认为,主流媒体必须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打造第二次增长曲线,实现从内容到传播到服务的多点创新和变革性跨越。人工智能在促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方面的重塑作用。

打造国际传播新格局,通过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推动国际传播效率提升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日益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然而,我国的国际传播效能尚未与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不可预测因素增多的时期,通过主流体系变革构建多渠道、立体化的对外传播格局媒体将在中国话语中发挥关键作用,对构建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至关重要。如何通过主流媒体的制度变革推动国际传播效能的提升,成为与会专家讨论的焦点。

新华网副总裁刘嘉文从“灵活+好印象”传播理念、优化短视频语言文化魅力、利用多账号设计实现精准传播三个方面分享了新华网在海外平台有效传播中国声音的做法。受众范围;中国日报副总编辑李新介绍了中国日报如何利用社交媒体邀请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实践;湖南日报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颜斌分享,湖南日报利用短视频,搭建多平台,用好“朋友圈”,从本土视角展现中国新发展。天气,本土媒体利用共同价值观、共同情感引发多元受众情感共鸣的国际化传播实践。

推进主流媒体体制改革是党和国家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传媒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4媒体年会汇聚政、产、学、研等领域专家,全面剖析主流媒体体制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总结主流媒体体制改革的可行经验,探讨主流媒体体制改革的机遇。未来的实施路径,为传媒行业通过体制变革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撑,彰显了行业交流平台的使命,为未来的行业改革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

来源“媒体”

编辑曾敏

二审景诗瑶

三审陈发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