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Town》验证“神曲推手”的地位

2023-12-17
来源:网络整理

15秒短视频正在颠覆和改写音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供应、推广、终端市场。

近日因杨坤diss而成为众矢之的MC六道手麦神曲《雷霆》,承认伴奏被搬走,被各大平台下架,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圈内引发“音乐鄙视链”讨论,再次验证了短视频平台“音乐神推手”的地位。 截至发稿,《惊雷》在抖音已有相关视频18.7万条,播放量达55.4亿次。 快手上有很多翻唱版本,其中顶级版本的浏览量超过200万,另一个版本有60.9万人使用。

从摩登兄弟、陈雪宁、隔壁老范到宝石宝石,越来越多在​​短视频平台上一首歌名满天下的歌手成为音乐界的生力军。 《火热的萨日朗》等一些老歌也通过翻唱再次在抖音上走红。 近期,快手热门歌曲《世界那么大,我遇见了你》播放量超4亿,使用人数超千万。 另一首主打歌曲《青春》更是斩获多个音乐排行榜冠军。

去年,20 岁的黑人 Lil Nas 拥有 6700 万次观看次数,这位业余 Z 世代音乐人的命运也被改写:他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签约,《Old Town Road》荣登当周榜单榜首,改写了当年的历史,打破了玛丽亚凯莉23年的纪录。 连续16周登顶周榜榜首,荣获7项MTV音乐录影带大奖,并在2024年全球十大畅销单曲中排名第二。

原名.ly,作为一款以音乐为主的短视频应用,慢速的音乐播放有效降低了普通用户拍准拍子的门槛,让他们产生“拍得不错”的心理感受。 短视频文化中的“模因”(通过复制、变异而传播的基本文化单位)在病毒式传播过程中也促成了神曲的诞生。 除了流媒体平台之外,短视频平台正成为音乐行业中越来越重要的参与者。

随着索尼近期以4亿美元入股哔哩哔哩,腾讯音乐完成了对环球10%股权的收购,并完成了周杰伦独家版权的续约。 网易云音乐与日本杰尼斯事务所、滚石唱片达成合作,音乐版权无处不在。 风暴再次袭来。 短视频平台将采取哪些行动?

TME左握快手右握抖音:短视频平台动作背后的音乐产业野心

传统音乐产业上游供应端由华纳、索尼、环球三大唱片公司主导。 他们拥有版权并享有绝对的话语权。 处于宣传发行中间位置的音乐流媒体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每年都需要支付音乐版权费用。 授权支付大笔资金。 比如周杰伦歌曲三年的独家授权费就超过了5亿。

因此,流媒体也推出了很多扶持原创音乐人提升内容竞争力、减少版权依赖的计划,比如网易云音乐的“石头计划”、虾米音乐的“寻光计划”、腾讯音乐的“原力计划”等,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纷纷开展原创,如抖音的“看音乐计划”、快手的“快手音乐人计划”等,甚至长视频平台的原创音乐综艺如爱奇艺的《我是歌手》 《人物》系列也加入了战斗。 三大巨头的声音不断被削弱,打图、巡演、签名等传统方式也在被改写。 通宵外出不断,促销周期迅速缩短。

如果说,在互联网+音乐产业的变革过程中,“流媒体+数字音乐”是互联网音乐的1.0时代,那么“短视频+数字音乐”则是互联网音乐从被动单向的2.0时代聆听积极参与表演的表达方式。 。 流媒体也在尝试进军短视频。 年度财报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酷狗音乐流媒体新增短视频内容。 2024年第四季度,短视频播放量环比增长50%。 不过,这群用户与原来的用户相对重叠。 抖音拥有 4 亿日活跃用户,快手拥有 3 亿日活跃用户。 两者日均使用时间均超过100分钟。 可见,音乐流媒体打破了交通拥堵,不容错过。 职位公告。

对于以音乐作为内容背景支撑的短视频平台来说,“音乐版权侵权”是一个高发的雷区。 此前对.ly的收购,让字节跳动获得了一年的版权缓冲。 2024年,三大唱片公司希望字节跳动支付数亿美元的版权费。 去年8月底,诉“MCN商业音乐侵权案”一审胜诉。 微信互联网法院认定被告制作的短视频配乐未经授权使用涉案音乐,构成侵权,判令被告赔偿原告共计7000元。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短视频平台和音乐流媒体在版权、流量、推广、产品等方面频频合作。 可能与“头腾大战”以及快手与腾讯关系更加密切有关。 TME与快手的合作先于抖音。 据悉,TME与快手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18年下半年,并于19年上半年开始产品级研发对接。目前曲库已对接,腾讯音乐3500万歌库将覆盖快手所有用户。 ,成为最大的版权来源。 2024年,快手音乐负责人联合腾讯音频娱乐集团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全民卡拉OK四大平台业务负责人,宣布启动“音乐燎原计划”,承诺预计五大平台将整合数亿资源,共同孵化音乐人。

今年1月,据36氪消息,抖音与腾讯音乐已于2024年底达成音乐转授权合作。目前,腾讯旗下酷狗音乐、酷我音乐、QQ音乐均已入驻抖音。 后者的进入时间相对较晚。 抖音首次状态发布日期为2024年11月4日。知情人士表示,腾讯音乐与抖音已正式开始正式联动。 此外,腾讯音乐的版权歌曲也将转授权给抖音。 双方均拒绝置评。

唱片公司合作方面,2018年,抖音与三大唱片公司达成合作。 在国内,抖音也相继宣布与摩登天空等800多家唱片公司合作。 此外,字节跳动还努力修炼内功,拓展外部渠道:去年10月尝试推出音乐社交产品“音乐帮”,并于去年7月收购了一家AI音乐公司。 对于未来的深度合作伙伴,在麦田音乐节、沙发音乐会上多次合作的国内最大的音乐版权公司太合音乐或许是抖音不错的战略选择。

从长远来看,无论是快手还是抖音,都在音乐方面不断出手,其野心也不仅仅局限于改善版权困境,进而从字节跳动向海外推出音乐流媒体,在疫情期间打造“”音乐IP今年等布局上,更有可能深入到音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明星创作、推广等,从而拓宽IP授权等商业化渠道。 音乐流媒体未来的竞争对手可能是其当前合作伙伴的短视频平台,不仅在抢夺用户时间方面,而且在颠覆行业格局方面。

“豆快”的音乐梦想会遇到什么阻碍?

去年4月,国际唱片业联合会(IFPI)发布《2024年全球音乐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录制音乐市场同比增长9.7%,行业总收入达到191亿美元。 中国音乐市场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2018年,中国音乐市场再次跃升至第七位。 艺恩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中国音乐产业市场将突破5000亿元,原创音乐版权红利正在持续释放,具有音乐属性的短视频平台不愿意也不会错过这个拓展业务链的机会。 两大平台近期都实质性进军直播,直播业务也与音乐业务形成了合力。

在去中心化的算法机制下,草根歌手用耳朵和右手大拇指投票选出流行的互联网歌曲,或者是通过翻唱重新流行起来的时代老歌,任何乍听上去“难吃”的歌曲,在短视频歌曲的背后,都有它们受欢迎的背后隐藏着深层次原因:可能是占人口大多数的五环外“沉默的螺旋”被忽视的声音,也可能是年轻一代的心理趋势以复古为潮流。

毫无疑问,基于流量和算法,豆快上每隔几天就会发布新的点击量。 然而,在音乐梦想的道路上,短视频平台最大的敌人并不是高价授权和死版权。 不是唱片公司,而是我自己。

泛娱乐的定位与追求垂直领域、专业化的深耕存在矛盾。 虽然音乐流媒体平台的日活跃数据不如短视频平台,但吸引了广大认真的音乐爱好者,更容易转化为付费用户。 短视频平台的门槛定位决定了用户和驻场音乐人的消费和生产过程。 媒体很难做到“高度专业化”,在“音乐鄙视链”中处于较低位置。 业务变现难度较大,内容风险较大,容易因低俗而被封杀。 比如,烧麦就多次被下架。 成为现象级产品的同时,“迪快”也受到了流量的困扰。

短视频平台造星仍存在困难。 和很多短命网红一样,短视频用户的注意力转移得太快,“歌红不红”的现象十分普遍。 除了Gem等少数出身短视频平台并具备一定创作能力的头部音乐人外,活跃在“豆快”上的不少音乐人缺乏创作能力,甚至存在抄袭行为。 制作周期决定了神曲主要是旋律朗朗上口的洗脑歌曲。 音乐和音乐家的生命周期往往很短,很难形成固定的、可识别的创作风格。

不过,短视频平台打破三大巨头话语权垄断的作用,依然给有才华的中层音乐人冲出行业带来了想象空间。 歌词质量更高、音乐人寿命更长的音乐的诞生,或许也意味着疯狂增长的“短视频+音乐”的转折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