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版/小花花
甜蜜5·20,35岁的“超市一哥”有点难过。 这一天,100%股份挂牌转让,宣告华润万家与山东联姻彻底结束。
此次打击行动于今年3月开始,当时山东华润万家的全部7家门店均被移交给零售商嘉悦。 随后,微信浪潮袭来,5家门店被物美收购。
随着剧情不断推进,华润万家继续关店。 据商业地产今日头条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其累计关闭或管理门店近20家,覆盖山东、微信等地区,以及广东、福建、辽宁等地。
网点分散、供应链不完整、护城河脆弱,华润万家在与世界各地零售巨头的较量中总是失败。
然而,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即便失落、彷徨,华润万家“超市老大哥”的地位依然稳固。 问题是,如果不变,它的辉煌岁月还能持续多久?
山花盛开时,便黯然失色。 是不是很难过?
乐购成功,乐购失败
华润万家于1984年首次诞生于香港,当时名为“华润超市”。 1992年来到内地,首先登陆微信。 随后,又以“并购整合”战略加速扩张。
来源/华润万家
2002年2月,华润全资收购华润万家百货,同年7月成立“华润万家”,即华润万家的前身。 2004年,华润收购江苏零售连锁龙头企业苏果超市,进军华东地区。
其腾飞期始于2008年,业务组合逐渐从单一向多元化拓展。 2014年,其收购了全球三大零售公司之一的英国在华全部业务,成为中国本土企业收购外资的第一例。
在门店的支持下,华润万家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超市零售公司,牢牢确立了“超市一哥”的地位。 数据显示,华润万家2014年销售额1040亿元,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连锁超市百强名单中位列第一,共有门店4127家。
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图/商业地产头条
然而,“老大”的位置尚未占据,危机即将来临。 收购中国业务当年,华润万家零售业务巨亏7.02亿港元。 收购前同期盈利8,400万港元。
业绩受挫后,华润万家各类门店数量从2015年的727家锐减至3400家,不得不从母公司华润创业剥离。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长期亏损是拖累华润万家业绩的罪魁祸首。 当时有媒体报道称,华润万家在后续的整合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 不仅遭遇了员工抗议,还导致了后续的长期关店潮。
据商业地产头条了解,华润万家近年来关闭或管理的门店很大一部分都是原有门店。 以微信市场为例。 其为物美旗下的五家门店均来自。
来源/视觉中国
除了业绩和门店方面的“滑铁卢”之外,“并购后遗症”也蔓延到了人事管理上。 2016年2月,主导并购的华润“元老”洪杰被免去华润万家总经理职务,引发业内热议。
洪杰于1989年加入华润,2012年从陈浪手中接手华润万家。在他的带领下,华润万家逆市扩张,迅速拉大与主要竞争对手的差距。 然而,并购带来的损失却让这位“大英雄”饱受诟病。
接替洪杰的人是时任COO的“务实”陈硕。 后者上任后,简政放权,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华润万家各业务单元的活力。 但7个月后,陈硕辞职,由徐辉接任。
此次人事变动让外界不解。 华润万家内部人士曾对相关媒体表示:“硕总裁(陈硕)上任才半年,华润万家整体形势正在向好,这么快就被解职,令人难以理解” ……”
至于徐辉,知情人士称,“他在零售行业没有太多经验”。
高管变动频繁,华润万家无法增发股份。 到2018年,其销售额下降2.3%至1013亿元; 门店数量3,192家,同比微增0.9%。
一路追赶的大润发,“咬”得越来越紧。 尽管2018年门店仅有407家,但大润发销售额却达到959亿元,同比增长0.5%。
此外,根据凯度消费者指数最新报告,截至2024年3月22日,华润万家集团过去一年市场份额维持在6.7%,一季度从去年的7.1%下降至7%,落后于大润发。
从这一点来看,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门店效率,华润万家的优势已经丧失。 “内忧外患”之下,焦虑在所难免。
削弱大卖场并专注于高端小型企业
收缩一线、削弱大卖场,成为华润万家自救的第一步。
尼尔森报告显示,近三年来,超市(10%)、小超市(9%)、便利店(14%)数量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而大卖场则呈现负增长趋势( -1%)。
据商业地产头条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2018年,以沃尔玛、家乐福、华润万家为代表的超市企业累计关闭门店近150家,其中大部分为大卖场。
来源/公开信息图/商业地产头条
在此背景下,近三年多时间,算上今年微信、山东托管的12家门店,华润万家大卖场累计关闭门店41家。
从停店区域来看,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地区,涉及微信、微信、微信、微信等城市。
据悉,华润万家分为西北、华北、东北、微信、华东、Ole等九个业务单元。 华润万家内部人士透露,多年来,北区和东区微信域亏损严重,直接影响了公司盈利能力,因此成为本次调整的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华润万家近日被曝将在原有的“总部-事业部-省公司-门店”的管理架构中取消“事业部”层级,省公司直接向总部汇报。
某种程度上,关店意味着剥离部分不良资产、优化业务结构。 有行业观察人士表示,华润万家的重心正在转向华南、华东等优势市场。
在大卖场萎缩的同时,押注高端业态和小业态是华润万家多次提到的核心策略。
早在2007年,华润万家就开设了第一家便利店。 两年后,成立了精品超市。 在夫妻店、食堂时代,刷新了人们的购物体验和消费意识。
目前,华润万家的品牌矩阵包括苏果、高端精品超市Ole'和blt、V+、便利超市、便利店V>nGO等。
传统零售业态中,大卖场适应家庭集中采购,迎合城市发展初期集中人群的购物需求。 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精选、便捷的精品超市、便利店等小业态越来越受欢迎。
据盈商大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19个重点城市5万平方米及以上商场Ole'、blt门店总数为51家。
来源/赢商大数据测绘/商业地产头条
从城市分布来看,一线城市门店占比最高,主要分布在微信、微信。 二线城市,微信、成都、微信等地门店较多,目前低层市场较少。
以微信、微信为代表的中文微信领域,是华润万家不愿放弃的市场。 大卖场交给物美,一度被解读为华润万家将退出微信乃至华北市场。 然而,6 个 blt 和 3 个 Ole 被保留。 对于华润万家来说,卸下沉重的包袱后,可能会加大对高端小企业的关注,继续发力。
从商圈布局来看,Ole'和blt目前主要占据城市的顶级商圈,其一半以上的门店(27家店)均位于市级商圈和成熟商圈。 这些商圈往往交通便利、客流指数较高,是目标客群的集中区域。
今年年初,华润万家推出新品牌“ MART”,营业面积约8500平方米,约为传统大卖场的一半。 万家便利店不仅支持移动支付、扫码购买、自助称重、自助点餐等高科技,还同步推出了万家便利店APP。
来源/华润万家
据了解,这是华润万家首个自主开发的APP,整合会员数据,链接线上线下业务。 消费者网上下单后,一小时内送货上门。
此前,华润万家还携手腾讯、京东、美团等平台,旗下品牌店相继推出京东到家、美团外卖,加紧新零售转型。
就在日前,饿了么成为华润万家新合作伙伴。 饿了么平台将开设约2000家门店,预计6月底覆盖全国100个城市。
不过,华润万家并不是高端小企业领域的唯一参与者。 有很多人分享食物。
据赢商大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19个城市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场精品/生鲜超市已超过350家。 除了BHG、麦斯威尔等传统精品超市外,还有超级物种、盒马鲜生等新零售品牌。
昔日的大卖场巨头也纷纷转向高端多点便利店。 物美计划2024年在微信上开设150家门店; 沃尔玛重新开始紧凑选店,截至去年底已开设8家门店……
有时候,随波逐流可能是一条捷径。 但如果没能成为领导者,成为激流中的失败者也不是没有可能。
受到一哥光环加持的华润万家,缓缓起舞; 如何才能兼具优雅与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