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贷款APP拒绝用户注销账号公然违规大学生小谭

2023-12-18
来源:网络整理

今年年初,工信部明确回应部分APP账号注销难问题,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用户终止使用后停止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服务,为用户提供注销号码或账户的服务。

近日,央视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应用仍不提供注销服务。 即使他们提供这项服务,手续也相对繁琐。 为了注销账户,一些用户不惜故意违规,甚至花钱注销账户。 注销难背后,企业有哪些“小算盘”? 如何保护用户的“被遗忘权”?

网贷APP拒绝用户注销账户,明显违规

大学生小谭最近遇到了一件麻烦的事。 他感兴趣的专业培训课程价格昂贵,他又没有足够的积蓄,又不想问父母,于是他下载注册了几个网贷软件。 经过一番比较,小谭放弃了网贷的想法。 但当他去注销账户时,却被告知不行。

大学生小谭:

首先我觉得利率不合适。 其次,几家网贷公司的客服人员每天都打电话催我赶紧借钱。 他们多次给我打电话,这很烦人。 我觉得不安全,所以我打算退出,但被告知不行。

记者与小谭一起拨打了几家网贷客服电话,果然都遭到拒绝。

记者:我想知道,报名后可以取消吗?

“人人贷”客服:女士,注册并填写信息后,暂时无法取消。

记者:我可以退出吗?

“我来贷”客服:如果您已经成功贷款订单,则无法取消。

记者:如果我借了钱,就不能取消。 为什么?

“我来黛”客服:这是公司的政策。 贷款一旦成功记录,将无法取消。 没有理由。

记者拨打了几家网贷软件的客服电话,得到的答复都是没有。 小谭表示,自己并没有享受过该软件服务,为什么就失去了停止服务的权利呢?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律师胡刚表示,这些软件的行为已构成明显的违法侵权行为。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第十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条例》第九条第四款明确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用户终止使用电信服务或者终止使用电信服务或者终止使用电信服务后,停止收集、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互联网信息服务。 使用并向用户提供注销号码或账户的服务。

用户尽力注销账户

除了公然拒绝之外,用户在注销账户时还会面临各种困难。 注销新浪微博时,记者遇到了难题:他按照提示提交了注销申请,却遭到拒绝。 理由是“不在常用手机上操作”。

记者很不解。 他明明每天都用它来刷微博,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记者:需要浏览多少东西、缓存多少信息才能成为常用的手机?

新浪客服:有时间的话可以发微博或者转发一些微博。 我只能建议你尝试一下,看看什么时候能成为常用手机。 我们这里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

此后,记者频繁查看微博,但几周后,仍然显示“无法在常用手机上操作”。 上网查了一下,发现不是只有我一个人遇到这个问题。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为了摆脱与账号的关系,网友们找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解决办法:主动违反规则。 本来是一个合格的用户,想要满足合理的要求,却只能通过非法手段来解决。 荒谬的事情还不止于此。

记者随后发现,“退出微博”被作为商品出售。 在某网络平台上,店主销售一款名为“微博快速退出”的产品,售价35元,每月销量1112次。

3000多条评论中,大部分买家无法通过官网退出。 记者尝试下单,果然,10分钟后再次登录时,界面变成了“您的号码尚未注册”。 确实注销成功了。

卸载和注销有很大不同。 用户信息是核心。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注销比较麻烦,人们往往会选择卸载不想使用的软件。 很多APP客服也会建议用户卸载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卸载和注销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卸载后,用户账号及与该账号关联的个人信息仍保存在APP平台的数据库中; 只有注销账号才会消失。 从法律角度来看,卸载相当于消费者单方面解除合同,而取消则相当于双方正式解除合同。 为了维护您自身的信息安全,您在使用软件时一定要注意退出,不能随意卸载。

△资料图/视觉中国

如果APP账户无法注销,用户在互联网上的“痕迹”就无法消除,账户绑定的个人手机、银行账号、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也存在泄露的风险。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网络安全法》均明确公民的个人信息有权依法受到保护。 《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条例》还规定了运营商违反注销义务的罚款数额。 为什么软件运营商还敢公然挑战相关规定?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网络安全法研究中心主任黄道礼:

“登出难”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用户及其个人信息的价值。 大数据时代,用户规模往往是企业获得投资的关键数据。 2013年规定,违反规定的运营商将受到电信机构最高3万元的行政处罚。 违法行为的经济成本仍然较低,难以产生较大的震慑作用。 其实注销技术本身并不复杂。

可以快速退出吗? 答案是没有问题的,只要运营商愿意。 曾有网友抱怨,一些知名应用的注销条件苛刻、手续繁琐。 他们再次借机收集个人信息,甚至要求用户上传持有身份证的短视频,引发热议。 目前,不少已点名的App已经可以实现快速注销。 专家表示,随着网络安全行业的不断完善和相应立法的逐步成熟,企业也应加强诚信自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