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生活在贵州大山深处的布依族女孩小英子( ID:..)从未想过自己会在抖音上出名。 和大多数布依族姑娘一样,小英子是在群山环抱的桃园里长大的。 在抖音上,她头戴布依族帽子,脚穿布鞋,戴着具有民族特色的耳环,身穿刻有图案的布依族服饰。 身着传统民族服饰,对着屏幕前的用户微笑。 或跳着针线活,手上绣花鞋; 或者唱民歌来缓解疲劳。
山水环绕,小英子的歌声渗透到每一草、每一树、每一花,也融入了抖音用户的心中。 当视频中传来歌声时,就像一股甜香,沁人心脾。 当歌声与眼前的美景融为一体时,他们感觉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 短短三个月左右,就有近10万用户成为她的“粉丝”。
从小生长在充满民歌氛围的布依族村寨,小英子练就了一腔好嗓子,擅长唱民歌,尤其是布依族民歌。 “九天雨九天晴,我已经九天没见到姐姐出去了,不知道姐姐是不是太忙了,好几天没见到她了。九天雨了连续九天都是晴天,好久没见到弟弟了,不知道自己在和谁约会,姐姐想着想着就流泪了。” 她的歌曲《十七十八游贵州》唱出了布依族姑娘对哥哥的思念; “八月,花开花落,稻谷黄了,到处都喜气洋洋地收割了稻子,只要话顺心,心顺意,嘿嘿,一边打一边打稻子,那个好兄弟,爱兄弟来连接。” 她的歌曲《盘花歌》唱出了布依族孩子们丰收时节的喜悦和布依族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
这句话表达了布依族民歌的特点,情歌传遍了每个人的嘴。 布依族人非常喜欢唱歌。 每逢节日,他们就会日夜歌唱。 青年男女初次交往时,会用盘歌、小调、小曲的形式了解对方的名字、住在哪个村子等; 逢年过节,老人家还会互相唱盘歌,问答。 当向亲朋好友送去祝福时,布依族会唱起只有四六行歌词的大歌来表达祝福。 青年男女结婚时,也会互相唱十二对歌,把婚前恋爱的过程作为十二问一答的形式来唱。
从小接受布依文化洗礼的小英子始终不忘传播家乡文化。 抖音的出现,给了布依族民歌走出家门的机会。 在小英子的抖音视频中,你不仅可以看到她和布依族姑娘们一起赶集,还可以看到她们一起唱着山歌,充满了浓郁的布依族文化。
当原汁原味的布依族民歌在网友耳边响起时,更是震撼不已。 “听到这个声音,心里好轻松,好热情”、“小时候读书老师唱的第一首歌就是这首歌,很好听”、“民歌很好听,就像热茶一样暖心”,他们纷纷表示,小英子的歌曲就像一股暖流,为他们平淡的生活注入了能量。
她的歌曲引起了当地一些居民的共鸣。 “这是我最喜欢的民歌,也是我们最喜欢的。” “这就是纯正的布依文化。”他们兴奋地对小英子说道。
除了小英子,抖音上还有很多热爱布依族民歌的人。 他们都成为了布依族文化的使者,在抖音上分享各种有关布依族民歌的视频。
布依族姑娘阿里坐在缝纫机前,一边缝补衣服,一边唱着“我和哥哥从小就是同学,哥哥打弹珠,姐姐跳绳子”。 伴随着歌声,工作的疲惫早已消失殆尽; 婚礼现场,布依族妇女组成队伍对歌,为新郎新娘送上最美好的祝福,为当天的婚礼增添了几分热闹。
从古至今,布依族人民创作出了《唱花果十二季》、《好花红》、《咕噜山歌》等经典民歌。 2008年,布依族山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4月,抖音宣布启动“非遗伙伴”计划。 通过加强交通支撑、提升变现能力、搭建非遗开放平台、开展城市合作,全面支持非遗传播,培养年轻一代对非遗的热爱。 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好奇,有助于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让更多的人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在抖音上还可以听到土家山歌、傈僳族山歌、苗族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 截至今年4月,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中有1214个在抖音上传播了相关内容,覆盖率超过88%。 这121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在抖音上产生了超过2400万条视频和超过1065亿次浏览。 截至2024年7月,抖音上已有102万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短视频,播放量达37亿,点赞量达1.24亿。 目前,抖音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