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罗超频道”(ID:),作者:罗超频道,36氪经授权发布。
2017年,苹果跳过.0,发布了X,也就是罗马数字10。X拥有手机、全面屏显示器等新设计,开启了下一个十年。 库克表示:“8代表过去10年走过的路,X则代表未来10年的方向。”
众所周知,张小龙是一位真正的水果迷。 2018年年会上,微信事业群的每位成员都收到了定制版的X,盒子里有张小龙的签名:“和微信一起成长,才是正确的事。”
微信十岁生日在张小龙的关注下也很“热闹”:
这周,张小龙很忙,微信团队也很忙。 微信8.0并不名为“微信”。
不过,根据罗超频道(ID:)的说法,微信8.0对于微信和腾讯来说仍然像X对于苹果一样重要。
微信8.0,对于微信来说,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 诞生十年的微信,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了一座百花齐放的花园。 微信8.0展现了微信花园未来十年的新可能性。
个人地位,张小龙的新社会实验
微信8.0的“状态”允许用户设置“我”页面的当前状态,以及签名、要说的话、主题、照片/视频和位置。 用户可以发现处于相同状态的人以及他们的签名并喜欢他们。 在不同的州,个人主页会有不同的个人背景颜色。
“地位”并不是什么“大功能”,但张小龙本人却非常重视,对于很多人说这个功能像QQ签名不太满意。
从功能设计的角度来看,“状态”的一部分就是签名。 这种短内容随处可见:QQ签名(和QQ空间聊)告诉朋友“我的心情”,微博告诉用户“我感兴趣的东西”,朋友圈分享“我想让朋友看到的东西” ...这些简短的内容都可以有主题、地点和照片/视频。
然而,微信个人状态首先是“状态”(如心情与想法、工作与学习、活动与休息),其次是“签名”。 不同之处在于用户可以开始状态或结束状态。 “状态”具有高度可扩展性。 比如可以拓展到爱情、养育孩子、未来赚钱等新的状态; 可以增加新的活动,如旅游、过年、互相拜访等。
虽然前几年我们可以通过朋友圈或者个人签名来表达,让朋友猜测我们处于什么“状态”,但微信个人更新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解决方案,让个人状态变得结构化。 ,相同状态的好友可以链接在一起。
张小龙表示,“社交的本质是寻找相似的人”,而个人动态更像是“附近的人”的延伸。 不同的是,附近的人只有“位置”的维度,而“个人动态”则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更多联系。 方面。 QQ、微信、微博、豆瓣、陌陌……社交产品的差异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联系形式的差异。 平台提供连接的基本能力,以及用户的决策最终发生什么,验证了六度网络效应,微信独特的“微信效应”已经形成。 私人电商、社区营销是微信设计时根本没有想到的事情。
张小龙说,“微信的很多功能都是社交的,也就是说它有群体效应,必须一群人一起玩才能玩成功。 但当一群人在一起玩的时候,谁也无法预测到底会不会好玩。 “微信之前做了很多社交实验,比如‘附近的人’让微信如此成功。个人更新为微信社交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微信的个人“动态”并不是从0到1,而是之前微信朋友圈“视频动态”的演变。 不过,对视频动态表现力的要求太高,并不是每一个动态都需要视频,所以视频动态就变成了目前的综合版(仍然支持视频),张小龙之前在公开演讲时就面临失败:“视频更新不成功,每天发布视频更新的人大概超过100万。” 由此可见,当时朋友圈的视频更新并不是外界认为的“微信进军短视频”,因为视频更新与抖音、快手不是一回事。 视频账号是微信做外界所说的短视频的起点。 。
视频号,我一定会再创建一个微信号
2024年是微信视频号的元年。 在视频账号上,微信的动作非常快。 媒体对视频号更新消息的解读甚至跟不上视频号迭代的步伐。 2024年4月,我在《》一文中指出:“视频号是腾讯短视频最接近成功的一个,虽然短期内会充满缺点,但基于熟人独特的社交圈推荐机制,腾讯很可能会赢得一场漂亮的胜利,但也会很艰难。”
现在我的新判断是:视频号已经成立,腾讯实际上已经赢得了短视频大战,但它的野心不仅仅局限于短视频。
在微信公开课Pro上,张小龙表示:“6月份视频号的用户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数字其实并不重要,但对于内容类产品来说,有一定的用户量就意味着生死问题解决了,也就是交通循环开始了。” 这是一座典型的小龙式凡尔赛宫。 当时,张小龙在朋友圈发文,“2亿是一个开始,标记一下,因为如果不标记,就3亿、4亿了。” 马化腾在朋友圈留言:“不就是一亿吗?”
由于视频账号不是独立的App,第三方机构很难收集到真实的数据。 不过,按照视频号的发展速度,半年后的今天,其日活跃用户很可能在300-4亿。 这是什么概念? 张小龙在公开课上表示:“每天有3.6亿用户阅读公众号文章,4亿用户使用小程序。” 在视频内容创作和消费的趋势下,视频账号超越公众号甚至小程序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事件。
截至2024年8月,包括抖音火山版在内,抖音日活突破6亿;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快手中国App日均活跃量为3.02亿。 如果日活跃用户达到300-4亿,意味着微信视频号已经成为与抖音、快手相媲美的短视频平台,未来甚至会更强。
因为视频账户有两个独特的优势:
首先是独特的社交+算法推荐机制。
正如我四月份在《视频账号会再造一个微信吗?》中所写的那样 ”文章称:视频号绝对不仅仅是一个短视频平台,更是新一代的内容分发应用,这一代的应用分发只有腾讯甚至微信才能做到。
内容分发的本质是过滤内容,或者说内容与人的匹配。
在微信之前,短视频平台主要以机器推荐为主。 机器推荐解决了内容供给过多、用户选择成本高的问题。 但信息茧房、阅读视野狭窄、强者限制流动性等问题一直都存在。
视频帐户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利用算法实现个性化推荐,提高内容流通效率的同时,也能保证特定圈子口味的一致性,让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视野不随波逐流。 简单来说,就是你朋友圈里的人的构成。 决定了你看到的很多东西。 基于熟人社交+算法推荐的分发模式有望成为新的内容平台。 当然,这个使命必须只有微信来承担,因为:微信=熟人社交。
微信视频号一年来的主要工作重点是分发机制的不断优化。 从视频号的三个TAB可以看出,社交圈层和机器推荐是微信的三个方向。 张小龙6月内部曾表示:“未来的某一天,视频播放、关注度、好友推荐、机器推荐的消耗比例应该是1:2:10。也就是说,一个人平均观看10个视频,其次,20个被好友点赞的视频,还有100个,这是系统推荐视频的比例。
从结果来看,“好友点赞产生的整体vv现在是机器推荐的2倍,关注用户的三个TAB比例为1:2:9”。 张小龙的说法得到了验证,张小龙估计,未来这个“9”会越来越大,因为这和内容丰富程度有关。换句话说,随着内容供给进一步丰富,最理想的状态是大家创造,算法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朋友点赞”是微信视频号的基本盘,可以猜想,视频号的推荐和社交这个机器一定不是孤立的。社交相关数据,机器推荐可以比友商平台做得更好,弥补纯算法的缺点。
抖音和快手都在强化社交,形成“社交+算法”的新一代分发机制,但事情却适得其反,内容社交容易,内容社交难。 当张小龙谈到微信长视频分发的可能性时,有凡尔赛般的感慨:“可惜缺少社交维度的推荐。” 从这个维度提出的建议并不只是缺乏。
基于社交熟人的算法推荐已经成为视频账号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这个视频号,可以构建一个类似于公众号的内容生态系统,但比公众号更大。
二是独特的内容消费场景。
微信要做的不是做一个短视频分享平台,而是把大家制作的视频结构化,并有相对一致的视频观看体验和相应的作者、播放、评论等结构化信息,类似于公众号结构文章。 再说一次,这比分享更重要。
当短视频平台在争论是帮助用户消磨时间还是节省时间时,微信的答案是:两者兼而有之。
张小龙在演讲中透露,“内容有两种,一种是需要动脑力才能理解的智力信息,就是学习;另一种是不需要动脑筋、处于思维舒适区的消费信息” ,这就是娱乐。” 前者是节省时间,后者是消磨时间。 微信不同的推荐机制适合不同的内容。 张小龙解释道:“朋友点赞是朋友强迫你获取你可能不感兴趣的知识信息,属于学习型; 机器推荐是指系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并让您感到舒适。 浏览自己喜欢的消费信息,属于娱乐类。 请注意这两类信息。”
抖音、快手、好看,无论是“记录美好生活”、“记录世界记录你”还是“轻松打赏”,都只是微信视频号的一个子集。
事实上,微信的野心不仅仅是短视频,不仅仅是直播。 长视频也是张小龙关注的重点。
现在行业有短视频平台、长视频平台(爱优腾B),甚至还有中视频平台。 张小龙认为,在微信ID系统中,不应该进行这种区分。 长视频和短视频的区别只是消费场景不同。 “视频号积累了足够多的长视频,我们对长视频的推荐非常好。” 优势。 希望视频号逐渐积累越来越多的长视频,成为长视频的云仓库。 未来的某一天,也许我们会提供一个搜索或者推荐入口,让用户可以找到丰富的长视频内容。”
从公众号、微信支付、企业微信到小程序,微信的演进伴随着新的内生新业务。 在2小时的演讲中,张小龙提及视频142次,视频账号55次,直播36次。 不难感受到,视频是微信下一阶段的重点,其对微信的影响可能比之前的“增长引擎”加起来还要大得多。 视频号开启了微信未来十年的想象,甚至可能创造出另一个微信。
微信8.0,用户拥有双重身份
在公众账号体系中,用户可以向账号拥有者发送私信,但这种私信更多的是订阅者与被订阅者之间的“客服”或“广播”沟通; 用户和帐户所有者之间的另一个交互系统是评论。 。 这两种通信方式的共同点是账户所有者无法与用户所有者进行点对点的联系。 在后台,账号所有者只能主动向48小时内与其互动过的用户发送消息,用户无法直接联系通讯录之外的用户。
在视频账号体系中,微信赋予用户一个新的身份,即可以公开表达的身份。 每个用户都可以发布可以公开传播的视频和直播。 同时,他们可以通过“私信”与其他视频账号所有者无障碍沟通。 ,这与微信原有的通讯系统不同——没有好友验证过程。
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张小龙详细解释了这一点。 他说,“微信最大的价值就是每个人的微信ID。” 然而,这个ID一直是私人的。 为了创建一个视频账号,微信用户有了一个新的账号。 张小龙表示:“这个ID意义重大,一旦迈出了这一步,就意味着微信不再局限于社交领域,而是进入了公共信息领域。因此,视频号的意义就不那么重要了。”与其说是视频,不如说是一个‘数字’。因为有了公众号,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了公开发声的身份。”
除了原有的熟人社交、私人社交之外,微信8.0还具备了公共社交或社交媒体的属性。 类似的社交能力也会在微信中诞生,但主要以视频为主。 这是相反的逻辑。 首先它具有公共社交属性,然后它获得了熟人社交网络和照片/短视频平台。 三个平台、三个账号系统都可以一键绑定登录,但都与微信账号集成。 系统完全不同。 正是这一点,构成了微信独特的内容推荐优势,即上文提到的“算法+社交”的第五代内容推荐机制。 张小龙说道:
“当时有一个计划,每个进入视频号的人都应该创建一个视频号ID,并用这个ID来浏览和评论内容。我说这是错误的。观看者应该有一个微信身份,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微信身份。” “不要强行开新的,只有身份才能查看和评论。还好我当时选择了这样的路,不然就没有后来的社交推荐系统了。”
长远来看,微信用户将拥有公开表达的身份,同时具有结构化的个人动态表达功能。 未来两者会合并吗? 用户不仅可以知道自己的朋友圈内有哪些地位相同的人,还可以更轻松地与朋友圈外地位相同的人或兴趣相似的人联系? 微信这个时候会不会诞生新的社交产品呢?
用户双重身份是微信8.0的一个重要变化。 开放的社交将为微信未来十年的演进提供更多可能性。
腾讯市值近万亿美元,微信扮演重要角色
十年来,微信构建了数字生活基础设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基于个人ID,微信成为每个人必备的跨年龄沟通社交应用; 基于公众号,微信拥有最繁荣的图文内容生态系统; 基于微信微信支付实现多场景交易闭环; 微信基于小程序构建了自己的内循环商业服务生态系统; 微信基于企业微信更有效地连接企业/品牌/组织和员工/客户。
微信8.0展现了微信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 在继续探索社交主业的同时,微信通过视频账号拥抱未来十年新的内容形式。 张小龙表示,“视频表达应该是未来十年内容领域的一个主题。” 同时,微信用户拥有了公共社交的新身份,微信将打破十年来只与私人熟人社交的传统,微信也将拥有更多、更大的可能性。
张小龙在连麦盘乱象期间表示,“整个行业的结构越来越稳定,很大程度上是资本驱动的,创意驱动的获取用户越来越困难。” 挑战在于“在古代,一个人就能做到”。 非常好的工匠可以生产出非常好的东西,但只卖给少数人。 事实上,现代社会也需要它们。 每个人都想购买由非常优秀的工匠制作的东西。 苹果就是这样一个工匠。 苹果制造的好处是它的产品可以批量生产并送到每个用户的手中。”
这句话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一是微信之后就没有微信了。 说到资本驱动,市值万亿美元的腾讯更有发言权。 虽然行业内也曾出现过微信的挑战者,比如字节跳动咄咄逼人的多闪/,以及凑热闹的厕所、聊天应用,但现在看来,未来社交行业仍将是微信的挑战者。微信、流水。 “结构稳定”意味着腾讯未来十年无忧。
还有一点是,微信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 腾讯以用户价值为基础,以产品文化为驱动,让张小龙这样的“工匠产品经理”有自己的舞台或者生存地,因为腾讯可以采用“数据驱动的产品经理”模式,就像大公司的产品一样大多数互联网巨头都在这样做,但腾讯没有。 包括视频号,都是微信独立建立的项目。 微信依然努力像工匠一样,打磨出大家都用的产品。 在过去的十年里,即使它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但体验仍然非常简单。 张小龙可以让微信启动页十年不变,可以在新版本登录页面显示自己的文字,可以在表情包里放炸弹或者烟花取悦自己,让微信更酷。 这些都是其他各大互联网公司难以想象的。
2024年1月25日,腾讯股价暴涨10.93%,市值创下9487亿美元新高。 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公司,也极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家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公司。 微信贡献很大。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微信8.0的认可以及微信新十年的期待。 对于腾讯来说,一万亿美元当然不是增长的终点,就像微信十年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