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一首叫《SeeTình》

2023-12-19
来源:网络整理

2024年2月,一首名为《See Tình(遇见挚爱)》的音乐MV在网络上的点击量达到3000万,点赞数超过40万,评论超过1万条。

光看封面,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位名不见经传但非常有实力的亚洲歌手。 毕竟,数千万的播放量往往来自韩国、欧美等流行音乐文化输出国。

事实上,这位歌手是越南流行音乐界的顶级人物之一, Thuy Ling。 以她在越南的名气,获得几百万的浏览量是理所当然的,但几千万的点击率,已经可以和全球排行榜前茅的人媲美了,显然就说不通了。仅在中国流行。

在《See Tình》的评论区里,答案不言而喻。 除了越南的评论外,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也表达了对《See Tình》和黄垂玲的喜爱。

除了同属东南亚的泰国、菲律宾外,还有欧洲、美国、印度、日本等地的升值。

而如果你看过这个舞蹈,你就几乎尝到了越南音乐的核心特色,见证了越南音乐在世界各地的大规模出圈事件。

很多不太关注世界流行音乐的听众可能还停留在Psy打破播放记录的那一年。 K-POP逐渐在欧美掀起一股潮流,成为亚洲唯一的流行音乐文化出口。

但东南亚甚至越南什么时候开始打入世界音乐市场呢?

其实,很多早年到过东南亚旅游的国人应该都有这样的印象,在越南、泰国等旅游城市的街头、餐馆、KTV里,中文歌曲是标配。 当时,东南亚是华语音乐最大的出口地之一。

就连《We Are 》这首歌在东南亚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翻唱版本,用他们的国歌来形容也不为过。

然而,随着中国互联网巨头字节跳动的崛起,在东南亚逐渐发展起来的音乐正在回流并开始输出到国内的短视频用户。

上面提到的黄垂玲就是一个例子。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黄垂玲在中国拥有数亿听众。 如果你随便浏览抖音,如果你发现一首你看不懂歌词的歌曲,那可能是她写的。

2024年7月,以《See Tình》为背景音乐的《叮当当当舞》突然在抖音上爆红。 在“金发草莓粥”、“吹胎草莓粥”等知名抖音网红的带领下,迅速在各平台掀起了一股热潮。 股市火爆。

“叮当当当舞”其实来源于黄垂玲在歌词中哼唱的“叮叮当当”,以及随之而来的神奇的哨声插曲。 抖音上的流行音乐只有一个特点是不可缺少的:洗脑。 再加上越南乃至东南亚电子音乐特有的大地节奏,歌曲很快就受到了一批颜值高、舞蹈博主的喜爱。 歌曲在国内改版加速后,发布了标准的“抖音风格舞曲”。

截至目前,抖音上,《叮当当当舞》相关播放量累计突破36亿,《See Tình》相关播放量也达到6亿。

抖音上,有网友总结了所谓的“越南六大神曲”。 除《See Tình》外,还有《Xin ng Nhc Máy》、《ke cap gap ba gia》、《DV》、《cu thoi》、《ngay tho》五首歌曲。

你不必记住他们的名字,因为只要你看了一定数量的舞蹈视频,你就一定在抖音上听过这些歌曲。 其中《ngay tho》甚至还有国内版本,由歌手黄龄和曾伟新演唱,名为《叹息》。 如果你听过“忘记,忘记,忘记,跟着我的节奏摇摆”,那么原曲绝对是一首来自越南的歌曲。

入侵中国短视频平台的越南流行音乐也有明显的特点:旋律简单、洗脑,适合“摇摆”,具有独特的“越南鼓”节奏。 这种音乐一般被形容为土色,但来自越南的土色音乐,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也许是因为它比国内的土色音乐少了一点土色,却成功地占领了国内音乐市场的一部分。 一些微信音乐频道甚至推出了越南排行榜。

说起越南音乐,不得不提的是一首神曲。 它登上了 B 榜单并风靡全球。 堪称越南流行音乐的“高光时刻”。 这是“phut hon”。 二次元元素的加入,进一步助推了《phut hon》的全球火爆。 这首歌往往需要搭配视频才能充分展现其洗脑能力。 来自世界各地的洗脑嘻哈舞证明了它的病毒性。

除了K-POP之外,亚洲第二个流行的地区音乐类别是V-POP,这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是什么让越南音乐发展如此迅速?

对于国内大众来说,大多数人对越南流行音乐的印象还停留在《带牙套的女孩真美》的魔幻改编上。 事实上,这就是越南流行音乐“野蛮生长”时期留下的“历史印记”。 。

时间回到21世纪初。 随着越南整体经济的发展,越南的娱乐产业也迎来了市场的第一次爆发。 V-Pop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当时,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娱乐业正处于大爆发期。 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影视剧,在整个亚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越南作为文化背景较为相似的邻国之一,自然成为国内娱乐产业包括翻唱歌曲出口的重要目的地。 中国流行歌曲也成为越南乐坛的一种“习惯”。

这一时期,大量国内流行歌曲被周传雄、罗大佑、刘德华等越南歌手翻唱。 无论是音乐经典还是网络歌曲,当时的V-Pop都接受了。 正是因为翻唱了大量网络热门歌曲。 再加上越南语独特的发音,越南音乐在中国一度与“山寨”、“乡土风味”等标签紧密联系在一起。

那时的V-Pop并没有形成今天的独特风格。 然而这一时期,越南音乐人引入并探索了嘻哈、摇滚等多种音乐风格,为越南流行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基因。 ,为后来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当时间进入21世纪下半叶,V-Pop终于迎来了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越南流行音乐尤其是V-Pop电子风音乐的发展,离不开三个原因:K-Pop的全球流行、东南亚地下音乐的兴起以及短视频的兴起。视频流媒体。

纵观当前全球音乐市场,除了绝对占据主导地位的欧美乐坛外,拉美音乐、印度音乐、亚洲音乐都在快速发展。 以亚洲为例,不少亚洲音乐人在发起人的大力推动下进入了欧美音乐的红海。 市场以其独特的亚洲风格拓展了版图。

从整个亚洲的时尚趋势来看,K-Pop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自2017年和2018年以来,韩国流行音乐已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趋势之一。 EXO、BTS等K-Pop团体在欧洲和美国拥有众多粉丝,甚至继续称霸排行榜,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团体。 偶像团体。

越南自然深受韩国流行音乐的影响。 2010年后,韩国偶像文化在越南成为中国娱乐文化的接班人。 凭借高度工业化、标准化的创作模式和高效的造星能力,唱跳俱佳的绝对实力,韩国偶像团体迅速风靡亚洲,越南音乐人也开始受到“韩流”的影响,开始采用“韩流”。 K-Pop”风格。

这次,越南音乐人不仅热爱翻唱,还开始与韩国流行偶像合作,并开始向高度工业化的韩国娱乐业学习。 韩国电子风格也开始深刻影响越南音乐家的创作。 同时,将独特的“越南鼓”元素深深融入到流行音乐中。 这就是越南电子音乐经常有神奇的鼓点的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随着整个东南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南地下音乐也迎来了黄金时代。 越来越多的俱乐部、电子音乐夜总会、音乐节开始在越南扎根。 随着越南人民夜生活的丰富,丰富多彩,越南音乐也迎来了更多国际风格的冲击,音乐受众群体不断扩大。 越南已成为亚洲DJ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全球各大唱片公司和流媒体音乐频道也注意到了东南亚市场的巨大潜力。 行业的蓬勃发展和规范化为他们提供了机会,诸如专业音乐榜单、广播歌唱节目、实践人才管理公司和专业选秀节目等进一步推动了越南音乐市场的人才探索。 从《越南好声音》走出来的孙颂,以及热门的《越南101》、《投票给五人》,就像K-Pop一样,电视选秀节目正在深刻影响着越南音乐市场。

整个音乐市场呈现出工业化的趋势之后,歌曲的制作也变得更加工业化。 比如近年来V-Pop天后黄垂玲的走红就是最好的例子。 她身后是索尼音乐娱乐公司。 她的许多专辑的受欢迎与唱片公司的精良制作密切相关。

此时,整个越南音乐市场在“韩流”的影响下迅速发展,而抖音、抖音等短视频流媒体的崛起,为V-Pop的输出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越南音乐以其独特的电子风格和神奇的越南鼓,在短视频领域“杀八方”。

中国市场成为他们的第一站,于是越南神曲征服了抖音。 以前的出口商变成了文化出口商。 V-Pop的转型之旅可以说已经初见成效。

不过,模仿终究是模仿。 越南音乐过于接近K-POP的后果是很难形成自我风格标记。 说到底,只是一个走在别人后面的模仿者。

提起V-POP,观众的印象几乎只有“魔鬼本性”、“洗脑”、“愚蠢”等词语。 这类音乐更像是舞蹈和视频编辑的工具。 与模仿的K-POP相比,直接播放和欣赏的价值要低得多。

因此,V-POP在中国乃至全球的流行,几乎依赖于短视频传播。 如果只是通过网络音频微信渠道和主流聆听渠道,大多数人很难接触到越南音乐家的作品。 即使他们做到了,一旦你到达,你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因为土味太浓,品种太少。

社交属性和病毒式传播是短视频音乐时代的最大特征,更强调一首音乐的吸睛属性。 也许音乐性和制作不一定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朗朗上口的旋律“一听就能记住”正在成为新时代音乐的重要选择标准。

从某种角度来说,短视频平台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电子夜总会”。 就像爵士乐的兴起一样,能够让人起舞、有助于社交的音乐才是人们所需要的音乐。

然而,通过一些不完全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几大地区流行音乐格局的差异。

对于欧美国家来说,传统渠道和MV是流行音乐传播的主战场。 对于包括格莱美奖在内的各大音乐奖项来说,短视频音乐并不是一个全球性的事情。 除了排行榜、流媒体、实体唱片之外,短视频在整个音乐产业中只是调味品,暂时还不能上殿堂。

而K-POP则更像是欧美音乐的低端版,风格极其单一,由企业控制,工业化生产,也主要通过传统渠道进行。 它与欧美流行音乐最大的区别在于艺术家不具备独立创作的能力。 他们不是来自满是乐器的卧室,而是来自到处都是星探的街道。 这也预示着韩国流行艺人更像演员的命运。

越南的走红无疑可以用短视频时代的乡村姑娘一夜爆红来形容。 我不太关心音乐是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是否有太多的审美价值。 只要能让夜店里的人开心,又能在抖音上病毒式传播,这场战斗就赢了。

至于华语流行音乐,则陷入批量低质创作的泥潭,网络音乐腐蚀耳朵,抄袭现象屡见不鲜。 回顾二十年前的黄金时代,我在越南这个曾经的音乐系学生反向输入的神奇情境中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曾几何时,亚洲的海外流行音乐包括K-POP、J-POP、C-POP。 当时K-POP还在吃欧美流行音乐产业的剩菜; J-POP比较封闭,没有野心,有坚实的国内基础; C-POP实际上在海外拥有庞大的华人粉丝群。

短短一二十年的时间,K-POP已经成为亚洲文化输出的真正霸主,甚至在一些东欧地区拥有了和欧美一样流行的粉丝群,而J-POP则依然像佛教一样曾经。 至于C-POP,它已经沦为粉丝专属的工具,只属于中国国内的流量洼地,就像太平洋小岛上的土著人不屑一顾,没有能力与外界沟通。

曾经,街头小贩唱着中文歌曲取悦中国游客的越南,在短视频时代也找到了自己的音乐亮点。

虽然这种辉煌是建立在缺乏真正核心的潮流之上,但也足以让中国音乐界感觉到C-POP现在正在向V-POP学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