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消息 昨天,微信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了《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估报告(2024年)》,该报告用15个月的时间对1600个App的广告行为进行了分析,并以微信朋友圈广告为例。 举例说明。
报告显示,提取的涉及弹窗干扰、强制推送、信息盗窃、色情毒品等的App广告数量呈现快速下降趋势,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首先,大部分App广告都是“信息展示-点击购买”的闭环广告。 如果消费者有兴趣,可以直接点击链接下订单,这对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有很大的影响。
其次,大部分App广告都是精准推送广告,大量App广告后台也采用RTB(竞价交易)模式。 App广告的精准投放和竞价交易是建立在获取大量消费者信息的基础上的,这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影响很大。
第三,大多数App广告都是主动推送广告。 为了增加广告收入,许多App公司使用欺骗、胁迫或误导的方式来增加点击或播放时间。
虽然《广告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互联网。在互联网页面上以弹出窗口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明确标有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但对600款App的广告行为分析发现,58%的App含有广告,69.7%的内容广告无法一键关闭,如微信、汽车之家、快看视频等。
报告指出,个性化广告推荐“不可选择”问题突出。 测试发现,微信APP关闭个性化广告推荐的入口极其隐蔽,关闭流程繁琐。 还通过技术手段限制消费者永久关闭个性化广告推荐的权利。 消费者只能关闭六个月并仍然观看。 广告。
报道还称,经微信市消保委法务部团队检索分析,发现该APP广告内容杂乱。 例如,微信朋友圈推送的广告就存在涉嫌虚假宣传、隐瞒广告(销售)主体等诸多问题。
微信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认为,虽然大多数APP都是免费使用的,但消费者如果发现APP广告内容不当,应有权点击关闭广告。 对于弹窗等形式发布的广告,经营者应“一键关闭”。 APP广告有上千人使用,广告数量相当大。 因此,关键是APP发布者必须履行审查广告内容合法性、为消费者“查规矩”的义务。
“严格遵守广告和广告主合规是保护消费者安全的重要防线。” 微信消保委希望APP广告发布者言行一致,履行职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