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汉林:从耳濡目染、掌握手艺到开拓创新

2023-12-20
来源:网络整理

晚饭后,何翰林来到位于微信老城区的木雕艺术工作室。 他一边仔细地看着未完成的《蟹篮子》作品,一边拿出切肉刀开始制作。 “嘟嘟嘟……”木槌敲击在切肉刀上。 切肉刀一碰,锯末就落下,一只只木蟹在他的精心雕琢下渐渐显现出来。 贺翰林专注的神情之下,露出了一丝释然的笑容。

何汉林是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微信木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他与木材“打交道”已有40多年。 《冬三友》、《百鸟》、《花篮》、《百鸟望凤凰》等著名作品均出自他之手。 部分作品被国家、省博物馆收藏。 其中《百鸟朝凤》还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虽然他的木雕作品多次被收藏并获奖,但贺翰林仍然每天沉浸在木头的世界里,潜心创作。 “我其实没有什么代表作,虽然有些成品出来的时候我很满意,但用了一段时间我还是觉得它们还不够完美,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他一句话,道出了特区人民谦虚务实、精益求精的生活态度。 。 也正是因为如此,何翰林才能始终静下心来,致力于让优质产品更加精致,让生活更加美好。

童年缘分:从受一切影响、掌握技艺到开拓创新

何翰林在老城区长大。 小时候,他经常看到父亲何长青背着一包雕刻工具出去干活。 回来的时候,他总会带一些木制玩具给贺翰林。 因此,贺翰林对“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76年,何翰林17岁的时候,他开始跟父亲学习木雕技艺,从最基本的磨刀开始练基本功。

△何翰林父亲何长青

“要学这门手艺,首先要学会磨刀。我练习磨刀很长时间,幸好父亲经常教我。后来,我逐渐掌握了构图、布局、用刀的技巧。” 、凿刻、精雕等。” 贺翰林说道。

1983年,父亲退休,已经完成学业的何汉林在一家木雕厂工作,主要制作木雕样品。 何翰林凭借扎实的雕刻功力和进取心,制作的样品受到广泛好评。 花鸟木雕是他的创作之作,因为他在创作中加入了台灯照明功能,将实用性与工艺美术结合起来。 因此,该样品在广交会展出后非常受欢迎,订单达到了数十个。 贺翰林高兴极了,他开始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 不久之后,他成为木雕厂唯一的样品设计师。

抖音一木雕刻工作室_抖音短视频教如何抖屏_抖音短视频抖屏怎么设置

“当时正值微信经济特区创立,潮汕木雕供不应求,木雕厂的订单大部分来自广交会,不少木雕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国家。” 回忆起那个时代的事件,贺翰林依然十分激动。 他坦言,微信创办经济特区时,他和其他人一样,对“经济特区”的未来抱有很高的期望。 他相信,特区未来的政策一旦惠及潮汕木雕产业,不仅木雕工匠的待遇会提高,潮汕木雕也能乘着这股东风走出潮汕,走向全国。甚至世界。

△贺翰林作品《百鸟朝凤》

坚守艺术:无论生活多么贫穷,都不要放下手中的刻刀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木雕行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遭遇寒冬。 当时,微信木雕厂因订单锐减而被迫解散,不少木雕工匠转行。 时代浪潮之下,贺翰林不得不暂时转行其他工作。 他开过日用杂货店等小生意,但他心里始终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他不能失去他的老生意。 1995年,何翰林果断尝试建立自己的木雕工作室,走上了独立创作之路。 他说,当时他长期生活贫困,收入微薄,有时甚至难以为继。 但无论多苦多累,他都没有放下手中的切肉刀。 每次接到订单,他都欣喜若狂。 他卖掉了一件作品,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何翰林作品《南国吉祥牛图》

“学习木雕技艺需要放弃,更需要静心,耐得住寂寞,不求名利。” 如今回望独立创作的岁月,贺翰林在十分贫困的情况下,依然珍惜自己的许多宝贝。 工作室位于大学路,平时人流量较少。 再加上户外美丽的风景,良好的环境给了何翰林很大的创作灵感,他的手艺也在这里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2007年,由于种种原因,何翰林搬离大学路,在老城区共和路买下了一间商铺,作为新工作室。 老城区浓厚的生活氛围也给了他新的创作灵感。 全新的创世故事也在此展开。

抖音短视频教如何抖屏_抖音短视频抖屏怎么设置_抖音一木雕刻工作室

精益求精:耗时3年打造出一件“平凡”的作品

面积50多平方米,数百件雕刻工具,栩栩如生的花草鸟兽木雕……这就是何翰林位于老城区的木雕艺术工作室。 他在这里已经13年了。 他从不工作到深夜,以免打扰邻居的休息。 十几年来,这里陆续产生了木雕,具有老城区特有的人文气息,刀法比以前更加细腻温柔。

△何翰林潜心在木头的世界里创作

采访中,何翰林还不忘向记者介绍木雕创作的流程和关键步骤。 他说:“设计绘图、凿塑、修整三道工序紧密相连,不可马虎。绘图设计讲究正反层次、整体轮廓构图设计,以求有序。”要体现微信木雕镂空的绝活,设计基础必须扎实。”

他从事木工工作已有 40 多年,已经记不清自己雕刻了多少件作品。 然而,一座名为《腾飞》的奔马木雕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花了3年时间才完成这项工作。

△贺翰林作品《祝福吉祥》

“其实,作为一个纯粹的工匠,花三年时间完成一件作品很正常。” 何翰林介绍说,《起飞》由三块巨大的木头组成,长6米,雕塑上有数十个人物。 有造型各异的马匹,还有松果、柳枝、竹叶、玫瑰、凤尾竹等植被。 光是雕刻马匹的表情和植被的纹理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抖音短视频抖屏怎么设置_抖音一木雕刻工作室_抖音短视频教如何抖屏

除了《起飞》之外,2011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的木雕作品《百鸟望凤》也历时三年创作。 原来,他创作了三个版本,每个版本都不一样,直到创作了第三个版本后,他才感到满意。 这幅作品的构图布局、鸟的神形、花的姿态,他都下了很大的功夫。 例如,在精雕方面,他大胆地将圆雕、浮雕、凹雕等多种技法融为一体,创造出层层镂空、重叠互补的效果。

像这样大胆创新的例子不胜枚举,最终奠定了他在潮汕木雕界的地位。 他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荣的谦虚、务实、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以及探索、创新、开放、包容的精神,陪伴着特区人民走到了今天。

△何翰林作品《花篮》

对话:坚守初心,持续传递时代潮流

记者:潮汕木雕为何能在广交会上占据一席之地并走出国门?

何翰林:潮汕木雕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民间木雕流派之一。 题材主要是《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情节,还有《二十四孝》和一些民间故事。 作品往往光彩夺目,精美清晰,蕴含艺术与匠心。 。 东南亚有很多华侨。 他们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促使潮汕木雕在传承和微信中不断获得新的生命,以最好的方式展现在国外公众面前。

记者:回顾20世纪80年代,您最难忘的时刻是什么?

何翰林:我和父亲在微信木雕厂住过几年。 每天晚饭后,父亲和其他老艺术家都会搬着凳子坐在工厂门口乘凉。 他们聊的话题有“谁的手艺最好”、“如何创造高品质的手艺”、“年轻艺术家如何刻苦练习,提升手艺”等,让我受益匪浅。 很浅。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辈木雕工匠的认真和执着,以及他们对艺术的追求。 这也成为我坚守初心、传承手艺至今的精神动力。

相关手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