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在第二届腾讯创业节上,腾讯内容平台部副总经理陈鹏提到,微信未来将开放短视频,接入企鹅的短视频内容。
但当时,腾讯战略的核心还不是聚焦在短视频上。 “不同的平台专注于不同的内容。” 陈鹏当时解释说,腾讯会在企鹅上接入地域、美食、游戏内容来看看,而娱乐、好玩、八卦会放在QQ空间里。
时隔一年,腾讯又给了短视频更多的资源。 不仅打开了微信的入口,还专门做了一个小程序,在微信平台上呈现短视频信息流。
因此,微信观看短视频有两个入口。 一是在发现页面点击“看一看”,视频和文章随机分发; 另一种是直接搜索小程序“看看短视频”。
打开小程序,就可以看到算法推荐的短视频信息流。 目前页面仅显示三项:UP主(上传视频的账号)、播放次数、分享量。 相比微视和抖音,没有点赞和评论,但浏览量更多。
视频结束后,向上滑动即可观看更多内容。 小程序中的短视频主要有两种类型。 大部分标明来源为腾讯视频,少数没有腾讯视频标识。 例如,在《澎湃新闻》的短视频中,直接视频的右上角标注了澎湃新闻。
一位接近腾讯的产品经理透露,小程序中的短视频会根据热门程度,基于影视、餐饮、美食等标签,通过一定的算法推送给用户。 腾讯尚未对小程序访问的视频来源以及背后的推荐机制做出回应。
微信孵化短视频信息流底层逻辑
短视频吞噬了用户的时间,成为消磨时间的工具,创造了从15分钟到15秒的新秩序。
“头腾”围绕短视频已经战斗了多轮。 腾讯不遗余力地支持短视频APP。 为什么需要单独开发小程序?
腾讯的短视频就像抖音,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抖音的受欢迎程度。 有人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腾讯缺乏稳定可靠的流量渠道。 微信流量巨大,但引流效果不佳,外部App很难在短时间内爆发。 微信内部流量对小程序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还有一个原因是,短视频信息流发达后,可能会成为广告的载体。
从感官上看,微信的短视频信息流不如抖音娱乐性强,更偏向于微博的视频信息流。 有视频信息流,微博几年前就上线了。 在视频信息流中添加广告的模型已经得到验证。
此前,爱奇艺还推出了两部短视频。 今年5月,爱奇艺副总裁耿丹浩向媒体直言自己的出发点,希望丰富短视频信息流收入的业务结构,在爱奇艺原有板块上再接再厉。 一些增量。
在小程序里看短视频现实吗?
小程序的优势在于可共享、可裂变。 不过,互联网分析师唐鑫认为,短视频小程序的逻辑能否发挥作用,还要看微信对于短视频信息流的下一步动作。
如果只是一般的小程序模式,效果不会很大。 微信是一个以即时通讯为核心的产品,平台上的内容已经很拥挤。 虽然小程序具有社交裂变的优势,但如果想要获得大量流量,如果不特别用心,很容易被其他内容淹没。
“除非微信提供这个小程序的固定入口,”唐鑫说,否则用户很难养成在微信上使用“抖音”的习惯。
微信的生态决定了它是基础设施,而不是流量导流平台。 “它可以让很多内容在自己的平台上很好地发挥,但它无法决定谁会爆。” 唐鑫告诉《寻找中国创客》。
公平也是今年微信上颇受争议的话题。 上半年,微信实施新的《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进一步规范朋友圈外部链接的分享。 识别码、密码被禁止传播,淘宝受到影响。
随后,包括腾讯自有短视频微视、今日头条的抖音、火山视频、西瓜视频、快手在内的多个头部短视频外部链接也受到限制。
外部链接是第三方访问微信的重要接口。 当时,有人质疑微信屏蔽外部链接是否属于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的垄断行为。 如果成立,平台就会无视用户意愿,随意改变原有规则。 平台的性质是否发生了本质变化?
小程序也是一个公平的生态系统。 腾讯能否只让自家小程序获得流量倾斜?
假设腾讯真的倾斜流量,短视频最大的困难在于内容生态。 没有大量的热门内容,缺乏产生热门内容的机制,很难有两年前抖音那样的爆发式增长。 这是腾讯短视频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
换个角度看腾讯的问题,据了解,微视团队的员工大部分年龄在70岁到80岁之间,他们理解新消费群体的诉求有些困难。
记者/颜丽娇
编辑/赵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