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和他的团队有远见,在月活用户超过10亿的微信上打造了一个“操作系统”。 截至目前,小程序运行量已超过百万。 小程序发放的奖金已经过跳跃、海盗来了、一龙网等小程序验证。 小程序是一种比其他渠道成本更低、有引爆社交媒体潜力的新流量渠道。
小程序也被大佬多次提到是离钱最近的渠道。 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来说,自带“钱”属性,搭乘小程序的快车可以引发新的思考。 关于如何在小程序上玩互金产品,本文从四个角度出发供大家讨论。
1.让用户利用
“免费”是互联网产品快速增长的法宝,小程序上的产品同样如此。 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产品都需要付费,比如定期理财、基金、股票、贷款、保险等,用户需要付费并承担风险。 “免费”的体验模式可以快速降低用户的决策门槛。
反观基于熟人关系的微信,在好友邀请体验上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正在被各种活动逐渐削弱)。
1、邀请讨价还价
以拼多多为例。 如果你邀请朋友讨价还价某种产品,最终你可以免费获得它,或者获得以极低的价格购买改装商品的资格。
在议价设计中,第一次议价通常超过30%,然后价格依次下降。 原价100元的产品,需要邀请20-30人左右才能完成免费议价。 另外,在规则设计上,要营造紧迫感,比如倒计时; 需要进行排名、讨价还价进度条等设计来明确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
(拼多多:低价免费获取)
至于邀约议价的方式,小程序几乎可以实现快速传播。 朋友收到邀请后,会因为熟悉而不好意思拒绝。 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选择帮助朋友完成讨价还价。
在邀请者激励方面,例如拼多多的邀请讨价还价小程序活动,也会从游戏的角度加入激励机制,比如随机翻倍、目标梯度抽奖等。 在帮助邀请者实现目标方面,拼多多的邀请议价机制是用心良苦的。
最终可以提示用户与好友完成讨价还价。 首先,小程序的传播和参与门槛足够低; 二是“免费”获得100元的动机; 第三,微信上的熟人关系。
该方法同样适用于互联网金融产品。 以保险为例,价值99元的百万重疾险也可以在小程序中传播。 用户发起讨价还价邀请,好友参与。 (具体实施以合规为准)
2、团购优惠
团购优惠,以更低的价格购买,与邀请的朋友讨价还价,方法是提现。 这种团购在拼多多上也很常见。 三人团队是加入团体的常见方式。 达到目标人数后,可以以低于单人购买的价格购买产品。 虽然不是最终免费,但占便宜的心理机制依然存在。
3.免费赠品
腾讯旗下保险平台微保通过小程序为众多微信用户提供两大福利,即驾驶意外险和航班延误险,只要微信认证的身份信息授权微保即可无条件获得。
用户零门槛理赔的事件在几个小时内就火了。 截至目前,已有数百万用户参与活动并成功理赔。 事实上,用户获得免费保单后,保单限额基本上很低,可能是5万张,与市场上常见的50万张、100万张保单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此时,微保会将准备好的任务展开,提示用户完成相应的任务,以增加保单金额。 例如,关注微保公众号、分享给好友、绑定微信体育、免费查交通违章等指定任务后,获得相应的奖励金额。
(微宝:免费赠送驾驶意外保险)
用户完成限定任务后,将有3次随机中奖机会。 对于微保提供的驾驶意外险来说,用户免费获得一定金额、完成指定任务并不是活动的最终目的。 如果用户想增加保障量,可以按月购买,获得正常的50万或100万套餐。
免费赠品是获取流量的入口,设置任务是引导用户进一步分享或转化,按月付费达到实现盈利的目的。
《长尾理论》作者克里斯·安德森( )之前提到的自由经济效应,在小程序中再次被放大。 当然,无论是全部豁免还是部分豁免,背后都有一个机制试图盈利。
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来说,在去杠杆、合规背景下,通过推动用户利用小程序来获取更多用户、增加核心利润或许是可行的。
2、让用户体验到实用性
小工具在满足用户数量方面一直是高频功能。 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就借助会计APP,比如随手记,进入了独角兽行列。 用户在小程序上使用记账等工具将更加方便。
工具
以汇率查询为例,腾讯提供了一款名为“汇率即时查询”的小程序。 功能非常简单。 是查询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 这样的工具本身就承载着流量。 当访问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您可以通过链接公众号来附加自己的金融产品。
还有主打社交发布的腾讯小千骑、腾讯公交服务的乘车码等小程序,都是经常使用的小程序。 只要有用户,就有变现功能。
工具小程序非常庞大,并且有很多细分的功能。 例如,以股票为主的理财产品可以细分为财经资讯、行情走势、热门股票、异常股票、短期波动、智能炒股等板块,每个板块都可以做成独立的小程序。 当然也可以像腾讯自选股一样,集成了多种功能,类似于一个APP。
有些工具和产品是小程序特有的,比如签到、打卡等。 签到原本是APP中保持用户活跃度的一个环节,现在已经成为小程序中的独立产品。 就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小程序,却获得了数千万用户,日活跃用户数十万。 其中,“迷你签到”就是这样一个小程序。
在“小签到”上,每个用户都可以发起签到圈子,邀请好友参加圈子里的活动,比如30天英语口语冲刺。 参与用户需遵守圈内规则,并预付99元押金。 每天完成开通后,押金将退还,否则押金不予退还。
(小签到:用户发起签到圈)
小签到中类似的活动主题有数以万计,每个小圈子聚集了数千人。 有点类似于PC时代的百度贴吧模式。
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来说,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小额签到中发起挑战。 更复杂的是,以产品签到为入口,与APP中已有的签到功能结合,推出适合小程序通信机制的签到小程序。
彩票助手是货币化工具和小程序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品牌赞助产品和用户零门槛参与抽奖。 每期数万人参与,每天可抽奖多次。 参与抽奖的用户中奖率是万分之一,感觉就像中了彩票一样。 “彩票助手”相当于一个流量分发平台。 品牌可以用极低的价格获得大量曝光,而“彩票助手”则可以依靠提供收费的增值服务。
(抽奖助手:用户赞助奖品并发起抽奖)
在小程序上开发工具来为用户提供方便、节省时间将是一种趋势。
3.让使用者释放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大脑分泌物,是一种可以影响人情绪的神经递质。 (维基百科)
用户在玩游戏、约会、看科幻大片时都能感受到多巴胺带来的兴奋感。 在小程序方面,游戏已经收获了第一桶金。 例如,微信的官方“跳一条”通过嵌入品牌名称来赚取广告收入。 据说,命名一个称号的费用可达数百万。 跳跃是一款玩心跳的小游戏。 许多使用者体验到来自多巴胺的成就感。
游戏
“跳跳式”的变现方式依然受到克制。 另一种拥有千万用户的小程序是更直接的变现方式。 小程序《海盗来了》直连广告,目前月收入过亿。 这款游戏玩法非常简单,看起来也相当无聊,但其日活跃峰值可达2000万。 目前,小程序上已上线游戏超过2000款。 就连腾讯内部的游戏团队,也有多个团队都在小程序里。
《欢乐斗地主》、《全民欢乐大战》、《朋友圈》等游戏成为小程序中最受欢迎的游戏。 就连谷歌也发布了类似游戏的小程序“猜小歌”,在社交圈中大受欢迎。
金融产品大概率充斥屏幕。 主要原因是它们对安全性和专业性要求较高,但另一方面也是沟通方式的问题。 金融产品还可以用来制作闯关游戏,专注金融知识,升级与朋友一起打怪。 还可以搭建金融场景游戏。
游戏之所以让人上瘾,是因为游戏是根据为用户释放多巴胺的机制而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给用户带来快感。
4、满足用户的虚荣心
在满足用户虚荣心方面,每年多次充斥朋友圈的心理测试题和智力答案,验证了满足用户虚荣心的重要性。
测验挑战
年初的竞猜挑战赛异常火爆,各大巨头纷纷参与。 与此同时,小程序脑王、知乎答题王等知识型问答小程序诞生。 规则非常简单。 系统自动匹配对手或邀请好友发起问答挑战。 在规定时间内,正确回答率最高的人获胜,累计次数解锁功能并获得等级。 此类挑战小程序目前已拥有数十万活跃用户。
除了问答社区和视频领域的问答挑战外,腾讯旗下微证券推出了证券类问答挑战小程序“股林旺者”,也在网友中引发病毒式传播。 类似于知识型答题规则,又有点类似于王者荣耀游戏的游戏机制,激励用户不断完成题目,解锁新勋章,获得成长点,升级。
(股王:回答挑战)
所有在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上尝试过的获客和变现方式,都值得在小程序上再次尝试。 小程序具有较低的入门门槛、丰富多样的场景以及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使用完毕后您可以离开,使用完毕后可以再回来。 互联网是各行各业的机遇,互联网金融产品也不例外。
围绕“可利用性、实用性、多巴胺、虚荣性”四大方面,互联网金融产品将能够以更快、更低成本的方式获取用户,增加用户为公司带来的利润。
作者:大俊/Fong,微信X互联网金融产品运营,公众号“风山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