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之后的互联网手机品牌将何去何从?

2023-12-22
来源:网络整理

在正在进行的2017 MWC世界通信展上,不再难看到中国互联网手机品牌的身影。

尽管全球智能手机增速放缓,但并未影响中国市场。 更可怕的是,从来没有任何规则可循,即使是曾经因性价比而红极一时的互联网手机品牌。 如今竞争环境恶化,退潮后互联网手机品牌将何去何从?

荣耀总裁赵明表示,中国互联网手机品牌已经进入下半场,需要回归竞争的本质,即产品和服务。 话虽如此,但做起来谈何容易呢?

从无限风光到危险

2017年已经过去两个月了,手机市场却从来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一帆风顺。 这一次,变化是“上升”的。 刚刚发布的荣耀年度旗舰机型V9售价分别为2599元、2999元和3499元。 与去年的荣耀V8相比,技术有所提升的同时,价格也毫不含糊,顶配机型上涨了700元。

无独有偶,也通过官方微博宣布, 4系列价格上涨100元。 调价后,红米4标准版售价799元,红米4高配版售价999元,红米4A售价调整为599元。 努比亚、魅族也对相关产品进行了价格调整,平均涨幅在100元左右。

据了解,此次手机涨价的主要原因是供应链供应不足,尤其是DRAM和DRAM的总需求一直在增长。

过去几年,智能手机DRAM从1G、2G发展到现在的4G、6G。 未来8G必然会出现,容量已经达到128G、256G。 此外,还有双摄像头配置、指纹识别等也越来越流行。 这导致图像传感器和晶圆等原材料的需求急剧增加。

面对上游零部件短缺,互联网手机品牌整体出货量开始放缓。 其中,互联网手机模式的先行者小米最为严重。

IDC报告显示,2016年小米全年出货量下滑36%,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15.9%下降至8.9%,国内出货量排名跌至第五,全球跌出前五。手机发货清单,被分配到“”类别。

与小米竞争的荣耀虽然没有出现断崖式下滑,但相比2015年10月提前完成了全年任务。荣耀去年的出货量勉强维持在4000万台左右。 有业内人士表示,可能不会低于这个数字。 。

不难看出,互联网手机品牌通过争夺配置、比拼价格实现了规模化。 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失去了价格优势,进入了发展瓶颈期。 互联网手机真的开始“发烧”了。 手机行业具有一贯的竞争周期,这样的后果必然会加速行业洗牌期。

努比亚总裁李强表示:“我们只走了第一个100米,我们得到的认识是,这是一场马拉松赛事,希望以百米速度完成马拉松的企业将是第一个跑完的企业。”离开。”

这个比喻暗示着互联网手机品牌正逐渐从狂热回归理性,这从近一年多资本市场的平静观望也可见一斑。

2015年,互联网手机品牌达到顶峰,资本市场上演了不少大戏。 魅族获得阿里巴巴6.5亿美元投资。 尽管魅族一再否认与阿里巴巴没有赌注,但引入资本后其变化很快就开始显现。 那一年,魅族的出货量同比增长350%,从每年500万台的小众品牌一跃成为2000万台的主流梯队。

彼时,小米完成年销量7000万台。 虽然距离1亿部的目标还有差距,但其超过450亿美元的市值,给后来想要进军手机市场的玩家注入了强大的兴奋剂。

同年7月,苏宁云商务投资锤子移动,5个月后又投资19.3亿元入股努比亚,占股33.33%。 此前,2014年底,奇虎360以4.09亿美元投资酷派旗下互联网手机品牌“大神”。

资本的不断涌入,加剧了本已动荡的手机行业的洗牌,以至于一些互联网手机品牌后来离开或回归母公司。 其中,大家熟悉的有金立的IUNI、联想的ZUK和天语的,而ZUK似乎是“寿命最短的”。

2015年8月,ZUK发布第一代手机Z1时,就极力保持“独立”的态度。 然而,不到一年,ZUK却意外回归联想。 联想表示,回报是为了帮助手机业务更快发展,那么推出自主品牌ZUK的目的是什么?

还有无数打着互联网思维旗号的手机品牌,正随着市场洗牌而逐渐被淹没。 例如糖果、青橙、大葱等。

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随着线上红利的逐渐消失,互联网手机模式开始走下坡路。 喧嚣的价格营销背后,是来自渠道市场和供应链的双重压力。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2G向3G、4G过渡后,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到了存量阶段,用户的产品诉求不再是基于互联网手机配置参数的高性价比产品; 二是相对消费能力增强。 并且随着使用周期的拉长,用户更加注重品牌和服务意识。 再加上OPPO、vivo、金立等长期专注于线下服务和品牌输出,互联网手机品牌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受此影响,小米手机出货量开始下滑,魅族、努比亚、荣耀等也未能实现去年设定的目标。 纵观去年整个资本市场,无论是传统手机还是互联网手机均显疲态,更多资本涌入VR、人工智能、无人机等领域。

据说,互联网手机鼎盛时期,微信上注册的手机公司至少有1000家,但现在大部分都消失了。 荣耀几乎成为众多厂商学习小米模式后唯一崛起的手机品牌。

边界消失后的艰难出路

最初的互联网手机与传统手机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即互联网公司制造手机,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和销售,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华为、OV的强势表现,让线下渠道成为去年手机品牌最关注的焦点。 据不完全统计,华为在全国拥有约25万家线下零售店,其中vivo线下零售店数量已达25万家,体验中心超过1000家。

最初从互联网模式诞生的小米也不得不开始关注。 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去年表示,今年将开设二三百家线下米家零售店,未来力争开千家。 据业内传言,小米手机虽然在线上销售,但实际上有超过60%的手机最终是通过线下渠道进入市场的。 据知情人士透露,小米近期开始以规范为目的整顿线下渠道市场,同时还对未经授权的零售商处以罚款。 目前涉及的产品主要是小米移动电源、耳机等配件。 手机由于供货验证困难尚未启动,但这足以证明线下渠道已经是小米布局的重中之重。

努比亚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倪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努比亚成立的时候主要专注于线上,但现在看来线下其实是更大的市场,线上是渠道”主要是性价比高,但对于高端市场来说,线下其实是更好的渠道。”

事实上,互联网手机诞生之初,它的命运就与线下渠道的命运紧密相连。 手机渠道人士透露,每年的双11和京东618看似线上交易额巨大,但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线下渠道分销的。

其声明称,距离双11和京东618还有一个多月,手机企业会“故意”告知渠道产品缺货或断货,造成市场供大于求的紧张局面。 目的是为了双11和京东618备货,造势。 渠道商自然配合公司的玩法,集中在当天下单备货,最后通过线下渠道销往市场。

另一方面,传统手机品牌也在模仿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互联网手机,不断完善生态服务,甚至走向跨界营销。

显然,当互联网曾经遵循商业规则、追求硬件价值、布局线下渠道时,所谓的传统品牌开始谈论以用户为中心、全流程服务、推出高性价比产品。 看起来互联网手机和传统手机没有什么区别。 。

不过,对于互联网手机品牌来说,开拓线下渠道并不是一般的困难,因为线下销售价格和门店成本需要达到微妙的平衡。 之前互联网品牌之所以很难发展线下,就是因为销量接近成本,已经没有留下足够的利润空间支撑线下门店。 因此,从去年开始,荣耀、小米等纷纷尝试3000元以上价位的高端产品,以平衡线下投入带来的成本压力。

分析人士指出,线下渠道的扩张必然带来成本上升,这将促使小型智能手机制造商进行并购,以扩大市场竞争力。

从目前国产互联网手机的规模和份额来看,小米和荣耀无疑占据了大部分份额,超过70%,其次是乐视、魅族、努比亚、360、一加、锤子等。从去年的出货规模来看其中,销量低于600万台的包括360、一加、三星。 出货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生存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去年的出货量不到 300 万台。 一加CEO刘作虎表示,进入下半场的不是互联网手机行业,而是整个手机行业。 追求极致的时候,还不如考虑如何生存。 没有规模支撑,前行最终将如履薄冰。 ZUK可以回归联想了。 一加或许没有出路,同锤也没有出路。

目前,锤子尚未正式公布去年的整体销量,但从T1、坚果和T2、T3 Club的销量来看,T3 Club有所提升,但可能很难实现飞跃。 360手机去年出货量超过500万台,其中大部分是千元机。

360移动CEO李开心表示,就互联网手机模式而言,其实还在探索之中,不断优化完善。 现阶段,更像是中场时刻。

无论是下半年还是中场,对于互联网手机品牌来说,在竞争对手的压力和供应链的变幻莫测下,无法建立规模必然受到影响。 未来面临的最大危机是行业洗牌。 如果不抓住3G\4G的普及期,即将到来的5G可能是一个新的机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