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出实招助力荔波乡村振兴
技术将现场产品带入校园
盛夏时节,荔波县玉屏街道富里村金百香果基地,工人们正忙着安装智能补光设备。
“安装智能照明设备后,预计每亩收入将增加2000元至3000元。” “荔波福利村第一书记、贵州省教育厅乡村振兴工作组成员胡晓新说。
黄金百香果是福利村近年来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已逐渐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水果”。 但存在绿色果品变色率低、田间规划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
今年3月,省教育厅乡村振兴专题小组驻荔波会同省科学院机电研究设计院组成的课题组在开展“创新型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活动时发现了这一情况。荔波市“发展·科技赋能”,决定为基地提供种植技术支持,引进研究所最新智能补光技术,在村建设高品质金百香果智能补光试验基地,促进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百香果种植,增加果农收入。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长效常态化,把学党史与办实事结合起来,今年以来,省教育厅驻荔波乡村振兴工作队充分发挥党史学习教育的优势和优势。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制定教育制度。 团队成员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够及时将更多、更先进的技术转移到工业生产第一线,助力驻地村农业产业的发展。
水岩村已种植板蓝根580亩。 过去主要采用人工采收,效率低、成本高。 工作组携手省科学院,帮助该村研发和应用板蓝根自动收割机、打捆机等农业机械,为推广先进农机和农业技术提供实用知识,帮助当地群众解决收割难题。
为探索建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课题组联合部门所属院校,向东海村捐赠价值1万余元的生态有机肥,并定期持续提供农化服务咨询和帮助对施肥、土壤管理等情况进行定期、有针对性的检查。 对村里水质进行重金属检测,农作物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确保村民喝上安全水、吃上生态食品。
白岩村百香果、高桥村蜜柚等水果品质好,但销售渠道不畅通。 工作组成员帮助开发了电商小程序,并设计了村级特色标识、农产品包装等,还将货品带到了代销点、学校食堂销售,农产品销量大幅增长。
为帮助当地群众扩大产品销售、开拓市场,今年1月,工作团队与省教育厅办公室、厅校农办合作,打造“校农一体化”乡村振兴产品服务中心,设立荔波专区,积极推介农产品。 ,推出特色品牌,助力贵州产品走出去。
工作组还积极探索“校农融合”实施路径,充分利用系属院校师生餐饮需求。 在保证质量优良、价格合理、质检合法的情况下,学校应全部使用驻村农产品。 采取并形成学校预付10%的长效机制,打消农民顾虑,帮助农民稳定增收。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荔波乡村振兴工作,工作组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教育为抓手、产业为动力,结合村里各村实际情况抓住新国发二号文件政策机遇,助力荔波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教育工会主席、省教育厅乡村振兴驻荔波工作队队长王辉说。 (记者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