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袁娅维演唱的《》舞台吗?
只能说,在点开之前,斯文不太相信袁娅维有一天会被夸太甜了。
毕竟,以前一提到袁娅维这个名字,我们首先能想到的通常都是她的“完美音准”和她在舞台上驾驭得游刃有余的“女王范儿”。
大家对她的印象不是火辣就是性感,很少有人将她与“甜”字联系在一起。
“女王”唱甜歌? 不管我怎么想,我都觉得可能有点不一致。
不过这一次袁娅维还是给了网友一个不小的惊喜。 不仅没有让人觉得有什么违和感,就连她的气场,一出场就让人觉得她的气场和《》这首歌很配。
她唱的这个版本的《》,如果不是听到一些熟悉的歌词和让人DNA感动的旋律,斯文根本不会第一时间意识到她唱的是一首抖音上的热门歌曲。
虽然歌曲本身的歌词和音乐核心没有改变,但随着她大量减法的新编曲,她把《》唱出了完全不同的感觉。
袁娅维的演绎不仅完美地驾驭了歌曲本身的甜蜜意境,更重要的是唱出了甜蜜的情绪,让人想恋爱。
袁娅维的唱功无需夸奖。 这些年听过她歌曲的人都知道,她唱歌非常好。
但这次她在歌曲中加入的两声笑声,确实是直达斯文内心的笑声。 听起来很随意,但正如宝赞组艾迪仁老师所说,这种软硬之间的过渡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正是因为她轻松的状态,舞台才变得更加有魅力。
从百强群的反响和点赞数来看,袁娅维版的《靠近》无疑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改编,效果远远超出了大家的预期。
这次她即使不唱歌,也确实唱得很惊艳。 她是如此的甜美,一开口就俘获了所有人的心。 很难不爱上她。
谁说“女王”不适合唱甜歌? 谁说热门歌曲不能媲美“高端”? 袁娅维这次不也是给大家做了一个好榜样吗? 用你的实力证明,没有专业歌手唱不出来的歌。
斯文看了一圈网友的评论,看到这个版本的《》不仅打破了很多网友对于热门歌曲的刻板印象,也让大家看到了主流歌手与热门歌曲之间的可能性。
事实上,《歌颂2》节目目前正在播出第二期,已经有很多像《靠近》这样的仙侠改编。 虽然音乐审美偏好是一个相对个人的问题,但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惊喜。
比如第一期节目中郁可唯演唱的歌曲《删掉它》就是yes,它就是我们刷抖音时常听到的那句“你为什么不删掉我”的原唱呢? (说实话,如果不是她选择了这首歌,斯文可能都不会主动去听这首歌的完整版……
众所周知,原曲《删掉它》在情感表达上是比较简单直白的。 歌词中恋人交流的方式也更贴近当下年轻人的日常社会状态,所以整体听起来更加口语化。 是一首歌,但郁可唯讲故事的表达方式却给这首歌带来了全新的感觉。
她一开口,就有一种影视剧OST的味道。 感觉整首歌变得丰富了很多,虐恋的气氛也更加浓郁了。
她版的《删了吧》一播出,不少网友就彻底懵了。
有的因为太好听而“麻木”,有的因为她的改编刷新了大家对原曲的理解而“麻木”,还有不少网友因为听了emo而“麻木”。
总之,从网友的评论中可以看出,郁可唯在唱悲伤歌曲方面确实有一些天赋,不愧是很多歌迷心中的“翻唱之王”。
杨宗伟也很会戳泪点。 他能感觉到,他唱的任何一首歌,在嘴里都有一种令人心碎的味道。 他在第一集中演唱《I Want》的舞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他的这个版本的诠释中,岁月的痕迹与不甘,年轻人的莽撞与坚持,都被他深情的声音赋予了更多的力量和意义,自我牵引的感觉也被他稳定下来。 谨慎行事。
说实话,如果我之前不熟悉这首主打歌,我什至会隐约感觉这是杨宗伟自己的歌。
能够在翻唱歌曲中表达出自己的品味,大概就是职业歌手的实力和魅力所在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歌颂》第一季节目呢? 斯文还清楚地记得因为一些颠覆性的改编而惊呆的舞台。
比如凤凰传奇的《海底之下》至今仍在不少网友的歌单中循环播放。
他们的版本不仅让人落泪,也真实地向很多人传达了力量。
还有唐汉霄的《绿》。
虽然后来和这首歌的原唱陈雪宁合作了一个版本,相当不错,但斯文还是暗自更喜欢自己的舞台版本。
我感觉他唱的是恋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同时也改变了原曲的忧郁基调。 整个舞台显得充满了能量和治愈的力量。 这是一首非常适合心情低落的时候听的歌曲。 点击它。 你可以获得一份洒脱的好心情。
从第一季到第二季,可以看出《歌曲礼赞》节目在歌曲重塑上下了很大的心思。
将那些脍炙人口的抖音歌曲带到更大众化的舞台,通过一些颠覆性的改编让歌曲重新焕发活力,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本身就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了。 值得称赞的事情。
说实话,看完《歌礼赞》的这些舞台改编作品,你可能也会有类似的感受:编曲者和歌手的专业性真的很重要。
很多抖音歌曲刚开始流行的时候,还处于粗略的雏形状态,制作也比较粗糙。 但经过专业编曲团队的打磨、专业歌手的演唱,这些抖音热门歌曲也能变得非常高级。
斯文一口气看完了《歌颂2》第一集和第二集,知道这次他真的找到了宝藏秀。
不过,对于一档音乐综艺来说,自然会有赞扬的声音和质疑的声音。 音乐本身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情。 有些人喜欢一首歌而另一些人不喜欢这首歌是很正常的。
除了那些舞台上的好评之外,《歌颂2》还直观地向大众呈现了一些关于认知偏差的讨论,这也是这部剧吸引斯文一路观看的原因之一。
比如“专业歌手唱流行歌曲是不是浪费声音?” “流行歌曲就代表不高端吗?” 或者“歌曲的故事和旋律哪个更重要?” 等等,每个话题都是一轮对抗。
以关键词“热门歌曲”为例。 公众对于所谓的热门歌曲一直存在着一定的刻板印象和认知偏见。 他们认为热门歌曲除了魔幻、洗脑之外,就等于俗气。 完全没有音乐性,更难以达到优雅的程度。
至于热门歌曲的创作者,则更加短命。 总感觉他们很难像职业歌手或音乐人一样不断产出高质量的作品,真正在华语乐坛拥有永久的一席之地。
这种认知偏差和成见,在王荷叶对两个阶段的反馈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谈到演唱新歌,百赞集团觉得自己的创作过于“套路”,没有摆脱自己成名曲《风在吹》的阴影,缺乏突破。
我们来唱热歌吧。 有人指出他的唱功不及格。 他们认为也许是因为年龄太小,无法表达歌曲本身的情感,所以更难让人产生共鸣。
斯文并不反对百赞团的这些评论。 毕竟一千个人听一首歌就会有一千零一种感受。 每个人都有喜欢或不喜欢的自由。
但还是可以看出,在面对像王荷叶这样靠唱热门歌曲而出名的普通歌手时,百赞集团比面对主流歌手时严格得多。
事实上,杨宗伟和郁可唯也有类似的“是否应该跳出舒适区”的疑问。 只是他们恐怕已经有足够多的优质作品来支撑了,而且他们也有自己的好感度过滤器,所以观众难免会对他们更加宽容。
爆赞团陈明每次的总结发言都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他总是一针见血,准确地抓住这些问题的要点。
音乐和它的创造者一样,不应该有出身之分,也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
让创作者和观众越来越焦虑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快进了艺术家的成长模式。 看到一个高峰后,我们总是立即问下一个高峰在哪里。
“如果只看外面的灯光,你的生活永远是痛苦的。只有在自己的月亮的指引下,你才能获得心灵的平静。”
这种只看外面灯光的行为,不仅让创作者产生焦虑,也让我们作为欣赏者逐渐失去发现美的耐心。
好的作品的诞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不需要不断地催促成熟的歌手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也不需要不断地催促还在成长的年轻歌手立即展现出成熟的状态。
无论是好的作品还是优秀的创作者,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沉淀和探索。
年轻歌手不一定有被大众认可的可能,热门歌曲也不一定不好听。 也许他们只是缺少发光的机会。
就像以前上演过的《近距离》或者《海底之下》一样,只要改编得当,也能变得非常出色。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对于所谓的“爆款歌曲”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专业歌手和普通听众对“爆款歌曲”的认知和感受存在巨大差异。
就像郁可唯选择改编抖音热门歌曲《删掉它》一样。 有的人听了之后非常喜欢。 他们觉得这首歌表达的东西很真实,很贴近现在年轻人的生活。 他们认为郁可唯的版本赋予了这首歌独特的唱新生命。
也有人评价这首歌“不值得”,因为“没有音乐美学”,“很做作、俗气”。 他们觉得还有更多流行歌曲更适合她的声音,不应该选择这首。
但郁可唯也在台上向大家解释说,她之所以选择这首歌并不是出于市场考虑,而是因为她觉得它的旋律很好听,所以她想尝试改编一下。
袁娅维选择《》的理由与郁可唯类似,只不过她对原曲印象不错,想尝试一些平时不会尝试的曲风,让观众看到自己的另一面。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像她这样的专业歌手也想通过尝试翻唱一些平时不会唱的歌曲来看看当前的观众喜欢什么样的音乐。 他们也有学习的心态。 去挑战和成长。
你觉得他们的音乐专业度和审美能力比我们普通观众差吗? 不,只能说他们对音乐的心态比较宽容,所以在音乐选择上没有那么高的“包袱”或者偏见。
除了一些特别喜欢小众氛围的创作者之外,其他大部分音乐创作者和歌手应该都不希望自己的歌曲走红吧? “热门”、“流行”、“流量”这些标签没有原罪。 对于一首歌来说,高人气应该也是一件好事。 没必要因为刻板印象而让一些值得更多人看到的歌曲。 作品失去了闪耀的机会。
本期袁娅维也盘点了出道十年来的心路历程。 就像一些不太火的抖音歌曲一样,她一开始的音乐风格并没有被大众接受和认可,但这些年来她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热情,并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的坚持是有意义的。
这次她成功改编的歌曲《》,用了更能让大众接受的方式来传达音乐性。 这也是一个用专业歌手的方法打破大众刻板印象和认知偏见的过程。 。
可见,《歌曲礼赞》节目一直致力于利用抖音的流量优势,让好歌曲更受欢迎。
这一季,除了在作品的舞台设计和内容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之外,也给了大家一个回归作品舞台的机会,也增加了关于音乐的交流和讨论。
百点赞群和爆点赞群的现场评论,以及观众的网上反馈,都证实了这两季“没有正确解决问题,但有数百人点赞”。
相比那些抖音歌曲是否值得改编、音乐审美有多高的问题,目前更重要的是能否在这个舞台上听到并接收到最真实的声音。
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歌手可以通过改编抖音热门歌曲来发现不同版本的自己。 观众也可以通过这个节目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积极输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样一个“音乐交流场”的存在就足够有意义了。
现在两期节目都已经结束了,不知道你最近的歌单里都收录了哪些歌曲呢?
从一开始就解锁了这么多神奇的舞台,很难不期待其他实力歌手和新生代音乐人将站在这个比赛舞台上,用勇气和爱为自己的作品发声。
当然,我也很期待《歌礼赞》第二季还能引发哪些其他有趣的音乐相关讨论。
每周六晚20:30锁定抖音、浙江卫视,见证更多惊喜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