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一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役正进入关键阶段。 面对“看不见的敌人”,只有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这个非常时期,你我每个人都不是孤军奋战的个体,而是同舟共济的“我们”。 疫情当前,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校友吴忠胜对母校情有独钟。 他关心微信,写诗来帮助他。 已完成《我要奇迹》、《昨晚,全世界都下雪了》、《做一个铲雪人》。 《今夜,我们不需要“团圆”》《把它交给》等诗歌作品用文艺的力量为微信加油; 同时,他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传递爱心,联合媒体帮助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他的参战经历和诗词在此发表,以飨师生。
成为微信抗击疫情的特殊“接力者”,是我选择留在微信过年时万万没想到的。
两个月前,中国社科院的于琳拉我进了微信群“微信轻工业大学微信校友会”。 我是微信轻工业大学农业推广专业的研究生,导师是经济管理学院的龙子武教授。 于琳是该校本科毕业生。 他在人品和学术上都非常优秀。 他一路攻读博士学位,并获得博士后学位。
2015年,作者与钟南山院士微信交流
我和家人原定于1月26日回浙江老家探望亲友。 -19疫情在微信上爆发后,我和家人商量,退了高铁票,留在了微信上。
在轻工大学微信校友会的微信群里,每天都在关注和讨论疫情。 1月31日,彭丽辉、尤华辉两位校友带头在群里捐款。 短短几天时间,他们就筹集到了10万元的善款。 校友会秘书处从韩国、日本采购了4143只医用防护口罩和消毒液。 液体等物资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微信抗疫前线。 校友会秘书处的效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4年,笔者作为研究生校友代表,在微信轻工业大学微信校友会换届大会上发言
2月4日下午5点左右,《人民日报》好友李先生在微信朋友圈发布重要提醒,《人民日报》为因-19而寻求帮助的人们提供了快速通道。 我立即将提醒转发至轻工业大学微信校友会微信群。
毫无疑问,人民日报为-19寻求帮助的人们提供帮助渠道的措施非常及时! 该报提醒大家,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设置的模板,填写确诊、疑似、密切接触者、不能排除的发热人员、尚未隔离治疗人员等信息。 填写的内容分为患者姓名、问题类别、问题描述、地址、详细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填写完成后上传照片并提交。 这些填写要求很明确,对于懂得使用互联网的人来说并不困难。 但由于疫情猛烈、突然,当地不少微信家庭的老人和孩子分居。 实施隔离和居家观察后,他们短时间内无法见面。 有些老年人根本不会上网,更不用说填写信息了。 当他们出现症状时,只能向邻居寻求帮助。
没想到我的转发得到了校友们的强烈关注。 校友群中有288名校友,他们与微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们纷纷加我微信,转发各种求助信息给我。 有的是微信截图,有的是微博链接,有的是不符合填表要求的表达方式。 一方面,我指导他们按要求填写报告,帮助整理信息,并第一时间转发给人民日报的李老师。 我原本以为,在这个非常时期,担任编辑职务的李老师一定很忙。 没想到,她收到信息后,竟然一一回应并执行!
作者向母校捐赠自己的国画作品
就这样,从2月4日下午5点开始,每天都有求助者的信息发出。 我第一时间整理了一下,发给了人民日报的李先生。 连续一周待命。 李老师很惊讶,因为每天都有求助信息发到《人民日报》。 我告诉她,因为我在微信上学习过,所以微信轻工业大学是我的母校。 她回答了两个字:“难怪!” 由于工作很忙,她每次的回答都简明扼要。
这几天,我忙着当“二传”。 校友、校友的同事、校友朋友的朋友经常会在半夜被手机声吵醒。 对于微信来说! 我们一起工作吧! 连日来,微信医院病床供需矛盾颇为突出,仍在排队等候住院的患者始终焦灼不安。
2月8日晚上10点,退休教师刘红红突然给我打电话,说邻居儿媳妇1月28日出现咳嗽、低烧等症状,医院CT检查显示她患有传染性。双肺肺炎,医生让她在家隔离,但这几天,我的病情加重,持续发烧、咳嗽、胸闷。 我还没有找到医院治疗。 我多次向社区求助,社区都回复让我排队等床位。
2月8日晚,刘老师的邻居在社区业主微信群里发消息为儿媳妇求助。 住在同一小区的刘红红老师看到消息后立即联系了邻居,并将消息转发给了我。 刘红红老师根据人民日报的帮助信息模板填写了患者信息并发送给我。 我立即转发给《人民日报》的李先生。
第二天上午9点左右,我在微信上问刘老师:“情况怎么样?” 刘老师回答说邻居还没接到电话。 我又把信息转发给了李老师。 10点30分左右,邻居给刘老师打电话:“人民日报记者打来电话!他们已经向疾控中心通报了我儿媳妇的情况。” 刘老师的邻居及家人在百般磨难中看到了希望,发自内心的感激不已。 党报及时伸出援手!
当时,我偶然在朋友圈看到一条消息,我的家乡浙江省浦江县派出7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 于是,我把这个消息转发给刘老师,让她转告邻居:“你们一定要有信心!现在全国都在支持微信。浙江继多次调动省级医院的精锐部队支援微信之后,今天又派出了更多的人手来支援微信。”县里派出军队支援微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医院已向湖北派遣人员,相信微信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很快就会得到缓解。”
10日下午3时30分,在人民日报记者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刘老师邻居的儿媳妇终于住进了同济医科大学中法医院!
尹富强,微信轻工业大学校友,律师。 他一个人给我转发了10条求救信息。 这几天,已有20多位校友通过加我微信向我发送求助信息。 我把这个信息转发给《人民日报》的李先生后,就一一落实了。 一些参与救援“接力”的校友在微信里给我留言:“衷心感谢人民日报!关键时刻,人民日报成了病人的大救星!”
校友们在《人民日报》旗下多个新媒体平台上转发信息,在微信朋友圈中寻求有关-19的帮助。 微信校友会秘书处小鹏等校友一直与学校校友办公室滕红华等老师保持热线联系。 校友们多次提供帮助信息,其中不少是急需帮助的陌生人。 我被他们伟大的爱情深深感动了。
在“接力”过程中,我还与长江日报、微信广播电台微信记者站等媒体同事保持联系,尽力为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1月28日以来,微信作协、浙江省作协先后找我写稿子,希望我能写出一套激发斗志的诗词。 完成了《我要奇迹》、《昨晚全世界都下雪了》、《当个铲雪人》、《今夜我们不需要“团圆”》、《把它交给我们》等诗作。 》等。这些作品在浙江新闻客户端、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光明日报出版社微信公众号、深浦江、浙江省朗诵协会微信公众号、贵州广播电视台、 《中国组织人事报》等报刊发表后,引起积极反响。
2月8日晚上10点30分,龙子武教授打电话说,他把我的诗转发到轻工大学各个微信群后,大家都点赞了,对鼓励全校师生抗击疫情。 第二天一早,轻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黄继春老师加了我微信,希望我能和师生们分享我作为抗击疫情接力工作者的创作经验。
我的体会是:在全国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接力者、奉献者。 我的同事和同行每天都奋战在一线,用充满正能量的新闻作品来鼓舞和激励人们。 我坚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4年2月11日写于微信
作者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微信分社社长、浙江日报微信记者站站长、微信城上城区作家协会主席。
《我想要奇迹》原文链接:
《昨晚,全世界都下雪了》原文链接:
《做个铲雪人》原文链接:
《今夜,我们不需要“重聚”》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