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赚科技创始人高振刚:企业微信如何规避用户不被带走

2023-12-27
来源:网络整理

很多运营私域流量的团队和个人都在使用个人微信账号,但你我都知道,缺点和风险太大了。 微信的几次严厉管理,让很多这个领域的创业者深受其害。 什么是好的托管平台和好工具? 回答了这个问题几乎就等于找到了一个巨大的机会。

不幸的是,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它背后有一系列的关联,简单来说就是:第一,如何避免被封禁? 二、如何防止员工离职后用户被带走? 第三,如何解决每个员工拥有10部手机也无法管理的问题?

深入点如下:好友关系的资产化、资本化可以突破B端估值的天花板,估值标准的衡量指标也会随之变化:好友关系的数量、好友是否精准垂直、以及朋友关系的实现。 效率等等,这些带来了扩展性的确定性,这也意味着资本方的大量资金也会涌入企业微信赛道。 但如何评价这些呢? 以及如何操作呢?

高振刚认为,答案就是“企业微信”。

他是易转科技创始人。 他今年开始涉足私域流量All,短短一个月就迅速获得了1000多个客户。 在他看来,上述问题的出现只是因为没有正确的方法来控制。

过去,高振刚对流量走势极为敏感。 从微博时代、APP时代、内容分发时代、电商流量导购时代,甚至社区团购风潮,他几乎抓住了每一个流量红利,创业了很多公司已经利用了它。 获得良好的融资并成功出售退出。 当私域流量再次出现时,他相信这个趋势会比过去更大,更值得投资。

在评估各种策略和工具后,他认为企业微信将解决私域流量的所有问题,甚至演变成更大的机会,成为企业提前布局工业互联网的两条高速公路:组织的高速公路和企业的高速公路。连接的高速公路。

这种认识是业内“见真”团队很少听说的,也意味着私域流量这个大市场中出现了新的、更强的玩家。 这场谈话不知不觉就持续了三个小时。 为了方便阅读,我们将要点分为两篇文章,分别发表。 今天我先讨论对企业微信的观察和判断,下一篇将讨论一个有趣的维度来讨论竞争和更大机会的可能性。

对了,高振刚是真实私域流量大会(11月20日)的分享嘉宾之一。 他将带着那些“热点”案例和方法论,与大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也欢迎面对面会议:

高振刚,易转科技创始人

事实:听说你们一个月就拿了1000个私域流量客户。 行业内正在发生什么?

高振刚:首先,我受到私域流量趋势的启发。 这1000个客户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吸引新客户的成本太高。 当他们知道有新的运营商可以复用流量后,他们非常乐意考虑私域流量。

但不少客户担心个人账号被封的问题,这让大公司决策者不敢轻易发起项目,因为个人微信ID的微信私域流量方式并不是合规载体。

事实上,企业微信起源于私域流量,但其本质是在线营销、销售、客户服务的过程。 这也是企业数字化的开始。 “私域流量”不仅仅是一个停留在营销层面的概念,所以你不应该轻视它,也不应该认为它只是一个暂时的概念。

个人微信变企业微信_微信变成个人企业号怎么办_企业微信变成个人微信

现在我们看到有两类客户对私域有强烈的需求。 第一类是传统电商平台上的商家,流量成本最高,不断被平台盘剥; 第二类是自媒体从业者,他们基于粉丝的变现效率太低,变现渠道太少,导致好友数量众多但没有渠道变现,他们希望将用户关系、粉丝关系升级为好友关系,提供更多会员服务,完成公众号变现。

积石:从这些客户来看,哪些行业正在快速进入?

高振刚:淘宝的头部卖家肯定正在大规模迁移。 我认为他们有快速私有化的基本能力,有清晰的流量场景,有好的产品。 兼具流量和服务能力,具备较强的私域条件。

同时,每个品类都有潜力创造出类似的“完美日记”案例。 如果淘宝卖家增加一些回购折扣,就有可能逃过直通车。 我个人认为淘宝的大卖家完全可以把流量迁移到企业微信上。 虽然微信不具备电商基因,但商家可以利用企业微信连接用户和好友,进而精细化运营。

线下餐饮店也有机会。 如果线下门店接入企业微信,逐步走向CRM化,这个成本就可以被美团绕开,因为可以增加利润,商家也就高兴了。 商店领域的另一个机会是为城市或地区周边的居民建立私域流量,进而打造一个新的、更高效的本地生活平台,用于美食发现、猎奇、折扣等。

我们也和外卖平台的代理商进行了交谈。 例如,饿了么的区域代理商或城市经理会找第三方团队开发APP,与一些商家聊天,然后分发优惠券。 更多的商家将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易。 赚到一些钱,同时商家会给顾客更大的折扣。

但实际上,他们根本不需要开发APP,因为用户不会长期使用; 其次,企业微信的触达效率肯定会高于APP,因为一旦商业中心周边的所有邻居都成为好友,那么通过对其进行标签化,就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进行精准操作。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知道你喜欢吃川菜,我可以通过企业微信私聊直接推送一张川菜券给你。

自媒体领域的机会。 有行业背景的自媒体或者垂直领域的自媒体,如果把粉丝企业微信好友化,增加更多有价值的会员服务,将会有升值潜力。 我们的一位客户在会计领域拥有超过 200,000 名朋友。 增加会员课程后,他每个月的销售额增加了约三百万。

(编者注:高振刚提到的这些机会,与本次私域流量大会的嘉宾邀请不谋而合:玩得开心,迎大会面对面。)

看清真相:个人微信和企业微信都是私域流量的载体。 哪种场景更适合变现? 如何进行区分呢?

高振刚:个人微信与企业微信的PK,微信生态发生三大变化。

一是基于“朋友圈个性设置”的改变场景; 二是基于“群”割韭菜的变革场景; 三是基于“私聊”的场景变化。 朋友圈是以微商为主的转型场景,而群聊则是以社区团建、社交电商为主的转型场景。 个人账户私聊是一个以知识课程和知识付费为主导的变化场景。

在这三大场景中,朋友圈和群聊已经非常成熟,但仅私聊方式对用户的侵入性太大,所以一直没有规模化。 另外,目前个人账户被封的情况非常严重,这也是无法规模化的重要原因。

现实:如果用户关系迁移到企业微信,会出现哪些新的场景和变现机会?

高振刚:我先分享一个互动的概念:每一次互动的本质其实都是双方的约定。 这也是企业微信的底层规则。 腾讯鼓励发展基于好友关系的会员、订阅和咨询系统。

隐含的意思是“每一次互动都必须有一个理由”。 例如:您是我的会员,会员服务中会约定一些定期互动,所以我给您发送的消息不会被微信视为骚扰。 信息。 订阅系统也是约定关系,每天都可以推送给你,因为它是你主动请求的服务,甚至是付费行为下主动请求的服务。 咨询制是指当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用户缺乏专业知识,所以用户需要一个能够提供服务的顾问,这也是一种约定的关系。

企业微信变成个人微信_个人微信变企业微信_微信变成个人企业号怎么办

目前的个人微信账号中,这三类机制尚未形成。 现在基于企业微信,这三类关系都具备了商业化的可能性。 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的是,个人账号的优势在于朋友圈、微信群场景的变现模式,也非常成熟。 但缺点是腾讯反对这两种场景的商业化。

看到真相:这样的迁移需要避免哪些风险? 会带来什么好处?

高振刚:需要避免的是,个人账号粉丝的资产目前对于公司或者组织来说是不友好的,因为员工随时可能把这些资源拿走。

好处是个人微信的好友数量是有限的。 我一个朋友调查的十个项目,变现效率都很高,但回头看,规模其实很小。 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单月变现超过2000万。 这是因为基于个人账户好友关系的组织具有完全的运营关系。 金额也有上限。 几乎可以说,企业微信没有这样的上限。 那么,最终的问题就会出现,个人账户的资本化和资本化没有办法实现。

现实:作为一个工具,企业微信与其他工具相比有什么特点?

高振刚:目前有三大特点:一是合规运营商下账户没有被封。 这是腾讯对2B公司的承诺。 封号很难,因为企业微信的判断必须基于规则,而不是基于偏好“量刑”。 这是我们做出的预测。

其次,友情关系属于公司,员工离职时不能带走。 这背后隐含的意义就是让朋友关系资产化、资本化。 未来,各类TO B业务的估值标准也可能发生变化。 “你有多少好友关系?”、“好友是否精准、垂直?” 成为估值的衡量标准。

三是可以规模化经营。 单个企业微信员工号目前支持5万条好友关系,且单个企业员工数量不限。 一家公司可以在核心客户群中积累数百万客户,甚至未来数亿客户,提高原有变现效率,突破B端估值天花板。

看到真相:有什么缺点? 我刚才讲的都是非常好的方面。

高振刚:企业微信目前还没有朋友圈场景,微信群功能也比较弱。 但从企业微信变现的角度来看,腾讯正在更大规模地开放,因为它鼓励基于好友关系的双向高频互动,并发展会员、订阅和顾问系统等新的好友关系。

开放互动的更大规模体现在:一是官方支持群发,而且是APP化。 其次,平台目前对于封禁个人账号和企业微信账号的态度截然不同。 企业微信账户很少有被封号的情况。

看清真相:个人微信和企业微信是否会成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振刚:目前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正式的业务需求需要打造个性化的场景。 最成熟的生态还是个人微信和朋友圈。 企业微信还没有这个场景,朋友圈还是一个不错的位置。 但从官方角度来看,腾讯希望得到组织和品牌认可的正规服务和产品能够在微信生态中商业化。

首先,从规模上来说,只有企业微信可以支持单个员工添加5万好友,海量关系将在这里积累。

其次,变现模式也倾向于用服务来打动用户,用交互来提升体验,而不是快速“割韭菜”、挖坑、换位置。 因此,如果想要长期合规经营,开发会员、订阅、咨询系统,建议一定要使用企业微信。

腾讯为何继续支持企业微信? 原因是:个人产品的商业化越来越严格,迫于法律压力,腾讯最终面临商业悖论。 如果控制太严格,微信生态就没有办法尝试商业化。 如果太宽松,各种灰黑产业、割韭菜模式就会泛滥。

个人微信变企业微信_微信变成个人企业号怎么办_企业微信变成个人微信

面对这一悖论,腾讯单独开放了企业微信,让有组织、有营业执照、有明确法律责任的主体在微信生态中更大规模地变现。 因此,腾讯只会对那些未经组织认可的个人账户以及过度商业化的组织加强管控。

微信个人账号想要开放自动聊天内容,想要开放标签数据是完全不可能的。 而由于企业微信已经和用户达成了服务和协议,并且有了明确的服务场景,所以这才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腾讯推出企业微信,一是解决流量利用问题,二是减轻法律压力,三是解决未来工业互联网的布局问题。

现实:应用场景的延伸到底是什么?

高振刚:这两年,微信有一个28亿的自媒体并购项目,但最终因为自媒体没有资本保障而被取消。

如果腾讯这次不能保证企业微信客户好友关系的资产化、资本化,那么产业互联网的布局就很难建立起来。 只有建设了基础设施,大家都认可,工业互联网才能实现。 布局。 比如从H5过渡到小程序,微盟、有赞的价值就可以明显资产化、资本化。

因此,企业微信与私域流量的结合可以概括为资本的想象,一表现为组织高速公路,二表现为个人网络。

组织的高速公路。 中国的SaaS终于有了基础设施,不需要重复美国整个商业组织的成熟过程。 中国的各个企业都接入了企业微信,任何组织都有机会快速接触到大量客户。 这是 SaaS 或企业服务赛道的下一个重大机会。

连接高速公路。 业务的核心在于连接层面。 基于区域、产业、职业的积累,还建成了一条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

看清真相:企业微信下一步将有哪些新动作?

高振刚:第一,可能有一个类似于企业的朋友圈。 至于是否会开放个人账户看企业朋友圈,目前还不清楚。 可能有时间段。 比如上班时间可以看,但员工下班后就看不到了。

二是企业微信的自动化聊天功能即将开放,这也预示着RPA市场将逐步开放。 RPA市场一方面是业务自动化,另一方面是营销自动化。 只要人工智能技术足够完善,就可以在客服、营销、销售三个端降低人力成本。 因此,中国的RPA市场可能会因为这种能力而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企业微信起源于私人领域。 解决了移动互联网生态圈新客户获取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 它改变了整个B端的获客效率。 它将成为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是企业微信的最终归宿。

PS:小编求互动。 “私域流量最好的载体是企业微信。” 你怎么认为? 你更好的理解是什么? 快来评论区分享一下你的理解吧。 这是一个值得多次讨论的话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