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清单让牛红红汽车研发中心恢复原状

2023-12-31
来源:网络整理

大多数跨国汽车公司,包括大众和丰田,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有两个目的。 一是简单改造所谓的“产品本土化”,二是基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转移基础产品。 技术研发将放在中国。 “真正做研发的公司很少,即使做,中国也很难掌握核心技术。”石建华说。

近日,著名杂志《环球科学》评选出2013年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研发中心,包括3M中国研发中心、西门子中国研究院、中兴通讯[微博]、华大基因和卡特彼勒中国研发中心等,其中包括子公司电子、通信、工程机械等多个行业的本土企业或跨国公司设立的研发机构上榜。 唯一缺少的是“靠研发生存”的汽车企业或其研发机构。 有些通常很棒。 B红红的跨国或合资汽车研发中心已恢复原状。

那么,正当中国从汽车大国转向汽车强国、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时候,很多本土设立的汽车研发机构为何失败呢? 中国汽车企业或研发机构的创新能力缺失在哪里? ?

《全球科学》的评选方式是由专家、顾问、媒体人士以及国内外科技企业负责人组成评选委员会,对在华设立的近百家企业研发机构进行调查、采访、问卷调查。 ,从企业研发投入、科研实力与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管理模式、产业推广、跨国与本土合作等角度进行综合评选。

事实上,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建立的研发机构不在少数,并且各自享有盛誉:泛亚汽车技术中心、福特汽车[微博](中国)研发与工程中心、大众汽车(中国) )研发中心、本田(中国)研发中心、戴姆勒(中国)研发中心、奥迪(中国)研发中心、通用汽车中国前瞻技术研究中心、日产(中国)设计中心、丰田TMEC研发中心、宝马【微博】 微信技术研发中心……为什么汽车研发机构那么多,却没有一个符合“全球科学”的评选和评审标准?

我们先来看看《环球科学》杂志评选的2013年十大最具影响力研发中心入围的两家公司:第一是ABB中国研究院。 其入选理由如下:参与并主导研发了全球首台双臂7轴微信机器人、最快线路差动保护、大规模风电输电研究、新型绝缘材料、多用途机器人等。终端混合直流输电技术等世界领先技术...

另一个是卡特彼勒中国研发中心,距离汽车研发机构最近,主攻工程机械。 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它近年来保持着极快的发展速度,已成为卡特彼勒在美国以外最大的综合中心。 研发中心。 中心提出并构建研发创新生态系统,将研发中心、检测验证基地、物流、供应链、高校科研院所、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融入研发生态系统,并通过跨国协同创新,大幅提升研发水平效率。 该中心还将新产品导入、5S管理模式、知识产权管理等创新管理模式引入中国,致力于全面提升中国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

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合资汽车研发机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的研发成果和大事记。 与上述候选人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对比。 泛亚成立于1997年,注册资本6900万美元,由通用汽车和微信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各出资50%。 泛亚成立后,除了“负责国内市场流行的雪佛兰、别克、凯迪拉克等多款车型的设计、工程、认证和本地化工作”外,“致力于不断改进本土设计和工程”开发能力”、“融入东方传统文化”,除了与现代西方设计理念相结合的元素,并致力于采用完善的工程开发流程来保证产品质量之外,很少有实用的、突破性的科技研发成果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小米造车研发中心_小米汽车研发部_小米汽车研发中心在哪里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石建华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坦言,合资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确实比较小。 合资时双方签订的合同仅规定产品应投放到中国市场。 在研发方面,没有硬性要求。

事实上,包括大众、丰田在内的大多数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有两个目的。 一是简单的所谓“产品本土化”转型,二是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把基础技术研发放在中国。 “真正做研发的公司很少,即使做,中国也很难掌握核心技术。”石建华说。 相反,中国市场成为大众、通用等跨国公司全球销量贡献最大的市场。 说到这里,我们可能会问,跨国车企在中国设立的众多研发机构,除了畅销(当然也有一些不太畅销)的产品之外,还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了什么?

正如《环球科学》所言,未来,面对日益加快的全球化进程,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必然会在人才、技术、专利等方面进行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博弈。竞争与合作、博弈与学习,中国本土创新能力也将快速提升,创新管理模式也将日益完善。 因此,在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跨国或合资汽车研发中心正在恢复原状的同时,人们期待着本土汽车企业及其研发机构的真正崛起。 (中国经济网汽车 朱金金)

背景链接:

在商界、学界、媒体等众多机构的帮助下,权威科普杂志《环球科学》编辑部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对近百家本土大型科技公司和跨国企业的研发中心进行了调查,并发布了《2013年度《全球科学》创新榜》。

此次评选由《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发起,是国内首次对中国设立的企业研发机构进行系统评价。 这也是国内首个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力排行榜。

为保证评选的客观性和权威性,《环球科学》编辑部特邀来自多个领域、多个行业的专家组成权威评选委员会,其中包括:学术界和行业专家(20%)、行业协会和咨询机构机构人士(25%)、媒体人员(20%)、《科学美国人》全球顾问委员会成员(15%)、国内外科技公司负责人(10%)、其他各界人士(10%)。

本次评选采用企业研发机构申报材料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 《环球科学》编辑部共收到近百家本土及跨国大型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 凡进入评选阶段的企业研发机构均需满足两个基本条件:1、在国内成立2年以上,综合实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并在2013年取得科技创新最高水平,表现突出,对推动地方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评选委员会从企业研发投入、研发实力与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创新管理模式、产业推广、跨境本地协作等角度,进行了初评、复评、终评三轮严格评选。 。 在企业研发机构的选拔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原则是:公平、客观、注重事实,平等对待和重视中国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

本次评选结果如下:

小米汽车研发中心在哪里_小米汽车研发部_小米造车研发中心

主榜单:2013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研发中心(按拼音顺序排列)

1. 3M中国研发中心

2.ABB中国研究院

3. GE中国研发中心

4、华大基因

5.卡特彼勒中国研发中心

6、微信机床设计研究院

7.陶氏化学微信研发中心

8.微软亚洲研究院【微博】

9、西门子中国研究院

小米汽车研发中心在哪里_小米造车研发中心_小米汽车研发部

10.中兴通讯

个人获奖名单:

2013年度前沿研发奖:英特尔[微博]中国研究院

2013新锐创新奖:小米科技【微博】

2013本土推广奖:甲骨文[微博]中国研发中心

2013年度可持续发展促进奖:博世技术中心、杜邦中国研发中心

2013年度社会责任奖:欧莱雅(中国)

媒体编辑推荐奖:

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

IBM【微博】中国研究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