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6日,在微信798艺术中心,小米创始人雷军带来了第一款智能手机——小米1。小米1集成了当时手机上的顶级硬件:高通双核1.5GHz CPU、夏普4英寸触控屏幕,1+4GB内存组合,以及8兆像素后置摄像头。 雷军称其为世界上最快的智能手机,为发烧而生。
当1999元终于印在屏幕上时,全场兴奋不已。 当时搭载这些硬件的智能手机动辄三四千元,但小米1的售价几乎是其一半,性价比大大超出了消费者的预期。
一个月后,小米1正式开启线上预售,34小时内预购30万台。 到次年3月初,雷军销量已达100万台,创下了当时国产手机的销售纪录。 凭借性价比这张王牌,小米手机一炮而红,并由此开始了快速发展。
小米走的是高性能低价位的“另类”路线,打破了原有的市场格局。 从小米1到小米5,其首发售价一直保持在1999元,每一代手机都追求极致的性价比。 “顶级配置”和“低价”一度成为小米手机的代名词。 甚至可以夸张地说,小米开创了国产智能手机的性价比时代。
十年后,类似的场景再次发生。 但这一次的主角却变成了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乐跑。
2024年9月28日,零跑推出纯电动SUV车型C11:4秒零到零加速,轴距2930毫米,NEDC续航里程510-610公里,全系标配28项高精度传感硬件、22项项目智能辅助系统、高清三屏、高通骁龙8155数字座舱平台、无框车门等,该公司声称打破了电动汽车价格与质量的矛盾。 补贴后价格为15.98万-19.98万元,让入门级豪华成为现实。
从配置清单中可以看出,乐跑几乎不惜成本地将许多30万至40万元豪华车型才有的配置放在了售价15万至20万元的C11上。 的万元选装包涵盖了真皮座椅、座椅通风、电动尾门、20英寸轮圈等12项实用配置。 无论是价格还是配置, C11都给消费者带来惊喜。
用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的话说,“50万级的期望,用不到20万就能实现”。 发布会一结束,不少人就大喊汽车界的“小米”来了,尽管雷军已经在6个月前正式宣布停止造车。 一时之间,以前不为人知的零跑汽车名声大噪。
时隔半年,零跑汽车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2024年3月17日,零跑汽车在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试图成为第四家上市的造车新势力。
01
你从哪里来,又要去哪里?
【1】迟来的交叉
一年前,一定有很大一部分人不知道乐跑这个汽车品牌,甚至会认为它是山寨品牌。 事实上,零跑是与“韦小礼”同时期的老牌新生力量。 早在2015年12月,朱江明就创立了零跑汽车。 当时,蔚来和小鹏刚刚成立一年,理想也才成立五个月。
在创立乐跑之前,朱江明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国内领先的安防企业大华股份的创始人。 199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无线电专业的朱江明带着付立权创办了大华电讯设备厂,即大华电讯设备厂的前身,并带领大华电讯设备厂成为全球安防第二大公司。场地。
作为大华股份创始人兼CTO,朱江明在三十年的创业历程中始终热衷于技术研发。 2002年,朱江明带领团队开发出8通道全实时嵌入式硬盘录像机; 2014年,朱江明带领团队发明了视频传输专利技术(该技术于2014年成为国际标准)。 同时,朱江明分别于2011年和2015年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15年,年近50岁的朱江明已经成为行业名人,实现了财务自由。 为什么他要重新创业,从头开始? 用他自己的话说:智能汽车的市场足够大。 大华产品中的很多芯片都是自己研发的,都可以用在Leap汽车上。 而且,大华在视频监控、智能交通领域的很多技术都可以直接使用。 快来用吧,大华的研发团队是灵跑的坚强后盾。 此外,制作产品、研究技术是他一生的爱好。
无论是特斯拉还是“维小利”,每一支造车新势力都带有其创始人鲜明的标识,零跑汽车也不例外。 乐跑的起源承载着大华集团及其创始人的技术基因,这也是其独特的优势。 但为何从成立到为大家所熟知却用了6年时间呢?
事实上,早在2024年1月,朱江明就推出了首款纯电动车型S01。 与特斯拉、蔚来一样,的首款车型也定位为纯电动轿跑车。 不同的是,前者是为了炫肌肉、树立品牌,并不刻意追求销量,而乐跑则准备打造一款高性价比、能提升销量的纯电动轿跑。
最终推出的 S01配备了无框门、静脉解锁、面部识别等众多高端配置。 补贴后售价仅为10.99万-14.99万元,足够实惠。 当时,这是一辆大众朗逸的价格。
上市前夕,朱江明对零跑S01充满信心,定下了第一年销量1万辆的“小目标”。 但事后看来,S01却是“雷大雨小”。 到 2024 年底,销量将勉强超过 1,000 辆。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零跑S01销量仅为2708辆。
对于跨界车厂商来说,首款车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朱江明原本希望零月S01成为创业的第一枪,但残酷的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随后,朱江明也承认自己低估了造车的难度。
很长一段时间,零跑都没有开始奔跑,几乎是站着不动,甚至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线。 直到零跑第二款车型发布。
2024年5月,乐跑T03上市。 这款A00级电动车,售价低至6.58万元,拥有L2级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泊车系统、10.1英寸高清触摸屏联动、人脸识别系统。 如此丰富的配置在同级别产品中并不多见。 而且,当时市面上的A00级车型的NEDC续航里程在300公里左右,但零跑T03却远远超过同级,达到了403公里。
自上市以来,乐跑T03凭借长续航、高智能、低廉价格俘获了一大批消费者的青睐。 上市两个月内销量突破1000台,到2024年底总销量将突破台。 T03实现了当年S01未能实现的目标。
随着T03销量的增长,猎豹在电动车圈的颜值也越来越高。 但真正让为大众所熟知的是其第三款车型的推出,也就是开头提到的 C11。 显然,与起步时间相近的“味小丽”相比,灵跑的品牌知名度和销售业绩都远远落后。
【2】未来计划不落下
2024年7月15日对于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其首款自主生产的T03在微信AI工厂下线,标志着该公司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填补了生产制造空白。 拼图的最后一块。 也正是在这一天,零跑汽车发布了2.0战略,从产品、技术、用户等方面制定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
1)产品方面,到2025年底,零跑汽车计划推出8款新车型,全部覆盖35万以下价格区间,并于2024年进军海外市场;
2)技术上,乐跑坚持核心技术自研,以智能驾驶为制高点。 将陆续推出可进化智能座舱、可变架构油冷电驱动、服务型整车电气架构、CBC电池集成解决方案等;
3)在用户方面,致力于打造共享共创社区,做更好的互动平台,带来产品之外的附加值,打造产品型用户企业。
当然,最引人瞩目的还是朱江明的两大目标:“一是三年内在智能化领域超越特斯拉,二是力争2025年销量80万辆。” 对于朱江明的言论,市场质疑不已。
另外,随着热度的增加,大家对其自主研发的性价比路线也有了更多的质疑。 其中,讨论最多的是研发投入和盈利水平。 零跑成为人们关注焦点的同时,也成为“担忧”的重点对象。
02
研发不足或难以支撑全球自研
【1】研发费用不足
零跑汽车创立以来,朱江明秉承“工程师”的造车精神,始终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制造。 “全站自研”一度成为灵跑最引人注目的标签。 该公司称,零跑汽车是继特斯拉之后全球第二家拥有完整的智能电动汽车自主研发能力并掌握核心技术的厂商。
众所周知,任何行业的全面自研都意味着大量的投入,无论是资金还是人力。 汽车制造作为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前期需要巨额投资。 但从多年来的研发投入来看,结果有些出乎意料。
乐跑招股书显示,2024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58亿元、2.89亿元、7.4亿元,三年合计13.87亿元。 同样是造车新势力,蔚来销售额分别为44.29亿元、24.88亿元、45.92亿元; 小鹏汽车销售额分别为20.70亿元、17.26亿元、41.14亿元。 显然,零跑汽车的研发投入与造车新势力存在明显差距。
[2]时隔六年全栈自研何时发布?
将自己定义为一家科技公司,而不是一家纯粹的汽车制造公司。 灵跑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更具挑战性的赛道——核心技术全栈自研,以期拥有让后来者追赶的长期加速。
但六年过去了。 从销售业绩和产品矩阵来看,与领先的汽车制造商还有很长的距离。 通过自研能否赶上全球?
1)智能驾驶方面,零跑计划2024年底实现激光雷达方案量产,2024年实现全场景自动驾驶技术,达到L4级别解决方案;
2)智能座舱方面,推出Leap AI智能座舱,可实现AI情感交互、AI自学习和主动服务功能。 利用内置摄像头感知用户情绪,调整车内环境灯光、音乐等;
3)三电系统方面,公司推出Leap三电系统,拥有全球首款可变架构“盘古”油冷电驱动,NEDC效率大于88.5%; CBC电池+车身一体化解决方案,提高电池舱空间利用率。 5%,车身整体扭转刚度提高25%。
此外,还布局800V高压、高算力芯片、激光雷达芯片等前沿技术。
然而,上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并非一日之功。 从研发到试制再到装车需要足够的时间,这期间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尽管已将部分自主研发技术应用到量产车型上,但一体式自主研发车辆的战略价值仍需经过多重考验。
去年10月,乐步推出了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规级AI智能驾驶芯片“灵芯01”,但其算力仅为4.0,性能远远落后于同样自研的特斯拉HW 3.0芯片。 (计算能力),更不用说即将投产的HW 4.0芯片了。
事实上,目前正在与大华在芯片领域联合开发。 “灵芯01”可以满足大华的AI设备和的L2级辅助驾驶,两者可以分担研发成本。 但未来L4级以上的自动驾驶我们该怎么办? 并不回避这一点。 其做法是寻求与第三方硬件平台的合作。 毕竟大华科技并不需要这么高性能的芯片。
回过头来看,的全栈自研就是为了降低车辆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不过,开启这个良性循环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03
如何保持高性价比?
零跑汽车的另一大标签是“高性价比”。 回顾这六年,从售价10万元的电动轿车到售价6万元的智能轿车,再到售价15万元的高端纯电动SUV,我们可以看到,乐跑一直坚持走性价比路线,它是难怪大家称其为电动汽车行业的“小米”。 尤其是,将C11定位为“跨越式”、“全配”SUV,这与当年“顶配”、“低价”的小米手机如出一辙。
然而,小米最终性价比的原因在于其净利润率不超过5%,而汽车制造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尤其是中后期,需要在智能驾驶方面进行大量投资。 高性价比的长期支撑是什么?
【1】仍处于亏损期
招股书信息显示,2024年至2024年,零跑汽车将实现营收1.17亿、6.31亿、31.12亿,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亏损同时也在扩大,达到9.01亿、11.00亿、和 28.45 亿。 。 三年亏损48亿。 平均而言,每售出一辆车,它就损失了近一辆 T03。
根据零跑2.0战略,公司未来新车型的研发投入以及生产设施和销售网络的扩张仍需要巨额投资。 公司在招股书中坦言,零跑汽车2024年将继续产生净亏损。
现金流方面,乐跑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3.38亿元。 虽然较前两年进步明显,但与同期的“蔚小汽车”相比,并不是短期内能够赶上的(蔚来、理想、小鹏汽车的现金储备为554亿元,分别为501.6亿元和470亿元)。
【2】盈利模式在哪里?
虽然零跑汽车定位于15万至30万元的中高端主流新能源汽车市场,但该公司目前销售的车型是A00级中低端车型T03。 2024年全年,零跑汽车共交付车辆,其中T03车辆交付,占比89.49%。
低端机型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答案是它移动得很快。 例如,五菱宏光Mini EV 2024年销量将达到42.65万辆,长城欧拉总销量将达到13.5万辆。 但低端车的缺点同样明显,那就是利润低。 就像当年的国产手机一样,投资者也开始质疑,“低端电动车能赚钱吗?”
更难的是,低端A00级车辆主要依靠性价比和便利性,定位于日常上下班通勤。 从燃油汽车的市场结构来看,其增长空间较为有限。 也就是说,低端车型无法承载所有的技术自研和未来规划。 必须学会两条腿走路——向毛利更高、空间更大的中高端车型迈进。
继去年推出C11之后,零跑汽车计划于今年第二季度推出高端车型C01,并于2024年第三季度开始交付。C01定位为中大型轿车。 其电池采用CTC集成技术,0-/h加速时间为3秒,车身长度长,拥有超长续航能力。 它成为零跑汽车今年最受关注的车型。
根据乐跑此前公布的2.0战略,2025年底将推出8款新车型,随着产品矩阵的进一步完善,未来乐跑的销量和盈利能力仍值得期待。
04
灵跑要“领跑”
朱江明表示,零跑品牌具有多重含义。 第一,代表从零开始; 二是突出零排放、零污染。 第三,象征着未来从“零跑”实现“领先”。
【1】模特窗口期如何立足?
据零跑汽车2024年3月交付数据显示,当月累计交付量首次突破万辆大关,成为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 可以肯定地说,零跑已经成功度过了0到1阶段。
目前,各大车企的主力车型大多集中在10万元以内和20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而10万-20万元区间车型的投入则略少。 推出C11就是为了打入这个价格区间,填补这个空白,快速站稳脚跟。
但很快,越来越多的车企将看到中端市场的机会。 目前,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甚至特斯拉都在向中端市场下沉。 届时,车型窗口将关闭,电动汽车销售结构将从“哑铃型”向“纺锤型”演变。
【2】如何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电动化上半年,电动汽车销售主要为高端车型和低端廉价车型; 电动化下半年,中端车型将迎来春天,尤其是A级经济型轿车。
今年以来,造车新势力销量排行榜迎来大洗牌:小鹏夺冠、哪吒冲击前三、“老大哥”蔚来位列第四、雷豹紧随其后。 要知道,蔚来旗下车型的售价均在30万元以上。 归根结底,高端市场的增长速度不如中低端市场。
回顾传统燃油车行业,A级车一直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 随着电动化转型的深入,电动汽车替代A级燃油汽车将成为最大的爆发空间。 这正是零跑汽车的目标。
但同时,我们也需要看清广阔市场中的冷酷事实:竞争更加激烈。
一是A级燃油车在价格和性能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如朗逸、轩逸、卡罗拉等;
其次,未来车企将在A级车市场投入越来越多的车型。 比如比亚迪已正式宣布停产燃油车,其平价燃油车型必须以新能源汽车为补充;
第三,A级车还强调性价比。 国产智能手机的故事很可能会在电动汽车上重演,在性价比的汪洋大海中互相伤害。
在增量时代,乐步真正能凭借超高的性价比闯出一片天地; 在存量时代,光有性价比可能是不够的。 毕竟当年的小米手机价格也从1999调整到了3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