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来自浙江省微信城象山县的小林(化名)有些郁闷。 她通过微信转账借给朋友小张2000元,但对方没有还钱就消失了。
小林向象山法院提起诉讼,并出示了转账记录截图的打印件。 但法院因证据不足,驳回了小林的诉讼。 这是怎么回事?
案例一
我打印了微信转账截图起诉,但被驳回。
象山法院刚刚审理了一起特殊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20多岁的小琳在送快递时认识了快递员小张。 小张30多岁,经常来小林那里取件、送快递。 一来二去,两人就熟悉了。 认识一段时间后,小张说自己缺钱,需要临时周转,就向小林借了2000元。 小林通过微信给小张转了2000元。
事后,小张并没有被要求补欠条。
约定周转只能维持几天,但小张并没有还钱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小张不仅没有还钱,还从世界上消失了。
无奈之下,小林向象山法院提起诉讼。
法庭正在开庭,但小张仍下落不明,无法出席。 庭审过程中,小林无法向小张提供手机上的转账原始页面,仅出示了微信转账截图的打印件。
更麻烦的是,这张打印出来的收款人竟然是一个网名——“再来吧”。 由于是网名,因此无法确认该网名是否为被告人小张。 小林提供的微信转账截图打印件虽然可以作为证据,但不能作为定案的独立证据。 有鉴于此,法院最终因证据不足驳回小林的诉讼。
案例2
如果你在微信上给朋友转账12万元,你就永远拿不回来了。
浙江尚勇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陈翔表示,发生在小林身上的事情可能发生在很多人身上。 微信转账虽然方便,但也会带来麻烦。 他近期处理过多起类似案件。
当孙先生找到陈翔时,他很担心。 两年来,他在没有欠条的情况下,通过微信转账向朋友丁先生借了12万元。 丁先生一直不愿偿还贷款。 陈翔查看了自己的微信转账记录,发现丁先生的微信账号并不是他的真实姓名,而是一个公司名称。
“是啊,他从来没有用过自己的真名,这岂不是说明钱是我借给他的?” 孙先生很担心。 毕竟十二万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当时,孙先生有一份与小林类似的隔离证明,没有其他证据。我建议他尽快补充、固定证据。” 在陈翔的引导下,孙先生分别发送了微信和短信。 对方发来一条消息,大致内容是:“叮***,我是***,我***时候借给你的,总金额***,请归还为尽快。”
庆幸的是,丁先生并不知道孙先生打算提起诉讼,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 他通过短信和微信回复:“我知道了。”
随后,孙先生致电对方进一步确认贷款事实,并对通话进行录音。
“这个案子处理得很顺利,从一个孤立的证据到完整的证据链,最终孙先生的诉讼得到了法院的支持,目前为止,钱已经基本还清了。”陈翔说。 不幸的是,在更多情况下,证据很难完备。 例如,如果您收到类似的短信,对方会忽略它,而不做任何回复。
建议
可以网上转账,可以当面给欠条
不要偷懒,用好红包、转账指令。
审理小林案的法官分析,现实中的微信转账金额来源有两类:
第一个是微信平台绑定的银行卡。 该方法可以根据相关微信聊天记录和银行存取款记录形成证据链,证明借款事实。
二是现金提取。 有些手机系统无法显示受让人的昵称,只能显示金额、交易日期、交易号码以及“朋友已确认收款”等字样。 仅凭转账记录无法证明收到钱的“朋友”是否是借款人本人。
因此,必须有微信运营商出具的相关身份信息支持,或者借款人的真脸照片、聊天记录、录音等其他证据,必要时还需要进行公证。
因此,法官建议,使用传统的借据和银行转账交易进行借款更为可靠。
陈翔建议,不要因为麻烦、面子或者其他原因就不写欠条。 可以通过微信网上转账,欠条必须亲自给。 需要提醒的是,欠条上最好附上借款人身份证复印件。 如果事后发生纠纷,身份信息清楚的话会好很多。 现实中,律师经常遇到借条上只有借款人姓名,没有其他信息,借款人消失在茫茫人海,难以寻找的尴尬。
如果因客观情况不便建立书面证据的,还应注意收集、固定电子证据。 生活中,很多人在发微信红包或者互相转账时都会使用系统默认的附言,比如“恭喜发财,吉祥如意”等。
陈翔提醒,如果通过微信转账或者其他方式向对方借钱,一定要在附言栏注明钱的性质。 利用好红包、转账的后记功能。 另外,您还可以在沟通过程中再次确认对方的身份信息和付款性质,以减少日后可能出现的麻烦。
这些情况要注意!
恋人之间的转移
999.99元和1000元的属性可能不一样。
“恋人之间的红包和转账是很特别的,双方对于到底是礼物还是贷款往往意见不一。” 陈翔表示,从司法实践来看,很有可能会被认定为赠与。 尤其是两百元以下的红包,如果没有其他证据,一般都会被认为是用来表达爱意的。
值得一提的是,恋人之间999.99元和1000元的转账性质往往可能不同。 前者常常被认为是礼物,因为它具有特殊的意义,而且不符合借贷习惯,而后者则可能被认为是贷款。
何女士时不时地发520元、1314元、999.99元等金额的微信红包,并给男友朱某转账,并常常附上情话。 分手后,她认为这多元是贷款,要求前男友偿还。 法院经审理认定,其中8304元确认为贷款,部分转账、具有特殊含义的微信红包不确认为贷款。
法院认为,何女士先后通过微信向朱某转账,部分金额较为特殊,如999.99元、1314元、520元,具有特殊含义。 根据一般借贷习惯,这些金额并不是整数。 根据生活经历和借贷习惯,可以推断何某上述转账的真实意图是祝福、爱心或礼物,而不是朋友之间的借贷。 通过微信转账给朱某的3800元、1000元、900元等金额均没有附言。 在微信聊天中,朱某还承诺偿还部分钱,并向何某写了一张欠条,表明朱某向何某借了部分钱。 这笔钱也被视为贷款。
当然,以上只是个别案例,具体情况还需法院查明判定,不能一概而论。
红包发错人,对方拒绝怎么办?
因不当得利提起民事诉讼
通过支付宝、微信红包转账时转账错误怎么办?
陈翔提醒,市民一旦发现自己使用微信转账错误,应立即联系对方或请求平台客服帮助协调,要求对方退还错误转账的款项。 一般情况下,对方核实后会主动还款。
如果对方拒绝返还,所有人可以以要求对方返还不当得利为由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此时,当事人应注意保存转账记录、银行卡信息等证据。 对于不当收受对方资金的行为,根据民法规定,应当认定为法律规定的不当得利。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获取不当利益没有法律依据,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必须将所获取的不当利益返还给受损失人。
市民还可以提前设置微信转账延迟到账功能,在意识到风险或错误后取消转账。 具体为:延时到账设置:微信中输入“钱包”; 单击右上角的三个点; 选择“支付管理”; 点击“接送到达时间”,根据需要选择到达时间。
好转! 如果您觉得有用,请分享并提醒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