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转账需谨慎,否则钱款不予退还!

2023-12-31
来源:网络整理

最近,来自浙江省微信城象山县的小林(化名)有些郁闷。 她通过微信转账借给朋友小张2000元,但对方没有还钱就消失了。

小林向象山法院提起诉讼,并出示了转账记录截图的打印件。 但法院因证据不足,驳回了小林的诉讼。 这是怎么回事?

案例一

我打印了微信转账截图起诉,但被驳回。

象山法院刚刚审理了一起特殊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20多岁的小琳在送快递时认识了快递员小张。 小张30多岁,经常来小林那里取件、送快递。 一来二去,两人就熟悉了。 认识一段时间后,小张说自己缺钱,需要临时周转,就向小林借了2000元。 小林通过微信给小张转了2000元。

事后,小张并没有被要求补欠条。

约定周转只能维持几天,但小张并没有还钱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小张不仅没有还钱,还从世界上消失了。

无奈之下,小林向象山法院提起诉讼。

法庭正在开庭,但小张仍下落不明,无法出席。 庭审过程中,小林无法向小张提供手机上的转账原始页面,仅出示了微信转账截图的打印件。

更麻烦的是,这张打印出来的收款人竟然是一个网名——“再来吧”。 由于是网名,因此无法确认该网名是否为被告人小张。 小林提供的微信转账截图打印件虽然可以作为证据,但不能作为定案的独立证据。 有鉴于此,法院最终因证据不足驳回小林的诉讼。

案例2

把微信钱转qq_微信钱转给qq_微信往qq转钱

如果你在微信上给朋友转账12万元,你就永远拿不回来了。

浙江尚勇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陈翔表示,发生在小林身上的事情可能发生在很多人身上。 微信转账虽然方便,但也会带来麻烦。 他近期处理过多起类似案件。

当孙先生找到陈翔时,他很担心。 两年来,他在没有欠条的情况下,通过微信转账向朋友丁先生借了12万元。 丁先生一直不愿偿还贷款。 陈翔查看了自己的微信转账记录,发现丁先生的微信账号并不是他的真实姓名,而是一个公司名称。

“是啊,他从来没有用过自己的真名,这岂不是说明钱是我借给他的?” 孙先生很担心。 毕竟十二万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当时,孙先生有一份与小林类似的隔离证明,没有其他证据。我建议他尽快补充、固定证据。” 在陈翔的引导下,孙先生分别发送了微信和短信。 对方发来一条消息,大致内容是:“叮***,我是***,我***时候借给你的,总金额***,请归还为尽快。”

庆幸的是,丁先生并不知道孙先生打算提起诉讼,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 他通过短信和微信回复:“我知道了。”

随后,孙先生致电对方进一步确认贷款事实,并对通话进行录音。

“这个案子处理得很顺利,从一个孤立的证据到完整的证据链,最终孙先生的诉讼得到了法院的支持,目前为止,钱已经基本还清了。”陈翔说。 不幸的是,在更多情况下,证据很难完备。 例如,如果您收到类似的短信,对方会忽略它,而不做任何回复。

建议

可以网上转账,可以当面给欠条

把微信钱转qq_微信往qq转钱_微信钱转给qq

不要偷懒,用好红包、转账指令。

审理小林案的法官分析,现实中的微信转账金额来源有两类:

第一个是微信平台绑定的银行卡。 该方法可以根据相关微信聊天记录和银行存取款记录形成证据链,证明借款事实。

二是现金提取。 有些手机系统无法显示受让人的昵称,只能显示金额、交易日期、交易号码以及“朋友已确认收款”等字样。 仅凭转账记录无法证明收到钱的“朋友”是否是借款人本人。

因此,必须有微信运营商出具的相关身份信息支持,或者借款人的真脸照片、聊天记录、录音等其他证据,必要时还需要进行公证。

因此,法官建议,使用传统的借据和银行转账交易进行借款更为可靠。

陈翔建议,不要因为麻烦、面子或者其他原因就不写欠条。 可以通过微信网上转账,欠条必须亲自给。 需要提醒的是,欠条上最好附上借款人身份证复印件。 如果事后发生纠纷,身份信息清楚的话会好很多。 现实中,律师经常遇到借条上只有借款人姓名,没有其他信息,借款人消失在茫茫人海,难以寻找的尴尬。

如果因客观情况不便建立书面证据的,还应注意收集、固定电子证据。 生活中,很多人在发微信红包或者互相转账时都会使用系统默认的附言,比如“恭喜发财,吉祥如意”等。

陈翔提醒,如果通过微信转账或者其他方式向对方借钱,一定要在附言栏注明钱的性质。 利用好红包、转账的后记功能。 另外,您还可以在沟通过程中再次确认对方的身份信息和付款性质,以减少日后可能出现的麻烦。

这些情况要注意!

恋人之间的转移

微信往qq转钱_把微信钱转qq_微信钱转给qq

999.99元和1000元的属性可能不一样。

“恋人之间的红包和转账是很特别的,双方对于到底是礼物还是贷款往往意见不一。” 陈翔表示,从司法实践来看,很有可能会被认定为赠与。 尤其是两百元以下的红包,如果没有其他证据,一般都会被认为是用来表达爱意的。

值得一提的是,恋人之间999.99元和1000元的转账性质往往可能不同。 前者常常被认为是礼物,因为它具有特殊的意义,而且不符合借贷习惯,而后者则可能被认为是贷款。

何女士时不时地发520元、1314元、999.99元等金额的微信红包,并给男友朱某转账,并常常附上情话。 分手后,她认为这多元是贷款,要求前男友偿还。 法院经审理认定,其中8304元确认为贷款,部分转账、具有特殊含义的微信红包不确认为贷款。

法院认为,何女士先后通过微信向朱某转账,部分金额较为特殊,如999.99元、1314元、520元,具有特殊含义。 根据一般借贷习惯,这些金额并不是整数。 根据生活经历和借贷习惯,可以推断何某上述转账的真实意图是祝福、爱心或礼物,而不是朋友之间的借贷。 通过微信转账给朱某的3800元、1000元、900元等金额均没有附言。 在微信聊天中,朱某还承诺偿还部分钱,并向何某写了一张欠条,表明朱某向何某借了部分钱。 这笔钱也被视为贷款。

当然,以上只是个别案例,具体情况还需法院查明判定,不能一概而论。

红包发错人,对方拒绝怎么办?

因不当得利提起民事诉讼

通过支付宝、微信红包转账时转账错误怎么办?

陈翔提醒,市民一旦发现自己使用微信转账错误,应立即联系对方或请求平台客服帮助协调,要求对方退还错误转账的款项。 一般情况下,对方核实后会主动还款。

如果对方拒绝返还,所有人可以以要求对方返还不当得利为由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此时,当事人应注意保存转账记录、银行卡信息等证据。 对于不当收受对方资金的行为,根据民法规定,应当认定为法律规定的不当得利。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获取不当利益没有法律依据,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必须将所获取的不当利益返还给受损失人。

市民还可以提前设置微信转账延迟到账功能,在意识到风险或错误后取消转账。 具体为:延时到账设置:微信中输入“钱包”; 单击右上角的三个点; 选择“支付管理”; 点击“接送到达时间”,根据需要选择到达时间。

好转! 如果您觉得有用,请分享并提醒您的朋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