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拥有这10家智能汽车公司。 小米造车是做好了充分准备的。

2024-01-03
来源:网络整理

早在2015年,蔚来汽车成立不久,顺为就参与了A轮融资。

何小鹏造车两年后,顺威参与了A+轮融资。 2024年,小米投资小鹏汽车5000万美元C轮融资。

汽车制造先驱特斯拉从第一批汽车的启动到下线,用了63个月的时间。

蔚来和小鹏都花了近40个月的时间。

那么小米第一款车我们还要等多久才能问世呢? 至少蔚来和小鹏可以作为参考。

熟悉自动驾驶技术的朋友一定熟悉该公司“打造自动驾驶大脑”的说法。

不久前,完成5亿美元C轮融资,顺为从A轮一路投资到Pre-B轮和C轮。

汇聚了奔驰、丰田、博世、上汽等豪华投资阵容,核心技术是环境感知、高精度地图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驾驶决策算法。

通过量产数据、数据驱动算法、闭环自动化的不断积累和迭代,最终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落地。

因此,同样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的 似乎还不太出名。

智行者是一家自动驾驶创业公司。 主要创作团队成员均来自清华大学汽车系。 专注于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目前拥有星记系列和沃系列两大产品线。

行际系列是智行智自主研发的L4级无人驾驶电动汽车。 车身配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单目和双目摄像头以及多传感器。 该车搭载北斗导航,算法部分依托其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AVOS。

最初,智行者凭借其低速无人驾驶技术获得了京东数科和顺为资本的A轮融资。 待资金充足后,将开始研发L3、L4级自动驾驶技术。

2018年,星记系统通过48小时的学习,成功挑战微信山上的99个“蛋糕弯”,轰动一时。 去年服贸会上,除了百度的,我们还可以看到星记。

雷军已经押注了两家自动驾驶公司。 他看好的汽车制造远不止新能源,而是“智能化”。

除了自动驾驶的大脑之外,自动驾驶的眼睛同样重要。 北星光电作为顺为唯一投资的激光雷达公司,其最有前途的产品就是已经量产的固态激光雷达。

该公司因赢得 2016 年奥迪创新实验室“人工智能应用”竞赛而闻名。

夺得榜首的北星随即获得顺为的A+轮融资。

三年后,北星研发生产的L4级自动驾驶远距离3D固态激光雷达Horn-X成功上市。

是贝瓦克在远距离精准传感领域的核心产品。 第一代Horn的探测距离达到350m。

同样来自“清华大学”的Oyx是一家汽车电子控制公司。 其核心产品包括国六发动机电控系统(满足国六排放法规的发动机)和新能源电控产品。

顺为投资Oyx不仅因为其国内领先的汽车电控产品线,还因为其庞大的客户群,包括上汽通用五菱、长安、奇瑞、江淮汽车、东风柳汽、一汽等。

目前,Oyx的纯电动汽车控制器已投入量产。 此外,混合动力全电子控制技术、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单元、增程式电动汽车增程器控制技术也是其领先技术。

一句话概括,奥依克斯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同时掌握多种新能源电控技术的企业之一。

从事汽车零部件的凯斯,也有业内令人羡慕的合作伙伴,而且也是高端的。 如BBA、路虎、保时捷、捷豹、玛莎拉蒂等。

过去,汽车零部件的流通链条漫长而复杂。 凯斯用AI+大数据来简化它,重塑整个产业链。 从高端汽车起步,逐步向中低端市场拓展,是其开拓汽配B2B市场的方式。

此外,其产品还涵盖汽车售后连锁维修、汽车保养等领域。

去年还完成了5000万美元的C2轮融资,在汽车后市场站稳了脚跟。

新辰科技是另一家鲜为人知的公司。

其母公司70迈在成立初期就获得了小米的投资,自然成为小米生态链中的一环。

该公司主要专注于智能汽车和出行领域,瞄准IoT,是小米在汽车领域的技术合作伙伴。

另一家可以与新晨科技配对打造车联网的企业是凯立德,这是一家资深的导航服务公司,也是国内领先的电子地图、导航系统和车载智能终端产品服务提供商。

更重要的是,它是首批拥有甲级导航电子地图测量资质的公司之一。 目前,我国获得高精度地图资质的机构仅有20余家。

上述公司出人意料地成为唯一一家获得该资质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

我要讲的最后一家公司,也是这10家公司中雷军投资的最新一家。 它就是行业的后起之秀——比亚迪半导体。

为了研究汽车芯片,比亚迪成立了这家公司,专门从事半导体的研发。

就在全球车企面临芯片短缺的时候,比亚迪回应称,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对外供应。

中铁和比亚迪半导体是国内仅有的两家能够自主研发并量产芯片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企业。

中铁集团专注于高铁研发,因此电动汽车领域自然会由比亚迪一人接手。

IGBT就是汽车电子中的“CPU”。 比亚迪凭借这一核心产品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

回过头来看,从芯片、雷达、汽车零部件、电控到自动驾驶技术,你几乎可以拼凑出一辆完整的汽车。

雷军在造车之前就找到了线索。

小米悄然发展,拥有数百项专利

发布会上,雷军表示小米将用75天时间研究是否造车,但事实恰恰相反。

小米造车历史悠久,仅发布了数百项专利。

2018年,小米公开申请了一种雷达检测方法专利。

当终端进入雷达探测模式时,调整天线进入收发模式进行探测,获取雷达探测范围内物体的移动信息。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将终端作为车辆防碰撞系统的一部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检测车辆行驶方向前方物体的运动信息。

无需在车辆上安装单独的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来检测车辆前方物体的运动信息,降低了车辆成本,提高了用户体验。

除了车联网技术外,小米的专利还集中在车辆控制和安全驾驶方面。

例如,车辆转向控制和车辆发动控制。

车辆启动控制:车辆启动前,利用生命检测传感器检测车辆人类视觉盲区是否有生命体; 当人的视觉盲区有活体时,禁止车辆启动; 当没有活体时,允许车辆启动。

在控制车辆安全驾驶方面,小米的做法是:

车辆补充能源专利。

这些专利只是冰山一角。 2015年以来,小米陆续申请了巡航控制、辅助驾驶、导航等多项专利发明。

左手专利,右手资本,投资旗下10家公司,小米能否把造车做到完美,就看雷军未来十年做什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