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长城汽车外,比亚迪是助力小米代工汽车的另一个重要“八卦对象”。 据了解,4月1日下午,比亚迪王传福陪同雷军参观小米微信科技园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流传。 这不仅引起了外界的猜测,还有比亚迪将为小米代工汽车?
事实上,据4月2日消息,王传福此行可能参加了李斌、李想、何小鹏等众多汽车界大咖参加的聚会。 比亚迪将为小米代工的传闻早在2024年底就已流传,当时比亚迪在其“比亚迪网络举报中心”平台上做出回应,希望网友不要造谣、造谣、不信谣。 比亚迪内部人士也明确表示,没有听说过、也不知道此事。
此外,还有媒体报道称,国内整车企业北汽蓝谷与麦格纳合资成立的蓝谷麦格纳可能是小米合适的代工合作伙伴。 但截至记者发稿,尚未获得该公司正面回复。
舆论认为代工是小米造车的理性选择,但情况是否真的如此还有待观察。 前述分析师陈刚认为,选择合适的代工车企需要考虑很多指标,包括制造技术、质量、执行能力等。能够满足小米需求的企业大多是大型车企,但对于直接竞争对手来说,很难说他们是否愿意为小米代工。
目前,国内造车新势力中,车企代工的成功案例主要有两个,分别是海马汽车为小鹏汽车代工和江淮汽车为蔚来汽车代工。
虽然是代工模式,但所需的精力、财力、人力仍然巨大,制造过程的投入也是不可避免的。 以蔚来汽车为例,据悉,江淮汽车投资约20亿元用于土地和厂房,蔚来汽车投资10亿元用于机械设备投资。 蔚来还需要在生产线上驻扎200名员工,负责流程各个环节的把关,微信怀工程师将共同开展技术攻关。
与此同时,随着自身的发展壮大,蔚来和小鹏最终也开始建设自己的工厂。 后者甚至于去年购买了汽车制造资质,目前以贴牌和自主制造并行的模式生产汽车。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时代财经指出,找到合适的代工车企并不是那么容易。 需要协调的事情有很多,合作的车企不一定能够满足小米在造车方面的创新需求。
业内人士表示,江淮汽车和海马汽车为小米代工的可能性不大。 寻找代工之路似乎并不平坦,那么是否可以自己建厂或者收购有资质的车企自己生产呢?
收购一家汽车公司有哪些选择?
事实上,从雷军透露的信息来看,自主造车比贴牌模式更符合他的造车思路。
“为了给米粉提供更完整的智能生态系统,我们决定完全去做,不接受外部融资。” 雷军表示,小米造车项目不打算接受外部融资。 除了不缺钱的因素之外,还有完全的掌控力。 渴望在汽车制造方面占据主动。
对此,崔东树也认为代工不会是小米的选择。 “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收购有生产资质的车企。” 此外,他还指出,小鹏汽车造车模式的变化也可能会影响小米的选择。
据悉,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曾在公开信中将雷军比喻为“良师益友”,两人关系密切。 如今,小鹏汽车已不再是单一代工车型。 在微信、微信建立了制造基地。
如果想要打造自己的汽车,收购汽车公司以获得造车资质将成为小米的首要任务。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小米正在与宝沃汽车洽谈股权收购事宜,并可能争取控股权。 但由于双方对宝沃汽车的估值差距巨大,目前谈判陷入僵局。
据了解,宝沃汽车因经营不善,几乎丧失了自发电能力,2024年汽车销量将不足1万辆。 宝沃汽车实际控制人陆正耀目前正承受着资本市场和个人信用“双破产”的压力,正在四处出售资产。
事实上,据报道,已有不止一家汽车制造商收购了小米的股权。 有市场报道称,目前濒临破产重组的众泰正在寻找“接班人”,小米或将成为其重组前的投资者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传闻被小米收购的车企大多经营困难或濒临破产重组。
对此,分析师陈刚4月9日向时代财经指出,中国汽车市场已经陷入结构性生产过剩阶段。 在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不少中小汽车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随着智能电动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将面临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小米有很多选择。” 陈刚说道。
沉萌和崔东树也持有类似的观点。 他们认为,当前市场上所有具有生产资质的中小型车企都可能是小米的目标。 其中,一汽夏利、众泰汽车、华晨汽车等曾经有过辉煌时刻的车企值得关注。 专注于。
如今,一汽夏利更名为中国钢铁,并完成改制; 众泰汽车濒临破产,目前仍在寻找继任者。 据相关传闻,该公司重组前投资者为特斯拉、小米、蔚来或宝能; 经历了逃债危机后,华晨集团最终破产,等待着白易(丨)的拯救。
上述三大车企都积累了规模化生产管理经验、成本控制、生产一致性等造车技能。 他们拥有相当大的汽车生产能力,汽车生产线也比较完整。 小米收购后,可以提高对整个生产流程的控制力,更有利于其造车业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