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拿出钱包了? 仔细想一想,当今生活中的大部分消费场景都可以通过手机支付:商场购物、缴费、购买电影票、出行、停车……人们在享受移动支付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风险,提高防范意识。 大家在购物的同时,请赶紧领取这份移动支付安全手册。
未提前开通支付码
案例:重庆警方接到市民李女士的电话,称她的银行卡余额被恶意盗取。 警方调取的监控视频显示,一名可疑男子手持正在扫描二维码的手机在收银台前来回徘徊。 李女士出示手机支付码后,不到两秒,李女士的支付码就被该男子盗走了。
切记:付款时不要提前打开二维码页面,并仔细观察周围是否有可疑人员。 犯罪分子通常结伴作案。 如果周围有人故意转移你的注意力,他们背后的团伙就会趁机刷你的支付码,完成盗窃。
不要让别人使用您的手机。 使用指纹支付时要小心。
案例:微信警方破获一起与指纹支付相关的手机钱包被盗案。 小张通过社交软件认识了一位名叫夏的女网友。 夏经常用小张的手机玩游戏。 为了方便起见,在征得小张同意后,夏女士将自己的指纹添加到了小张的手机上。 两人见面后,小张在回家的路上发现手机绑定的银行卡里的6000元不见了。 小张随后报了警。 经查,6000元转入的账户属于女网友夏某。 虽然小张关闭了指纹支付功能,但夏某在使用手机完成转账时再次开启了指纹支付功能。
切记:一定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尽量不要让别人使用。 使用指纹支付时,请检查手机指纹触摸按键上是否有异物,防止指纹信息被他人窃取。
不要小额无密码打开
案件:近日,安乐派出所破获一起案件。 小偷李某偷走徐女士的手机后,发现手机的支付软件启用了小型免密码支付功能。 为了防止手机被锁,李某不断触摸手机屏幕。 八、九个小时内,他利用徐女士手机上的支付软件购买了大量名牌香烟,并盗走1万余元。
请记住:现在很多移动支付应用都有小额免密码功能。 激活后,无需密码即可完成一些小额交易。 建议小额不要开启免密功能,防止被他人窃取。
手机相册中没有留下身份证件、银行卡照片
案例:浙江微信冯先生,手机里存储的两张照片被盗后,他存了一年的积蓄……王先生丢了手机后,没有报警搜索了一下,因为手机价格不高。 拿起手机后,付某通过手机上冯先生身份证和银行卡的照片成功更改了冯先生交易软件的密码,并一步步从冯先生银行卡上转出了钱。
请记住:在某些移动支付软件中更改支付密码时,您可以通过选择身份证正面照片和短信验证来成功更改支付密码。 如果您手机中的身份证、银行卡照片被不法分子获取,可能会被盗取,所以身份证照片、银行卡照片千万不要保存在手机中。
二次实名认证不可信
案例:某天,市民王先生收到一条消息,要求他在微信上进行二次身份验证。 王先生点击对方发来的链接,页面跳转后,填写了身份信息、绑定的银行卡,并输入了支付密码和银行预留的手机号码,并输入了验证码是按照步骤输入的。 随后页面提示王先生实名认证成功。 半小时后,王先生收到22条银行扣款短信,共计损失3450元。 王先生这才意识到不对劲,立即将银行卡与微信支付解绑,并冻结银行卡后报警。
请记住:如果您收到来自移动支付软件的需要二次实名验证的链接,请勿点击。 犯罪分子会利用虚假链接要求用户填写个人信息,诱导用户从银行卡转账。 这种行为还可能泄露个人隐私信息。 及其他风险。
支付软件使用习惯
▲使用移动支付软件时,关闭“自动登录”、“记住用户名”等设置,即可启用应用锁功能。
▲为手机设置不同的开机密码和支付密码,多个支付软件尽量使用不同的登录密码。
▲尽量避免将手机与身份证、银行卡放在一起,定期对手机进行病毒检测和缓存清理。
▲注销旧手机号码前,先修改各支付软件绑定的手机号码。
▲不要随意点击支付软件的非官方下载链接。 建议您的手机安装正式版的正规支付软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财产损失。
▲大部分支付软件都有账户冻结或挂失的功能。 您的手机丢失后,您可以使用其他手机登录您的账户进行设置,也可以致电支付软件客服,按照客服说明进行操作。
来源丨“网络中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