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某人分享订单划算吗? 小心!超低价团购背后的伎俩相当深

2024-01-06
来源:网络整理

好久不见的老朋友,

微信上突然发来一个链接,

热烈邀请您和他一起“拼命”抢免费会员

我6岁的女儿也会在家里哼起广告歌曲:

“拼多多,拼多多,我和你一起打多多,我们一起打多多……”

因为这个广告插在孩子们爱看的节目中间,

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

让很多人知道这个电商平台。

“自己买东西不太划算,还不如找人一起拼单。”

近来,出现了一种以“团购”为特色的网络购物模式。

在“捡便宜”的心理作用下,

这类电商平台很快就聚集了大量人气。

但质疑却从未停止过。 这种电商运营模式能走多远?

▼▼▼

网购奇异果价格便宜30%

据悉,拼多多是一个社交电商平台。 它最大的特点是你可以通过与他人组团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商品。 其定位为“社交电商”,即“社交+电商”,将社交娱乐融入电商运营中。 这有点类似于线下团购,但因其产品品类丰富、活动丰富,吸引了很多用户。

5日下午,微信市民方女士点击手机上的拼多多APP。 她想给她的孩子买一个猕猴桃。 产地直送的猕猴桃原价39元。 如果单独购买的话,22.9元。 如果一起购买,只需15.9元。

当时,恰巧有一位名叫“李”的网友发起了订购。 她加入后,订购成功了。 支付15.9元后,商家准备发货。

几个月前,方女士通过微信朋友发来的链接了解到了这家团购电商。 尝试了几次水果购物后,她感觉不错,“价格不高,可以买到南方的水果,包括芒果。 、百香果等常规群体,一旦出现问题,通常都能及时解决。”

记者调查发现,同类购物平台的用户以年轻人为主。 许多二十多岁的女孩经常购买零食和其他物品。 应届毕业生小徐说:“这些东西并不贵,也不需要关注品牌。 开心就好。”有时候,为了争取一些东西,她会发动同学们一起去争取,这样她就能买到便宜的东西,玩得开心。

我们带来的零食质量很差,有的没吃就扔掉了。

微信拼团怎么合并订单_微信怎么弄拼单团_微信拼团呀怎么弄

但一路走来,类似的购物平台也收到了不少消费者的投诉。 小殷是一位90后。 前段时间,她在拼多多上看到一个活动,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了一批辣条等零食。 然而,送到家的产品让她很失望:“质量不太好,后来我也没吃一部分。” 小尹说,在网络上,看到对品莱产品不满的帖子并不罕见。

微信市民小杨还发现了这个购物平台的另一个问题:有时候一起买其实并不便宜。 有一次,小杨看上了拼多多上的某个品牌的挂烫机。 原价500多元。 如果单独购买的话,就要200元。 如果一起购买的话,只便宜1元,也就是199元。

小杨去天猫和京东购物,发现这款挂烫机在这两个平台上都能买到,售价199元。 他询问客服是否可以便宜一点,但客服说不能。 最终,他选择了一家大型电商平台。 “同样的价格,我还是觉得大型电商平台更靠谱。” 产品降价幅度很小,这种甩卖难免会让人感到“失望”。

低价订单背后的原因是为了扩大用户数量

除了这些,很多购物平台也经常推出超低价甚至免费的购物活动,但这却因成功率较低而引起不少质疑。

8月底,从未下载过拼购APP的冯女士在微信上收到了姐姐发来的链接——在拼多多,0元就能买到价值3000多元的双卡双待手机。 但需要10个人才能点餐。 冯女士一愣,但还是想帮助妹妹,于是就点击进入下单了。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冯女士点击关注拼多多公众号,并填写了地址等个人信息。

当晚订购成功,参加的都是她姐姐的亲友。 冯女士认为既然成功了,至少应该有一个人得到一部手机。 但三天后,她的公众号收到了中奖结果的通知,但她必须“去APP领奖”。 点击后,她找到了拼多多APP的下载地址。 这时她觉得这很可能只是一种推销,并没有放在心上。

后来,姐姐告诉她,这个订单的幸运者是一个她不认识的人,所以他不可能是下订单的10个人之一。 这时,她仔细阅读了规则:活动是从所有成功下单的用户中随机抽取一名用户赠送手机一部。 所以她无从得知全国有多少人中了彩票。 “如果有一万人的话,那么我被抽中的几率就是万分之一。” 再说了,她也不知道这其中有没有什么猫腻。 “谁知道?” 获胜者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

据不少消费者反映,这种超低价甚至免费的活动参与后几乎总是失败。 微信公民小野说,他妈妈一开始也经常玩这个,但“百分百加团失败,退款了,现在我就不玩了。”

这些都让冯女士觉得,购物平台上所谓的超低价甚至0元购买活动需要新用户参与,这只是通过几何扩散来扩大用户数量的手段。 也有人担心,参与此类活动的代价是泄露大量用户信息。

“我们关心的是价格、质量和购物体验。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时间都白花了,我们就会对APP失去信任,不再在这里花钱。”冯女士说。

微信拼团怎么合并订单_微信怎么弄拼单团_微信拼团呀怎么弄

这种模型的最大缺点是

以超低价“引流”的做法并不会持续太久。

这只能是一种短期行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

平台本身的局限性和用户的不信任日益凸显。

购物平台不能盲目扩张。

尤其是不能以牺牲“口碑”为代价来“强增长”。

因为电商消费者最看重的是消费体验。

一旦消费体验持续恶化,

用户留存率和复购率将不断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这种通过社会互动建立的流量引流机制适得其反。

你参加过类似的“团购”吗?

体验如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