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市场”这个词今年突然流行起来。 如今,移动支付企业也在争夺这个人口众多但往往没有太多话题感的广阔天地。 在“流量枯竭”、监管严格、竞争加剧的环境下,移动支付企业自力更生的时代正在逐渐远去。 据亿欧智库统计,2017年之前,网络支付机构备付金收入占总收入的11.26%,2018年下降至5.4%,今年“断网”后为0。 因此,各大移动支付公司纷纷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中小城市甚至农村市场。 三四线城市正在成为移动支付的新蓝海。
为什么会沉?
首先,和其他金融领域的主基调一样,支付行业也将在严格监管下度过2024年。 一方面,监管机构不断加强风险防控,牌照发放日益谨慎。 同时,他们还通过断直连政策降低风险。 根据央行规定,到2024年1月14日将实现准备金100%集中存放。据亿欧智库统计,2017年之前,网络支付机构准备金收入占总收入的11.26%, 2018年下降至5.4%,今年“断网”后为0。 另一方面,监管处罚也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支付网统计显示,2024年上半年,央行及其分支机构对支付机构开出罚单50余起。
其次,一二线城市竞争加剧,央行数字货币尚未火起来。 国际支付巨头在国庆前夕拿到了进入中国市场的“通行证”,开始与国内支付机构在跨境支付等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此外,今年备受关注的央行数字货币尚未推出,但已然掀起波澜。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微信表示,与常用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相比,央行数字货币(DCEP)是最有效、最安全的。
三是一二线城市移动支付用户增速放缓,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显示,从城市分布来看,目前三四线城市活跃用户占比最高第三方移动支付APP占比20%以上; 其次是二线、一线、五线城市。 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整体下滑趋势明显。 未来,四五线城市将是主要市场。
两大巨头各显才华
移动支付竞争向下沉市场蔓延已是大势所趋。 各大支付机构都在积极寻求变革。 其中,微信和支付宝之间的“战斗”异常激烈。 前段时间,有消息称支付宝正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与农业专家洽谈合作,计划通过担保+奖励的方式,加快支付宝在下沉市场的推广。 目前,抖音达人白相杰、叶吉吉等都是支付宝的合作伙伴。 毕竟这些专家是最接近下沉市场的。
不过,尽管支付宝有阿里巴巴电商业务的支持,但微信目前在低线市场的移动支付方面表现更好。 目前,腾讯的团队包括拼多多、蘑菇街、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公司,与阿里巴巴展开竞争。 社交电商巨头拼多多是腾讯插入阿里巴巴电商业务下沉市场的利刀。 这极大地加速了微信支付在下线市场的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5月拼多多月活跃用户增加5880万,增速达61.2%。 京东前段时间推出的京喜,强化了微信支付在下沉市场的实力。
除了通过电商业务积极拓展移动支付的使用场景外,两大支付公司也在支付技术上暗自较量。 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刷脸支付。 目前,支付宝、微信支付都推出了自己的刷脸支付产品——“青蛙”、“蜻蜓”,比扫码支付、指纹支付更加便捷。
可见,下沉市场的争夺不仅仅是移动支付工具的普及。 其背后是支付巨头对整个下沉市场商户生态的争夺。
下半场:以用户为中心
过去,商业的焦点只集中在那些“五环内的精英”,因为这些人是高净值群体,具有更高的商业变现价值。 但随着高净值群体边际效应减弱,农村市场成为新蓝海。 对于移动支付来说,也许那句话仍然适用——“农村是广阔的天地,那里可以做很多事情”。
要更好地服务下沉市场,支付企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最关键的是所有服务都要贴近用户,开发以用户为核心的产品。 一方面,支付企业要贴近本地区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开发移动支付服务产品,结合居民消费心理和产业结构特点,丰富移动支付应用,有效从日常消费延伸为生产和产业生态服务; 另一方面,一方面围绕三四五线城市和农村居民日常消费习惯建立便捷支付场景,在县城、乡镇、农户开展各类促销活动市场等商业活跃场所推广移动支付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