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铁了心要向微信收钱。 谁是我们的亲爱的?

2024-01-07
来源:网络整理

“就算你想给你最喜欢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奖励一杯咖啡,苹果也会想先喝一口,苹果真是无耻啊!”

“你不付房租就到别人店里卖东西,你太无耻了!”

“那我就等着看苹果敢不敢下架微信吧!”

今天早上地铁上,苹果粉和微信粉真的打起来了。

苹果取消微信公众平台的赞赏功能和二维码转账发生在4月份。 按理说,一个月过去了,大部分网友应该已经把这件事抛之脑后了。 然而,5月19日,国内媒体援引《华尔街日报》发表的一篇报道后,苹果与微信等公众平台的竞争再次被推到了聚光灯下。 苹果向中国社交平台的“打赏”功能收取30%的“过路费”,被网友批评为狗。

图片说明:5 月份,互联网用户对苹果暂停微信应用程序进行了投票。 来源:《百家争鸣》

苹果:要么给我钱,要么滚蛋

《华尔街日报》在报道中指出,苹果已经采访了包括微信在内的数款国内社交网络应用。 根据 的规定,苹果要求多款社交媒体应用禁用自主开发的“打赏”功能,“打赏”应通过 的“应用内购买”方式完成。 与购买游戏、音乐和视频类似,苹果会从每笔“应用内购买”交易中抽取 30% 的分成,因此从苹果商店渠道“传递”过来的“升值”也应该分享。

这就清楚了为什么苹果在4月份突然抓住了微信的“打赏”功能。 因为这是清理其他社交媒体的开始。

《证券日报》梳理了一个月前发生的“通行费”事件。 4月17日,微信突然宣布,因苹果新规,将关闭iOS版微信公众平台的鉴赏功能,改为二维码转账。 两天后,微信发布紧急通知,关闭微信公众平台文章私传功能,二维码无法再使用。

《证券日报》在报道中指出,苹果所指的“规定”指的是去年6月13日更新的第3.1.1条,该条严格要求App中不得包含客户使用“非IAP(in-in-IAP)”的指令。 -app)应用程序”。 按钮、外部链接或其他号召性用语来进行购买。

苹果的王牌是iOS下的所有应用程序都必须经过其支付系统IAP,包括新的“奖励”功能,否则其应用程序将无法升级到新版本,甚至可能从 下架。 对于国内应用开发者来说,要么选择继续打赏功能,向苹果缴纳30%的“过路费”,要么由开发者自己承担,要么由打赏方承担; 或者可以选择直接关闭小费功能。

苹果去年在中国卖出了20亿把刀具

大多数中国网民自然对苹果的做法嗤之以鼻。 甚至有网友开始“挖坟”抱怨:“用户可以免费使用同一款应用,而iOS用户则必须付费下载或‘内购完整版应用’。” 难道苹果只是靠 日夜‘薅羊毛’来生存吗?” 不幸的是,这位网友说得很对。

近日,苹果公布了2017财年第二财季的财务报告(截至2017年3月)。 在苹果全球主要市场中,中国是唯一出现下滑的地区。 截至苹果第二财季财报发布,苹果在中国的营收已连续五个季度下滑。 不仅如此,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显示,苹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不断下降:2017年第一季度,苹果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2015年第一季度的16%下降至9%。 %。 %; 一季度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跌至第四位,前三名被中国本土品牌占据。

苹果去年宣传了一整年的“支付”也被“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竞争品牌“歼灭”。 据“易观云”数据显示,2016年第四季度,“支付宝”以54%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份额第一,“财付通”占比约37%。 “付费”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干脆算在“其他”的1.88%里,连影子都看不到。

另一方面,《华尔街日报》指出,中国已成为苹果专卖店的最大市场。 2016年, 在中国的收入超过了美国。 美国移动分析公司App Ltd的分析数据显示,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用户为“苹果内购”支付了20亿美元,创下历史单一市场最高消费金额。 《创业杂志》预计,今年 在中国的收入可能达到50亿美元。

图注:左图为根据IDC数据整理的2017年中国市场份额,右图为2014年至2016年 在中国市场的收入。来源:《华尔街日报》

与此同时,国内“知识付费”、“直播”平台不断走红,收入不断上升。 收入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通过“奖励”。 IT评论家贾静华在接受“吴晓波频道”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社交媒体接受苹果提供的“通行费”,那么苹果每年仅从在线直播行业就能获得超过60亿的收入。 一旦所有App按照苹果要求采用“应用内购买”渠道,苹果每年将增加近百亿元的收入。 这仍然是一个保守的估计。

用户:等一下,我去换安卓手机

《吴晓波频道》在报道中分析称,苹果之所以敢如此咄咄逼人、霸气十足,是因为苹果拥有用户池,积累了大量优质用户。 不说别的,公众号阅读的文章量大约有一半来自iOS客户端,而大部分“打赏”的捐赠者也是用户。 然而,拥有10亿月活跃用户的微信显然是在以“人民”的名义进行战斗。

图注:《新浪科技》2016年一线城市手机品牌占有率排名

《创业邦》杂志分析称,如果苹果和微信真的不和,广大网友必须二选一,大多数中国人会选择“放弃安卓,保留奖励”。

这不是一个玩笑。 最近有分析人士提出了一个新理论,认为科技巨头苹果之所以在中国失败,可能与其硬件无关。 相反,它的罪魁祸首可能是一个非常流行的中国应用程序——微信。 微信阻止智能手机用户转向或购买微信,因为该应用程序已经完全渗透到许多中国用户的日常生活中,以至于不需要可以使用。 用户更沉浸在微信生态系统中,而不是“苹果体验”中。

对于中国用户来说,换手机显然比换社交软件更方便。 《创业邦》杂志在报告中指出,微信最新月活跃账户达到9.38亿,其中大部分位于中国,其中3亿是iOS客户端用户。 因此,即使有3亿多用户不使用微信,仍然有大约6亿的手机用户。

而事件的另一主角——内容生产者,也会帮助微信引导用户放弃。 此前,微信会将“打赏”费用原封不动地转给作者。 如果实行30%的佣金规则,微信不会那么慈善,自己出钱来保证作者能拿到全部奖励。 因此,遭受损失的是作者。 最终他们将带动粉丝,这可能会加速中国用户放弃苹果并转向阵营。

你们都是想忽悠图森,但背后的事情却没有那么简单。

据知情人士透露,微信正在与苹果商讨,试图在“奖励”问题上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苹果和微信争夺的根本不是“蚊子肉”和“羊毛”。 苹果害怕的是不断壮大的“微信生态系统”。

接受“吴晓波频道”采访的互联网人士一致认为,如果“收费”成为现实,势必会影响移动应用的用户体验。 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是,阅读文章想要“打赏”的用户必须跳转到 付费。 以前,很多用户没有绑定银行卡,但苹果升级最新的iOS系统后,用户使用身份证登录时需要绑定银行卡或支付宝。

这也是苹果为下一步扩大应用内支付市场份额做的准备。 如果成功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将极大刺激身份证绑定率。 当用户习惯了这种支付方式后,苹果会考虑继续优化应用内支付路径,让支付体验更好、更容易让用户接受。

同样,业内人士也认为,“打赏”只是微信的一个战略功能,用于增强内容的价值传播; 一方面是用来“陷阱”大量自媒体作者,另一方面是用来“培养”用户支付习惯,为未来的“微信支付”生态奠定基础。

事实上,如果 能够从中国用户那里赚取50亿美元,它真的不会在意“奖励”功能带来的现金收入。 不过,考虑到微信近10亿的活跃用户以及未来可能提出的“微信支付”生态,提前“打个招呼”还是有必要的。

而且,如果连“月活”10亿的微信“投降”,知乎、映客等短视频“打赏”平台还会远吗? 不过,30%的份额确实太高了。 滴滴、网约车司机都被骂收取20%的服务费,更何况你这个移民苹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