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通过检验的医保三类终端发布。 医保移动支付如何“认脸”?

2024-01-08
来源:网络整理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智能技术使用难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强调,要便利老年人日常就医,推广使用身份证、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等多种媒介办理医疗服务,鼓励人脸识别等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治疗场景。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金融、消费、政企、校园、交通等各个领域。医疗是具有一定消费频率和身份认证要求的公共场景,人脸识别技术明显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2024年5月,为规范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以下简称“医保终端”)管理,国家医疗保障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知《医疗保险业务综合服务终端技术规范》(即25号文)的发布,明确了支持扫码应用、刷脸应用等的三类综合医疗保险服务终端的详细技术规范要求。医保移动支付,其中强调了人脸识别的安全要求。

此前《关于加强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管理的通知》(23号文)强调,终端质量安全检测应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管理部门许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 。

首批医保三类终端及通过审核的企业发布

随着医保电子凭证的不断推进,各地都在积极利用医保电子凭证,实现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无卡办理。 国家医疗保险管理局(以下简称“医保局”)全面接管国家医疗保险后,开发了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险信息平台并不断完善。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医保电子凭证全渠道用户累计已突破3亿,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预计2024年底前投入使用。

医保终端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仅支持二维码扫描应用的终端; II类是支持二维码扫描应用和刷脸应用的终端; 三类是支持扫码应用、刷脸应用、医保移动支付终端的终端。 自25号文发布以来,医保领域开始全面推进终端设备的研发、测试和市场试点。

近日,据移动支付网消息,首批通过测试的医保三类终端已经公布。 共有6家公司的7款产品通过测试,分别是微信德卡科技有限公司(F11)、深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易联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HST V1、 -TOH V1)、广东科利尔新材料有限公司(SDP-7P)、广东天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10T)、微信经纬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JWS-1031)。

新中付移动支付终端_移动支付终端机_移动终端支付方式

(检测机构:微信尊观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机构:微信特瑞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通过检查的企业和医保终端,自然少不了相关检测机构的帮助。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目前中标医保局医保终端测试服务的企业有5家,分别是:微信尊管科技有限公司、微信云闪付金卡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科正电子信息产品检验有限公司、微信泰瑞特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从本次服务来看,由于医保终端升级尚处于起步阶段,且首批送检产品规模较小,仅有两家机构参与了首批送检产品的测试。 从首批通过检查的企业来看,既有德卡、申思、天波等专业终端设备制造商,也有宜联众、科利尔(聚鼎医疗)等专注于医疗领域的系统公司。 解决方案提供商。

某检验公司相关人士告诉移动支付网,医疗领域与其他垂直场景不同,有一定的业务门槛。 事实上,除了原本致力于医保体系建设的企业外,首批考察的企业也依托巨头产业链加入进来。 第一批主要依靠支付宝,微信紧随其后。

人脸识别不是“刷脸支付”。 医保移动支付有哪些?

新中付移动支付终端_移动终端支付方式_移动支付终端机

尽管三类医保终端强调支持“刷脸应用”,并规定了终端中人脸识别技术的采集、传输和活体检测要求,但业内认为医保终端必须且只能支持“刷脸支付”。 ”引发了业界对医保刷脸终端的误解。

事实上,关于人脸识别,《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技术规范(三类)》仅提出了一些安全要求,如人脸图像采集应支持活体检测、人脸图像信息应采用密码技术进行保护等。 ,并应结合SE和TEE保护面部信息密钥,面部识别应基于3D结构光相机或3D TOF相机并根据场景进行选择。

其并没有明确说明“人脸识别”使用的具体场景,也没有强调人脸识别支付在医疗保险中的应用。 那么医保移动支付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 它和面部识别有什么关系?

2024年4月底,医保局发布《医疗保险信息平台医疗保险移动支付技术规范》,详细规定了医保混合支付模式下的医疗保险移动支付内容。

医保混合支付模式下,用户需要激活医保电子凭证,通过医保APP和认可的第三方渠道APP获取需要结算的订单信息,然后激活医保收银,用户通过收银台选择。 支付账户并提交付款。

其中,国医保APP是医保移动支付绑定卡的唯一渠道。 激活电子凭证后,用户可以在国医保APP上绑定银行卡。 绑定的银行卡可作为借记卡用于医保结算中个人现金支付。 。

本步骤中,医保移动支付中心会判断支付金额是大还是小。 如果金额较大,需要进行人脸验证; 如果金额较小,可以直接输入医保电子凭证密码进行认证。 认证成功后即可完成支付。

移动支付终端机_新中付移动支付终端_移动终端支付方式

因此,就整个支付流程而言,医保移动支付并不涉及支付宝、微信等传统的“刷脸支付”。 支付需要连接医保移动支付中心,“刷脸支付”仅适用于医保结账柜台大额身份认证。

在获得结算单之前,用户实际上有多种不同的方式购买医疗和药品,包括使用身份证、实体社保卡、医保APP、银行APP、定点医疗机构APP、第三方支付机构APP、互联网等。药品。 机构等

用户使用身份证、实体社保卡就医、购药时,需要使用线下“终端设备”,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三类医保终端。 由于医保局目前全面推广电子医保凭证开通和使用,用户使用身份证、实体社保卡就医、购药时,需要开通并激活电子医保凭证,而激活电子医保凭证的步骤需要使用终端“刷脸”功能。 这就是为什么25号文规定三类医保终端需要具备人脸识别技术功能。

(身份证和实体社保卡使用流程类似)

通过医疗保险应用程序和银行应用程序等合作机构应用程序的流程相对相似。 他们都是利用定点医疗机构的自助或专用设备扫描医保电子凭证二维码,确认参保人身份,发起结算,然后返回上述页面。 文中提到的“医保混合缴费”流程。

此外,用户购药后还可以在第三方支付机构App中调用医保电子凭证,指定医疗机构发起结算后,可以选择现金、信用卡或第三方支付机构App进行结算。通过窗口付款。

因此,就目前保单文件涉及的医保终端而言,所谓医保“刷脸”只是开通“医保电子凭证”阶段的刷脸身份认证贯穿医保、药品购买全过程。 500余笔大额医保移动支付中的“人脸识别”实际上是通过用户自己的手机APP完成的。

未来的医保移动支付是否会与支付宝、微信的刷脸支付融合尚不得而知,但目前来看,医保移动支付显然不仅仅是“刷脸”那么简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