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诗困境
如今,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比例显著增加,导致家长和孩子们对古诗词的学习感到越来越紧张。众多孩子在学习诗歌时往往各自为战,教材中的诗歌一篇篇独立,孩子们的学习也是零散的。以《咏鹅》和《静夜思》为例,孩子们虽然都能背诵,但往往难以将这两首诗联系起来。这种零散的学习方式,使得孩子们难以建立起完整的诗词知识体系。
独特主题编排
《诗词大发现》这本书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围绕16个主题展开,将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部编内容与经典古诗词相结合。在第一册中,它挑选了大家熟悉的诗人,并对其生平进行了梳理,将他们的诗词串联起来。比如李白的诗作,充满了豪放不羁的气息,与他四处游历的经历紧密相连。孩子们在了解了诗人的故事之后,再去阅读诗歌,便能更好地领悟诗词的内涵。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摆脱了零散的学习状态,对阅读和学习诗词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创意内容呈现
书中展示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它包含了一个功能全面、内容丰富的苏轼生平图,将苏轼所处的时代、游历过的地点以及他的诗词创作背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把握苏轼的创作脉络。例如,书中通过讲述“三苏”前往汴京参加科举的历史事件,引导孩子们在历史背景中理解诗词。此外,书中还以现代口语的形式,轻松地介绍了诗人的趣闻轶事,从而缩短了孩子们与诗歌之间的距离,就像在谈论杜甫与李白之间的友情一样,让诗人显得更加亲切,仿佛成为了孩子们的朋友。
融合多元知识
在介绍送别诗的篇章中,书中提到了从古至今交通工具的演变。古时候人们可能骑马或乘船送别,而如今则是汽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此外,书中还附上了地图,这样孩子们在学习诗歌的同时,也能顺便掌握地理知识。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例,通过学习这首诗,孩子们了解到从长安到西北凉州的路线,这样的多角度知识有助于孩子们的有效学习,避免了单纯的死记硬背。
助力轻松学习
每册书的末尾都汇编了该册中的全部古诗词,并附上了相应的背景知识、关键词汇以及注释说明。孩子在复习时可以便捷地查找到所需信息,例如,《望庐山瀑布》中的“三千尺”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阅读这样的注释,孩子对诗歌的理解会更加深入。此外,每个主题都提供了学习建议和思考题目,对于有进一步学习需求的孩子来说,这些内容可以帮助他们寻找到更专业的学习资料。
介绍古诗元素
第三册内容涉及古诗中常见的要素,比如楼台、流水、明月、飞鸟等。楼台在诗中或许寓意着孤独,也可能象征着昌盛;流水则常常象征着忧愁。这些元素在诗中的运用,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此外,还会介绍诗词的发展历程和韵律规则,使孩子们能够理解从古风到律诗、绝句的演变过程,从而对诗词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
是否曾因孩子学习古诗而感到困扰,是否考虑过为子女挑选《诗词大发现》这套书籍?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您的看法,若觉得文章有益,不妨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