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过去的20年间,面对“少屏”难题不断受到考验,显示屏的进口费用逐年攀升,引发了公众的忧虑。然而,时至今日,我国显示产业已取得显著成就。下面,我们将共同回顾其发展历程,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产业起步之痛
我国显示产业在起步阶段面临了不少困难,显示器面板成为了第四大进口商品,每年进口显示屏的花费几乎达到500亿美元。当时,我国的技术实力还不够强大,不得不依赖进口,而且外国企业趁机在国内市场提高了屏幕售价。尽管如此,仍有大量消费者争相购买,这说明我国显示产业迫切需要迅速发展。
发展趋势见证
随着时间的流逝,各种新型屏幕如4K/8K电视、柔性显示屏等接连问世,这一系列变革展现了显示产业的未来走向。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我国生产力的显著提升,我们不再单纯依赖进口,而是逐步掌握了核心技术,自主制造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这一切都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超越发展成绩
乔跃山,作为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的领导,指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在过去十年经历了从全面落后到超越发展的巨大转变。疫情期间,全球对远程会议、远程教育和居家娱乐的需求急剧增加,使得全球显示面板的出货面积大幅增长。在这一轮产业升级中,我国表现尤为抢眼,特别是在技术研发和生产规模上,我国企业取得了持续的突破。
企业创新突破
我国电子制造业实现了明显的进步。2017年,京东方实现了第六代柔性显示器的批量生产,这一突破打破了韩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市场独占。这一突破不仅增强了我国显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激励了众多企业增加研发资金的投入,进而促进了产业技术的不断进步。
产业集聚发展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建议,新型显示产业应着重推动集中式的发展模式。到了2020年,我国显示产业在上下游企业间的合并与重组动作显著增加。以合肥市为例,该市液晶面板的出口比例几乎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十分之一。今年前五个月,平板显示和电子信息产业增速迅猛,达到了42.2%。这一增长得益于产业的集中发展,其规模效应和协同进步表现得尤为明显。
上游配套良机
近期,产业上游的配套项目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2020年,我国在本地化配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关键材料的本地化配套比率已升至54%。去年,大约有20个上游配套生产项目被纳入规划或正在进行施工,总投资额达到了300亿元人民币以上。装备的应用领域已从边缘拓展至核心地带,一些关键装备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显著进展,这一变化也为材料与设备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显示行业未来充满希望,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搭建显得尤为关键,相关的软性环节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关于哪种显示技术有望成为未来的主流,我们期待您的见解,欢迎您留言关注。同时,恳请您点赞并转发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