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信用卡历史和付款

2024-01-09
来源:网络整理

央行发布的《2024年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及借记卡和贷记卡使用数量已达766张百万,人均信用卡及借记卡和信用卡数量有所增加。 至 0.55 件。

这是官方数据。 以14亿人口为分母,人均数字为0.55。 鉴于中国发展不平衡状况严重,平均数据往往经不起推敲。

因此,分母一方被高估,分子一方被低估,导致一般信用卡持有者的人均数量过少。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2024年研究报告给出的计算结果为:1.76。

▼中金公司数据

无论是人均0.55还是1.76,都说明信用卡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巨大市场。 这篇文章大约7000字,花了几天时间完成。 希望大家看完之后对信用卡有更深入的了解。 了解并对支付行业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1950年

信用卡的由来

20世纪50年代,麦克纳马拉在美国曼哈顿的一家餐厅用餐。 他的钱不够,只好打电话给妻子送钱。 这让他感到非常尴尬,于是他组织了“鼎莱俱乐部”(英语:Club)。 会员可携带就餐签账卡到27家指定餐厅记录消费,无需支付现金。 这是信用卡最早的原型。 。

自 20 世纪 50 年代 Club 发行第一张签账卡后,支付卡开始演变为如今的信用卡。

▼世界上最早的信用卡雏形

只要加入大来俱乐部,就可以获得一张会员卡,并用该卡在会员商店购物。 商户每月与俱乐部进行对账结算,免去了与每位顾客结算的麻烦,消除了消费者违约的风险。

对于消费者来说,只需一张卡,就可以在所有大来指定会员店“先买后付”,无需在每家店登记个人身份,提高了购物体验和效率。

1958年

第一张现代信用卡

在信用卡的历史长河中,1958年是全球信用卡行业发展史上关键的一年。

这种纸卡由美国银行于 1958 年推出,可以被认为是第一张现代信用卡。 它的最高限额为 300 美元,也是第一张提供循环信用的信用卡。

信用卡最大的创新在于允许持卡人延期还款。 对于银行来说,晚还款的好处是持卡人必须支付高额利息。

美国银行的信贷结构将会员卡变成了一项有利可图的小额高息贷款业务,许多人利用这一点来申请会员卡。 一年之内,该卡迅速发展并扩展到加州的主要城市。

但随着发卡数量的增加以及经验和风险控制的缺乏,出现了大量消费者违约的情况,峰值时有22%的消费者未能支付欠款。 这导致美国银行第一年损失 2000 万美元(今天约为 1.7 亿美元)。

看到美国银行早期的亏损,其他持观望态度的银行都远离了这项业务。

三年后,当美国银行实现其计划盈利时,其竞争对手已经无法赶上。 看来伟大是通过努力取得的。 没有这些年的积累,就没有现在的VISA。 。 。

同年,为了给顾客提供更多的选择,美国运通( )发行了旅行和娱乐信用卡。 这就是美国运通百夫长高端卡提供丰富旅行福利的开始。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美国运通在全球已发行1.1亿张卡。

同样是在1958年,成立于1919年的希尔顿集团将其旅游娱乐卡更名,并与希尔顿、Club一起成为三方清算卡组织的代表。 不料! 希尔顿也曾经打牌。

后来由于业务发展失误,不断出现亏损。 于是在1965年,曾经与大莱、美国运通相媲美的希尔顿卡被花旗集团收购,结束了它的生命。

这里还有一件事:美国运通在2024年获得中国银监会许可,成功获得清算牌照,并与国内主流银行联合发行信用卡。 许多卡优惠包括希尔顿优惠。

1966年

美国银行扩大全国业务

当时有规定:美国国内银行只能在一州经营,不能跨州开展业务。 这项规定的制定有其历史原因:

当时,美国所有国内银行都是私营的。 一些小银行过去以高利率吸收跨州(省)存款。 由于这些跨省经营的银行管理不善,引发了恐慌和挤兑。 最终,银行破产,人民受苦。

只在一个州开展业务的限制太多。 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拓展业务,美国银行提出了代理特许经营模式。 基本想法是:美国银行可以简单地建立一个联盟,其他州的银行自愿加入。 让联盟下的兄弟(银行)在其他州开展银行业务,其他银行将成为美国银行的代理商,避免与美国银行直接竞争,同时发行时加上美国银行的标志牌。

1968年

VISA的前身

VISA的前身是美国银行的支付业务部门,是平衡其他成员银行的产物。

如上所述,加入联盟的银行每月与美国银行进行结算,从而实现跨银行消费。 无论在美国哪里,消费者只要看到有招牌的商店,就可以进去刷卡购买商品。

1968年,美国银行与联盟中的其他银行一起创建了一家名为Inc.的公司,专注于支付清算系统的开发和维护。 当时提出这个建议的人是Dee Hock,他被认为是VISA的创始人。

支付卡是什么意思_支付卡怎么解除银行卡_和卡支付

这家伙的故事非常传奇,需要讲给大家听。

毫不奇怪,他1929年出生于美国犹他州。然而,他的工作经历却丰富多彩,可以简单概括为:

不到16岁的他就开始在罐头厂当污水倾倒工,后来又从事过奶牛场男孩、搬运工、屠宰场工人、农场农药喷洒工等不同的蓝领工作。

不到30岁的时候,他迎来了转机,进入了金融行业。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他于1973年成为Inc.(VISA的前身,1976年更名为VISA)的老板。

1984年,霍克离开了自己创办的VISA,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世间万物运行的本质问题,过着自己梦想的“田园生活”。

经过十年的思考,他创造了一个新词——(洗牌),并创立了“洗牌联盟”组织。 他也是麻省理工学院组织学习协会的发起人之一。

这个人的故事远不止于此。 他也看好比特币,这里就不多说了。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VISA在全球已发行卡34.7亿张。

1969年

万事达

1969年,其他未加入美国银行联盟的银行联合起来,组织了一个名为“联盟”的联盟。 这种去中心化的方式一推出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经过多年的发展,1979年,万事达卡正式成立。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万事达卡在全球已发卡26.5亿张。

同年,IBM 制定了磁条标准,最终在国际上得到采用。 该标准允许信用卡使用磁条在全球范围内传输卡信息。 这项技术也为信用卡的全球化铺平了道路。

1985年

中国第一张信用卡

毫无疑问,我国在支付领域落后于欧美国家。 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创新,它在某些领域(第三方支付)已经赶上什至超过了别人,开始占据领先地位。

我国第一张信用卡可以追溯到物资匮乏的计划时代。 。 。

当时,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都需要凭券配给。 粮票、面票、鱼票等是购买商品的凭证。

1993年,国家宣布放开粮油购销政策,票据时代结束,距今仅28年。

1985年,中国银行微信分行正式发行中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 这张薄卡不仅引入了预付费模式,也迎来了中国信用社会的到来。

这款可签名消费的塑料卡已向中国银行微信支行的200名员工试发。 虽然只是用于支付工资,但仍然迈出了在中国大陆发行信用卡的第一步。

1985年6月,“中银卡”向公众开放。 首月发卡454张,形成了由银行、商户、持卡人组成的中国大陆信用卡初级产业链。

到2024年,经过36年的蓬勃发展,全国信用卡、借记卡使用量将达到7.66亿张(不包括花呗等互联网衍生品)。 各家银行从一开始就开始争夺地盘。 向精耕细作发展,注重用户忠诚度和贡献度。

2024年,越来越多的银行将打出“温暖升级”的大旗。 在可预见的将来,国内信用卡已经进入现有市场。 如何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开辟新的扩张轨道,是银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问题。

2002年

云闪付的诞生

上一篇文章讲了VISA的诞生,云闪付在中国扮演着这个清算角色。

在云闪付出现之前,银行之间的数据是不打通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有工行卡,就只能去工行ATM机取款。 招商银行不会放过你的。

后来在央行这个老大的领导下,2002年成立了云闪通,打通了银行之间的数据。

持工行卡可以到国内任何银行的ATM取款,但跨行时会产生手续费。 该业务也是云闪付的业务范围之一。 此外,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POS机取款、银行转账、信用卡购物等,都是云闪付在背后支持的。

到2024年底,全球银联闪付卡发行量将超过90亿张。 毫无疑问,银联闪付是全球发卡数量最多的卡组织。

2024年

美国运通在中国取得突破

2017年,美国运通与连连集团共同成立中华通(微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中​​华通公司)。

和卡支付_支付卡是什么意思_支付卡怎么解除银行卡

2024年,央行向公司发放牌照。 这也是继云闪付之后我国颁发的第二张清算业务牌照。 美国运通成为首家在华获得银行卡清算业务牌照的外资卡组织。

▼美国运通历史悠久

美国运通公司成立于1850年,最初从事快递业务。

▼1918年美国运通来到中国大陆

▼1999年美国运通百夫长黑金卡诞生

美国运通卡与万事达卡、VISA、云闪付等其他卡组织不同,它们不直接发卡。 它们与其他银行合作发卡,并承担卡组织自身的清算职能。

美国运通不仅是一个卡组织,也是全球一些国家的发卡银行,如美国​​、加拿大、香港、中国等地区。

现阶段,国内美国运通正在与各家银行紧锣密鼓地合作推出美国运通信用卡。 通过支付宝和微信,国内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在线支付,持续巩固其在全球信用卡中的地位。

至于大家关心的美国运通是否会在中国独立发卡,目前还没有时间表。 但可以肯定的是,凭借美国运通强大的高端商户覆盖和出行优势,国内持卡人将有更多的选择,享受更丰富的权益。

为那些东西付钱

当消费者成功申请信用卡后,发卡组织如何运作? 它起到什么作用呢? 这里我们不能绕开银行卡行业的“四方模式”。

四方模式是现在大多数银行卡清算机构的玩法(当然也有三方模式)。 银行卡支付行业主要参与者由以下几方组成:

持卡人(消费者):我使用银行卡进行购物

商户(卖货):我从我的银行卡收钱,也给你的银行和卡组织付款。

收单银行(可能与发卡银行是同一家银行):我是商户的开户银行

发卡银行(可能与收单银行是同一家银行):我是持卡人的开户行,该卡是我发的。

卡组织(VISA、等):以上支付结算信息流程都是在我搭建的网络上完成的。

从卡组织的角度来看,其清算网络本质上是为四方提供服务:持卡人、商户、收单行、发卡行,所以所谓的“四方”就是这四方(当然,有时收单银行和开证银行是同一家银行,但银行有多重身份)。

使用银行卡购物时,一笔钱是如何从持卡人卡转到商户卡的? 简单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持卡人在商户刷卡购物时,实际上要经过以下流程: 1、持卡人在商户刷卡购物并付款。

2、收单银行通过POS机接收银行卡信息,向收单机构申请收款。 3、收单银行(或机构)要求VISA获得发卡银行的支付许可(授权)。 4、VISA向发卡银行提交支付信息(即银行卡信息),请求支付授权(许可)。

5、发卡银行授权商户向持卡人收取款项。

6、发卡行将款项结算给收单银行(商户开户银行),然后收单银行将货款存入账户。

以上是典型的四方支付流程(持卡人开户银行与商户开户银行为同一银行,则为三方支付流程),

至此,一个支付闭环就完成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支付过程中,商户需要分别向发卡机构、卡组织和收单银行支付消费的服务费。 人们为商家提供服务怎么可能有趣呢?

各级卡组织信用卡

作为消费者,您与发卡机构有直接联系。 通过发卡机构享有银行权益是吸引消费者申请信用卡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发卡机构提供的权益外,卡组织还会给予用户一些额外的权益()。

每个卡组织都有自己的卡等级,每个卡等级对应不同的权益。

毫无疑问,信用卡等级越高,享受的福利就越好。 以卡组织的顶级卡为例,按照福利的丰富程度,排序大致是这样的(综合排名,其实按照申请卡的难度,也可以这样排序):

百夫长黑金>无限卡>世界终极=钻石>御尊卡(中信已在国内发行一张)

这里就不介绍卡组织的各种权益了。 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会单独写一篇文章。

第三方支付

说起第三方支付,大家好像都知道自己不是天天用支付宝和微信吧?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确实是行业内非常有代表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但现在它们不完全是第三方支付公司,都可以称为金融集团。

全球使用最广泛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8年的美国公司。

有趣的是,2002年上市并以15亿美元出售给eBay后,遗憾的是其大部分关键员工都离开去创业。 由此,它成为硅谷历史上创业者数量最多的公司。 这些离开的人被称为“黑帮”。

▼来自:过去和现在

通过看看“黑帮”的成员,我们清楚地知道这些人在互联网历史上非常重要和强大。 现在看来,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佬。

一个典型的人物是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他最近对比特币的推动已经成为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通过特斯拉购买了价值 15 亿美元的比特币)。

马斯克于 1999 年创立了一个网上银行软件平台,后来与竞争对手合并并重新命名。 后来它于 2002 年被卖给了 eBay,马斯克获利 1.8 亿美元。 2003年,马斯克用少量资金创立了特斯拉。

马斯克的故事确实很精彩,我们暂时不讲。

回到中国,我们来谈谈支付宝。

支付宝是中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 支付宝最初是为了解决淘宝网上交易的安全问题而设立的功能。 该功能首先采用了“第三方担保交易模式”,随后快捷支付、二维码支付、余额宝、VR支付等多项功能均为全球首创。 支付宝已经从一个简单的支付工具发展成为今天的蚂蚁金服。

支付宝由阿里巴巴于2004年12月推出,并不是中国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 微信资本和微信欢讯均早于1999年成立,是中国最早的第三方支付公司。 由于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缓慢,这两家公司的影响力一直有限。 直到在淘宝强大平台的影响下诞生的支付宝,第三方支付才得到迅速发展。

关于互联网连接的那些事

云闪付是国内线下收单市场的主导者,以根正妙红为龙头。

网联的成立是以云闪付为代表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与非金融第三方支付机构相互妥协的产物。

云闪付是银行卡互联通道,网联是第三方支付互联通道。

网联主要负责非金融机构网上支付转账业务。 其本质是改变以往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的交易转账和清算模式,改为首先接入网联平台的支付机构,网联平台统一。 与各种银行和金融机构建立联系。

▼图片来自知乎诗词、星空

在出现之前,第三方支付公司自行与各银行开放数据接口,并承担了小云闪付的责任。 监管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虽然第三方支付机构有监管规定对其进行约束,但无法直接获取数据进行监管,不属于国家监管范围。

通过互联网连接,第三方支付数据纳入央行监控,避免了此前第三方支付无监管的状态。

通过网链平台的股份比例,我们可以看出网链的属性。 网联一共投资了20亿,其中支付宝和财付通各占10%左右(这两个是老板,所以要给面子),央行系统占30%左右,有44家股东,其中第三方支付机构38家。

诸如费率之类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目前信用卡支付费率为0.6%,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费率为0.38%。 为什么是这样? 这些费用是向商家收取的,而不是向我们消费者收取的。

举个例子,假设你在牛牛超市消费了1000元(牛年,起个比较牛的名字:牛牛):

那么牛牛超市到底想把钱花在哪些服务上呢? 附上两张图,让大家一目了然。

▼卡消费率

“721”费率共享

▼扫描二维码(支付宝或微信)消费率

通过上面两张图,你应该明白为什么商家在结账时更喜欢用现金而不是信用卡了吧?

当然,并不是所有商家都要缴纳服务费,有些医院、福利院等机构是没有收费的。

最后总结

写到这里就结束了。 希望大家通过这篇文章能够明白:

信用卡的发展历史已有70年,其使用功能逐渐丰富。 从最初的信用消费到现在的权益、储蓄、信用额度等属性,很多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用卡,即使是在最近几年。 2017年,第三方支付(微信、支付宝)方兴未艾,蓬勃发展。 很多消费者仍然把信用卡当作生活必需品,因为合理使用信用卡可以给他们带来很多好处,比如积分返还、权益属性(低价酒店、接送女士等)、贵宾室等。旅行等)。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以在这里找到:

参考:

移动支付网络

品湾

签证的历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