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已有一年时间,其在移动支付领域的表现并不突出;同时,其绑定的3000多万张卡片数据是否已经失效,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自苹果进入中国市场已有一年时间,但公司并未公开其业务进展的具体情况。仅在产品上线首日,有超过3000万张银行卡与之绑定,这一信息被公布后,便鲜有其他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公布。因此,外界对于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感到困惑,无法确切了解其业务是持续增长还是遇到了难题。
在移动支付领域,美国与我国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局面。根据波士顿零售合作伙伴的调查报告,在美国,苹果支付已成功超越了贝宝,跃居市场首位,大约有22%的商家计划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接入这一服务,另有11%的商家预计在1到3年内加入,有望在两年内成为当地的领头羊。然而,在我国,尽管初期绑卡数据表现不错,但后续的发展却显得平淡无奇。
国内两大支付巨头微信和支付宝在移动支付领域展开激烈角逐,自带一定的关注度。例如,支付宝的“双12”活动、微信的“无现金日”等,都在市场上掀起了一波波热潮。即便是与星巴克等品牌合作这样看似平常的消息,也能迅速吸引公众目光,被视为支付市场竞争加剧的标志。而苹果公司在这方面似乎缺乏这样具有影响力的推广活动。
苹果对本土化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一些商家在访问中国官方网站寻求支付服务帮助时,发现点击查询页面链接常常会跳转至英文页面,这对大多数中国商家来说,学习成本过高,增加了他们使用苹果支付系统的难度,同时也对其在国内市场的推广造成了阻碍。
苹果支付缺乏补贴和优惠活动,适用场景也十分有限。相较之下,微信和支付宝作为国内互联网领域的两大巨头,在支付领域的竞争策略丰富多样。比如,微信支付与星巴克联手推出优惠券活动,支付宝与中国联通合作开展扫码换流量活动,小米Pay还支持使用虚拟公交卡功能,这些都是苹果支付所不具备的。
往日的合作伙伴银联与各家银行,对苹果支付的看法有了新的变化。在去年年底,银联推出了二维码支付的新标准,并积极推广银联钱包。尽管“云闪付”的推广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然而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相当庞大,银联的市场份额仅有0.91%,这一数据促使他们下定决心,加大力度推广自家的二维码支付服务。原因在于,苹果支付需要依赖硬件终端的改造,这使得商户的成本大大增加。
苹果在我国移动支付领域遭遇了不少困难,众人都在猜测苹果是否能在支付领域实现逆转。不妨留下您的看法,点击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