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将退出App并恢复鉴赏功能:有什么区别?

2024-01-09
来源:网络整理

微信向用户发布1.0测试版。 该版本只有即时通讯、分享照片、换头像等简单功能。

2011 年 5 月 10 日

微信发布2.0版本,新增语音对讲功能。

2012年3月

微信用户数突破1亿。

2012年4月

推向国际市场的英文版微信更名为“微信”。

2012年8月

微信公众平台上线。

2013 年 10 月 24 日

微信拥有超过6亿用户。

2014 年 1 月 4 日

微信在其产品中增加了打车功能。

2014年1月

微信理财上线。

2014年3月

云服务公众号_陌上云端微信公众号_微信公众号云端报告

开通微信支付功能。

2015 年 1 月 21 日

新版微信增加了“发红包”等功能。

2017 年 1 月 9 日

微信小程序上线。

1月15日,微信创始人、腾讯高级副总裁张小龙亮相微信公开课Pro版。 屏幕右侧,他现场演奏《跳一跳》,得分超过900分。 他说自己现场太紧张,平时得分都在6000多分。 现场“跳”的背后,是张小龙对微信小程序寄予厚望,希望用它撬动线下生活。 腾讯此前投资了永辉,新零售当然也是线下生活的重要场景。

张小龙还公布了微信接下来针对内容创作者的两大重要策略,即将推出公众号App,以及恢复点赞功能,这些都会倾向于对作者进行点赞。

低调的张小龙在公开课上多次提到“线下生活”。 在他看来,互联网可以帮助人们把生活搬到网上。 用户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手机上,微信帮助用户实现网络生活。 下一步,微信将探索线下。 这是张小龙为微信下一步找到的路径。

将会推出什么样的公众号App?

张小龙昨天在公开课上宣布,微信下一步对内容创作者有两个重要策略:即将上线公众号APP,以及恢复点赞功能,对作者进行点赞。

张小龙透露,微信公众号之前做了一个App,但还没有发布,还没有达到预期。 该应用程序现已基本完成,可能很快就会向公众发布。

据一位使用过微信公众号App内测版的用户表示,他对App总体满意。 做成独立的App后,用户可以更快捷地留言、评论,进行查询、反馈,与用户互动。

信息流推送逐渐流行。 除了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APP外,移动互联网时代,四大门户的新闻客户端也在改革信息流推荐,根据用户画像和用户数据匹配内容推荐顺序。

控制着9亿多用户的微信也面临着信息流推送的选择。

张小龙感到惊讶的是,前段时间很多人在讨论订阅号是否应该做信息流,并询问现场观众,你们认为应该做吗?

陌上云端微信公众号_云服务公众号_微信公众号云端报告

“其实我们并没有想过把订阅号作为所谓的信息流,订阅号只是大家订阅的集合。我们的想法是提高一个用户对所有订阅的东西的阅读效率,并提高用户订阅的所有东西的阅读效率,如何找到它,找到重点?这就是我们想做的,但最终大家都认为订阅号本身应该是一个所谓的信息流”。 张小龙表示,这是两个不同的事情。

“新”鉴赏功能有何不同?

此前,iOS上的微信公众号在文章底部有公司奖励功能,苹果认为这不符合规则。 去年4月19日,微信团队宣布关闭iOS版微信公众平台的鉴赏功能,但等其他版本不受影响。

次年8月,苹果CEO蒂姆·库克与腾讯董事长马化腾在美国苹果总部就升值等事宜进行会谈。 9月18日,苹果发布新规则,允许用户在不使用“应用内购买”的情况下向其他用户赠送礼物。 但奖励界面需要修改,否则将被视为个人消费数字内容和服务。

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表示,在赞赏方面,2017年他和苹果做了一些很好的合作。可能是红包、赞赏等一些行为更有中国特色,所以像苹果这样的早期公司可能不会能够欣赏它。 这个功能。 后来经过一番协调,双方达成了共识,微信很快就恢复了“鉴赏”。

与苹果的配合也给微信带来了思考。 张小龙开始反思,是应该给公众号点赞,还是直接给背后的作者点赞呢? 这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过去公众号体系缺乏作者要素,未来作者体系需要转型。 张小龙表示,新改版中,赞赏将针对作者,而非公众号。 未来,在公众平台上,作者将成为独立专栏; 一个作者可以为不同的账户做出贡献,该作者会受到更严肃的对待。

小程序到底想做什么?

事实上,跳一条只是小程序的一种。 这款轻游戏的意外爆发确实出乎张小龙团队的意料,但却是一次很好的小程序普及。

“交一条不是真正的游戏,它只是小程序的一个实验。” 张小龙说道。

据官方信息,目前微信小程序日活用户数已达1.7亿,已上线小程序58万个,企业和个人开发者超过100万。

在张小龙看来,小程序代表了一种表达方式。 未来一切都包含信息,小程序只是信息的组织和载体。 小程序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玩游戏、获取信息,而是代表你接触到的一切、背后的信息以及获取它的方式。 我们希望小程序能够成为万物表达的语言,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

这是张小龙对于小程序简单功能的表述。 微信有最好的机会。 历史上,很多公司都试图通过轻量级的方法让人们更好地获取信息。 微信作为跨平台信息的基本组织形式,可能比手机厂商更有优势。

微信会对小程序实施集中导流措施吗? 张小龙表示,微信希望成为一个基于去中心化的更大平台。

当小程序刚出现时,有些人认为小程序是为了杀死应用程序而设计的。 那么小程序和APP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张小龙表示,两者是不同的应用组织方式。 小程序并不是要取代App; 相反,它们是为了丰富App的很多场景,让App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用户下载应用的门槛太高,小程序的接入让用户可以看到得到什么,而不是提前下载应用。

微信公众号云端报告_云服务公众号_陌上云端微信公众号

张小龙还提到了跳一跳插件的问题。 他认为,插件行为违反了系统规则,微信与插件的对抗永无休止。

如何保护用户隐私?

在公开课上,张小龙还谈到了微信隐私保护问题。

他说,他要感谢当时的托尼(张志东,腾讯创始人之一)。 他表示,从安全角度考虑,最好不要保存所有聊天记录。 从那时起,微信就一直坚持系统设计是不保留用户的聊天记录的。

“当然很多用户会质疑微信,说我们连这样的云同步能力都做不到,但我们也只能苦笑,因为我们认为,从保护用户隐私的角度来说,不存在用户聊天记录的事实“系统里是最安全的。”张小龙说道。

2017年8月15日,腾讯副总裁丁克向新京报记者明确表示,微信的价值取向从不涉及用户互相聊天,并明确微信不会读取或分析聊天记录。

线下生活如何安排?

低调的张小龙这次多次提到“线下生活”。

在张小龙看来,互联网可以帮助人们把生活搬到网上。 用户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手机上,微信帮助用户实现在线生活。 下一步,微信将探索线下。 这是张小龙为微信下一步找到的路径。

微信也曾提醒用户放下手机,多认识一些朋友。

张小龙说微信是在帮助人们在线生活,但现在他对此表示怀疑。 很多人即使在国外旅行,周围有美丽的风景,也会低头看手机。 人们越来越受到手机的控制。 进一步思考,大脑与手机相连,其他经历就变得不重要了。

对于微信的下一步,张小龙表示,“做线上的反面,探索线下的事情。微信刚出来的时候,是探索线下的,附近的人都是探索者。现在,我们希望引起更多的关注(用( Yu)探索线下生活。2018年进行新的尝试,探索精彩的线下生活是我们下一步尝试的方向。”

微信找到了线下场景两个强有力的切入点:小程序和微信支付。 新零售也成为线下场景的切入点。

“看似你看到的是微信对线下场景的渴望,但实际上系统中并没有那么强的细分。为什么要关注线下,因为那是最常见的场景,不仅仅是电商,用户喜欢用微信支付,走到哪里微信就陪着。”微信支付副总裁耿志军告诉新京报记者。

新京报记者 刘苏红

新浪科技公众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