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表的使用及读数方法,你了解多少?这里有详细介绍

2025-05-17
来源:万象资讯

1、不用估读。

计时器仅需0.1秒便能转过齿轮,而这一时间短至无法精确测量,因此无需对停表读数进行估算。

此表采用频率较低的游丝摆轮振动系统,借助发条和锚式擒纵机构来补充能量,通过齿轮系统推动指针来显示分秒,并且配备了专用的启动和停止装置。

扩展资料:

停表读法的基本资料:

实验室中广泛使用的计时设备包括机械式和电子式停表,这两种停表是我们在进行实验时不可或缺的测量工具。其中,电子停表的精确度非常高,能够精确到0.01秒。

在读取机械停表的数值时,需单独辨识出分(小盘部分,一圈代表15分钟、60分钟,偶尔也有30分钟的,这一点需要特别指出)和秒(大盘部分,一圈等于30秒或60秒),然后将这两个数值相加得出总时间。

停表读数:

小盘通常分为30刻度和60刻度两种类型。在30刻度型中,每一小格代表0.5分钟;而在60刻度型中,每一小格则对应0.25分钟。

大盘上,每一个循环对应30秒,共有60个主要刻度。在这两个主要刻度之间,分布着5个较小的刻度。因此,每个主要刻度代表0.5秒,而每个小刻度则代表0.1秒。这一精确度正是停表能够达到0.1秒精确测量的原因。

小盘的分钟数与大盘的秒读数相加得到读数。首先读取小盘的数值,该数值以分钟为单位。观察显示屏上的数据,可以了解到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在读取时,需注意指针指向的是哪一半分钟。

继续观察大盘的读数,该读数的计量单位为秒。若读数处于前半分钟,则显示为0至30秒;而若读数位于后半分钟,则显示为31至60秒。

学好初中物理的方法:

机械停表_机械停表读数方法_停表精确度0.1秒

物理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要想学好它,不仅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而且必须具备出色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众多学生普遍觉得物理学习颇具挑战。然而,只要我们能够深入了解物理学的本质,并采取恰当的学习策略,完全有可能将物理学科掌握得游刃有余。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基础知识涵盖了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首先是基本概念,也就是定义;其次是基本规律,亦即定律;最后是基本方法。

①基本概念的学习

物理学的基础在于对概念和术语的精通,唯有如此,方能深刻理解问题的核心所在。掌握物理概念的方式共有五种:

1、分类法:

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类整理,识别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与差异,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可以被划分为四个不同的类别。

①概念的物理量是几个物理量的积,例如:功、热量.

概念指的是若干物理量之间的比率,例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以及效率等。

概念反映了物质的特性,诸如密度、比热容、燃烧热、熔化点、沸腾点、电阻性以及摩擦因子等。

④概念没有定义式,只是描述性的,如力、沸点、温度。

2、对比法:

此方法适用于学习那些相互可逆的物理量,诸如熔解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有用功与额外功等现象。

3、 比较法:

机械停表读数方法_机械停表_停表精确度0.1秒

通过对比学习,对包含相同字眼的相近概念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它们的共性与差异,并构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对“重力”与“压力”、“压力”与“压强”、“功”与“功率”、“功率”与“效率”、“虚像”与“实像”、“放大”与“变大”等概念进行对比研究。

4、归类法:

把相关联的概念进行分组比较便于形成知识系统。例如:

①力、重力、压力、浮力、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②速度、效率、功率、压强。

③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力的作用线。

④熔解、液化、蒸发、沸腾、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⑤串联、并联、混联。

⑥通路、短路、断路。

⑦能、机械能、功能、势能。

5、要点法:

在学习概念时,应着重关注其中的核心词汇。比如,“重力”这一概念,它指的是因地球引力作用而产生的垂直向上的力量。在这个定义中,“地球的引力”和“垂直向上”是构成该概念的关键要素,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多次领悟。

②基本规律的学习:

物理规律系历经长期不懈探索,从日常生活实践中提炼出的关键性结论,我们必须深刻领悟,强化认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