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第11年:创纪录数字背后的全球品牌与各方大协同

2025-05-17
来源:万象资讯

双11来了!

今天是第11个“双11”,

又是一个刷新纪录的日子。

100亿

200亿

300亿

500亿

1000亿

……

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众多品牌以及涵盖产业链上下游的物流、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客户服务以及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的众多参与者,他们共同实现了大规模的协同合作。

2019年天猫“双11”活动仅用96秒便实现了总成交额突破100亿元,这一成绩再次刷新了天猫“双11”成交总额破百亿的记录。回顾过去,去年这一数字是在2分05秒时实现的,而前年则是在3分01秒,再往前推至2016年,则是耗时6分58秒。

2019年,天猫“双11”活动期间,总成交额一举突破200亿元大关。

2019年天猫“双11”当天,总成交额突破300亿元大关,这一数字远超2012年“双11”全天的交易总额。

2019年天猫“双11”活动期间,总成交额突破500亿元大关。相较之下,去年的成交额在26分03秒内完成,而前年则是在40分12秒内达成。再往前推,2016年的成交额则用了整整2小时30分钟。

2019年天猫“双11”活动在10点04分49秒时,总成交额已达到1682亿元。短短不到半天时间,这一数字便超过了2017年全天的成交总额。相较之下,2018年达到这一成交额则耗时15小时49分钟39秒。

京东在11月11日的首个小时内,交易额同比增长了320%,同时,京东支付的峰值同比增长了327%,而白条的交易额更是仅用10秒钟便突破了亿元大关。

苏宁于“双11”当天的首小时内公布了战况报告。该报告揭示,苏宁易购在该时段内的订单数量较去年同期实现了89%的显著增长。

天猫双11成交速度_支付宝双十一20亿_双11成交额记录

一连串创纪录的数字背后,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品牌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物流、供应链、生产制造、客户服务以及金融服务等参与者的大协同。

在数字经济时代,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商业风貌:消费者的新需求不断涌现,品牌商和生产商据此持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服务商也在不断优化交易环境,以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这一积极的循环机制,持续催生新的消费增长点,成为挖掘内需潜力的关键所在。

“双11”背后的金融力量

在今年的“双11”期间,尽管商家尚未展开行动,但资金支持已经提前到位。贷款资金成为了商家备战“双11”活动的重要保障。

11月5日,网商银行公布《天猫双11贷款报告》,指出本年度“双11”期间,众多中小商家对贷款的需求极为强烈。网商银行及其合作伙伴共同放贷的总额预计将高达300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多数中小商家相信,贷款能够显著提升其商业活动,其中70%的商家认为,支付1元利息能够带来2元的利润回报。

强烈的贷款需求背后,反映出贷款观念的演变。在传统观念中,借款常被视为不光彩之举,唯有陷入困境时才会选择借贷。然而,如今许多人的看法发生了显著转变,贷款已成为他们的经营之道。同时,提供贷款的商家表现同样令人满意,他们展现出了比非贷款商家更为迅猛的增长态势。

金晓龙,网商银行行长,指出:“我国小微企业平均存活期仅为三年,然而,它们通常要到第四年才能成功申请到贷款。若能在创业初期第二年便获得金融扶持,众多企业的命运或许会有所改观。”

今年9月初,在另一平台,京东供应链金融便全面投入到支持京东零售生态商户的“双11”备战中,向商户们提供了融资上的便利。到目前为止,京东数科供应链金融已经为30万家中小微企业和70万个体商户提供了服务,其历史累计放款总额已经达到了6000亿元。

在天猫平台上,今年“双11”期间,共有800万商家加入了活动,他们为消费者提供了花呗分期免息服务以及全面开放的花呗准入政策。此外,这些商家还根据家居、游戏等多样化的消费场景,推出了专属于“双11”的花呗额度优惠。

京东金融APP,作为一款融合支付、理财、消费及生活服务等多重功能的平台,在今年的“双11”购物节期间,携手合作商城生态和线上线下各类场景,通过为期近一个月的全民瓜分10亿元“京贴”活动,引发了用户的极大热情,使得超过2.1亿用户得以享受到“京贴”带来的福利。在这其中,“京贴”成功孕育了约十万个价值4888元的免单奖品,极大地帮助了获奖者轻松清空购物车,即便如此,他们的消费热情依然高涨。

不仅如此,京东金融应用联合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三十余家金融机构,并与近百万品牌商家开展线上线下互动,向消费者提供丰富多样的优惠。此次优惠活动遍布全国三百余座城市,涉及餐饮、超市、便利店、自助售货机以及智慧公共交通等多个领域。在“双11”购物节期间,京东金融应用注册用户数超过2.5亿,同时在苹果应用商店金融类应用下载量排行榜上位居首位。

据相关数据揭示,在今年的“双11”活动首个小时,京东金融的交易额同比激增至320%,而京东支付的峰值同比上涨至327%,同时,京东白条的成交额在短短10秒内便突破了亿元大关。

在“双11”促销活动中,苏宁金融推出的消费分期服务“任性付”给予了消费者“零利息”的优惠,该服务无需抵押,无需担保,且首付为零。此外,对于热销商品,还提供了6期和24期的专属免息分期方案;“任性贷”则赋予了用户提升借款额度的权利,在双十一当天,借款额度最高可以增加至100%。根据最新数据,从11月11日零点开始,苏宁“任性付”在首个小时内,订单量实现了同比增长1.7倍。

科技让“双11”更安全、从容

有趣的是,在备战阶段,尽管“双11”贷款总额累计高达3000亿元,服务商家数量超过300万家,然而网商银行仅派出了20名员工。网商银行行长金晓龙这样阐述:“科技是关键因素,若仅有20名信贷员,难以胜任这项任务,但若是有20名产品经理和工程师,则能够轻松应对。”

金晓龙阐述道,得益于人工智能与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天猫“双11”期间的贷款业务得以高效完成。我们需通过超过十万项指标和一百多个模型来评估商家的经营实力和信用水平,单靠人工来完成这一任务显然不切实际。然而,AI技术的运用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此外,云计算技术的运用还使得我们无需增加一台服务器,就能实现弹性扩展,有效应对“双11”期间的贷款高峰。

此外,凭借科技的助力,网商银行成功将风险成本与运营成本降至极低。正因如此,该行宣布,在今年的“双11”活动中,将为贷款商家提供总计达3700万元的利息优惠。

蚂蚁金服科技团队指出,在“双11”期间,智能风控等全面智能化技术对自动驾驶系统、新型支付手段以及智能客服等领域的应用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另一侧,“京贴”补贴的背后,京东数字科技凭借其一系列全方位的数字科技手段,为这场购物盛宴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确保了“双11”期间京东数科的安全平台能够有效保障交易全程无风险。在大数据风险控制领域,京东数科掌握了超过800个风险模型,在本次“双11”期间,这些模型总共完成了超过亿次的调用。

在“双11”促销活动中,京东数科智能客服的用户服务量同比2018年激增了两倍。凭借AI技术的强大支持,该智能客服成功解答了超过91%的客户咨询,其效果相当于为2000多名人工客服节省了一个月的工作量。

此外,京东数科集团正运用数字科技手段,拓展至更多县域级新兴市场,服务于广大用户。特别是京东数字科技集团在下沉市场打造的综合性实体平台——“小京东”——京东惠民小站,在“双11”购物节期间,通过遍布全国1700个县市的4万个服务站点,为亿万用户提供商品、物流、金融等多元化便民服务。

双11成交额记录_天猫双11成交速度_支付宝双十一20亿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双11”成交额屡创新高的同时,支付峰值和线上交易的高峰也在不断被刷新。截至记者发稿时,天猫的订单峰值已高达54.4万笔每秒,这一数字是2009年首次天猫“双11”时的1360倍,并且被认为是全球流量之最。阿里巴巴宣布,其核心业务系统完全运行于阿里云的公共云平台之上;我国自主研发的飞天云操作系统,成功应对了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流量高峰挑战。

“双11”全球化进程有了新进展

今年,“双11”全球化的征程上,支付宝取得了新的成就。近期,支付宝对外公布,在今年的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中,共有6个不同地区的本地版“支付宝”参与其中,这一数量比2018年增加了2个。

10月24日,距“双11”仅剩18天,支付宝官方揭晓了全球程序员的最新进展:一场依托技术赋能的全球消费狂欢盛宴,即将拉开序幕,进入倒计时阶段。海外已有超过11个国家参与,数千名支付宝全球工程师正以“双11”倒计时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这其中包括了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这六个地区的“支付宝”技术团队。他们精心制定了跨国作战计划,并进行了模拟演练,确保在“双11”这一年度网购高峰日,全球的买家和卖家能够顺利完成全球范围内的购买和销售交易。

“双11”早已从我国本土的一个节日演变成为全球性的消费盛宴。在今年的活动中,全球消费者依然能够通过速卖通、天猫海外等多个阿里集团旗下的电商平台,尽情享受这场全球性的“双11”购物狂欢。

在支付渠道领域,泰国、印尼的DANA、马来西亚的TnGD、菲律宾、孟加拉国以及巴基斯坦,这六个地区居民常用的“支付宝”支付方式,也加入了天猫“双11”的行列。借助“双11”这一年度购物节点的消费习惯培养,有望显著提升当地居民网购时使用电子支付的比率。

借助向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支持,以促进当地数字普惠金融的进步,目前全球范围内已设立9个专为当地居民服务的“支付宝”版本。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6月,支付宝及其众多本地合作伙伴共同服务了全球超过12亿的用户。

历年天猫“双11”成交额一览

在“双11”这一购物狂欢节中,作为策划者的阿里巴巴,其取得的成就始终备受业界关注。

2009年,"双11"购物节应运而生。在这一年的"双11"当天,交易额达到了5200万元之巨。自那时起,11月11日不仅成为了年轻人所熟知的"光棍节",更在电商消费领域获得了全新的意义。

2010年,"双11"的成交额达到了9.36亿元,这一增长速度令人难以置信。平均下来,每秒钟的交易额超过了2万元。181家店铺的销售额超过了百万,电商平台和商铺也纷纷启动了系统升级,以应对"双11"带来的巨大客流。

2011年,"双11"的成交额攀升至33.6亿元。该年度,支付和物流等多个领域因"双11"的火爆而受到考验,同时也促使商业基础设施的完善,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2012年,天猫将“双11”正式更名为“双11购物狂欢节”,该活动的线上成交额高达191亿元。该年度,“双11”不再仅仅是线上电商平台的代名词,其影响力已经从网络蔓延至线下市场。

2013年,天猫的“双11”交易总额攀升至362亿元。在这一年,“双11”活动引入了菜鸟物流,得益于“双11”带来的巨大流量,菜鸟物流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2014年,天猫的“双11”购物节成交额达到了571亿元这一惊人数字。在这场购物狂欢中,74秒内交易额便突破了1亿元大关,而仅仅7小时17分钟后,交易额便成功跨越了200亿元。这一年,“双11”吸引了来自全球217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参与。

2015年,天猫“双11”的成交总额高达912.17亿元,当日系统交易量峰值每秒突破14万笔,而支付宝的交易峰值更是达到了每秒8.59万笔。在这一年,移动端成为了“双11”的主导战场,其交易额占比达到了68.67%。

2016年,天猫的“双11”购物节成交总额突破1207亿元,这一数字再次创造了历史新高。在这一购物狂欢日,线上销售额占据了总成交额的82%,而交易的最高峰更是达到了每秒钟17.5万笔的惊人速度。

2017年,天猫举办的“双11”购物节,其成交总额攀升至1682亿元之巨,同时交易范围遍及全球225个国家和地区。

2018年,天猫的“双11”购物节创下了2135亿元的成交纪录。在这场购物狂欢中,仅用了1小时47分26秒,成交总额便成功跨越了千亿门槛,这一速度比2017年整整提前了7个多小时。

2019年11月11日10点04分49秒,天猫“双11”购物节的总成交额成功突破1682亿元,这一数字超越了2017年天猫“双11”全天的交易额。当天全天累计成交额达到了2684亿元,再次刷新了历史纪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