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要点及育秧关键环节详述

2025-05-21
来源:万象资讯

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它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水稻的机械化插秧技术以其节省人力、物力、秧田面积以及提升产量和收入的显著优势,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减轻了劳动负担,并在全国众多水稻种植区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推广与应用。为了充分挖掘这一技术的潜力,确保机械插秧作业的质量,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环节必须严格控制。

育秧作为确保机械插秧质量的关键环节,是粮食实现高产的基础。在水稻田里,采用密集播种的方式进行育秧。选择床土时,应以肥沃且适中的稻田熟土为宜,经过风化和日晒处理后的土块,其含水率应维持在15%至20%之间。在处理碎土时,需使用直径不超过6毫米的筛子进行筛选,确保土中不含有小石子和其他硬质杂质。床土需进行酸化处理,确保其pH值维持在4.5至5.5之间。播种时需保持均匀分布,一般每盘常规稻种子量在100至110克,而每亩大田的育秧盘数则在40至50盘。同时,每盘床土中还需适量增加肥料,其中氮、磷、钾的含量均为1克。播种前,种子需经历晒干、挑选和药液浸泡等步骤。

秧苗的规格化至关重要,具体要求如下:秧块长度应为58厘米,宽度需为27.5厘米,秧苗高度介于18至20厘米之间,叶龄大约为5叶,且秧苗需健壮且分布均匀,根系应紧密盘结。此外,秧块的长宽尺寸需符合标准,尤其是宽度部分,必须严格控制。秧块需与插秧机的秧箱相匹配,若宽度过大,将无法装入秧箱;若宽度过窄,则可能导致秧箱边缘缺少秧苗,进而造成漏插的情况。秧盘直径约为9寸,其床土的厚度通常需控制在2至2.5厘米之间。土层过厚会导致秧爪难以取秧,而过于薄弱则容易造成秧块松散。对于适合机械插秧的盘秧,其边角需保持端正且直,整体形状应规整且无破损。此外,秧块的水分含量需适中,若水分不足,会增加送秧时的阻力,导致抓秧数量减少;若水分过多,则会影响到插秧的均匀性。在起秧和搬运秧苗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防范秧苗受损,严禁秧块相互堆叠,同时确保取用、运输和插秧的连续性。起秧完毕后,需使用塑料秧盘来装载秧块,运输秧苗时则必须借助运秧架进行。

水稻机插秧作业需确保农业机械与种植技术紧密融合。此作业对土地的整理有较高标准,需保证水田表面平坦,泥土细碎,且土地不宜过于熟化,以免泥沙压苗;整理土地后,需静置一段时间,待其沉淀后方可进行机械插秧。田间水位需适度,水位过深会导致秧苗漂浮,水位过浅则会造成秧苗脱水及机械作业不便。若田面过长或不均匀,插秧完成后,需根据地块的具体情况设置埂来分隔,以利于后续管理。要防止低处秧苗淹死,高处秧苗干死。

首先,对机械的外观进行细致的审查,观察机件是否出现缺失或损坏的情况,同时检查螺栓等关键固定部件是否出现松动;接着,对发动机和变速箱内的润滑油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和数量均达到规定标准。需对移箱器、栽植臂、送秧棘轮及小滚轮、秧箱支承轮、分离销、万向节、深浅调节螺杆、左右链轮箱等部件进行细致的检查;同时,还需确认插秧机的分离针与秧门之间的间距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并确保压秧杆与秧箱底部保持平行状态。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进行解决,防止对插秧作业造成不利影响。

作业前,需对插秧机进行试运行。首先,需按照规定,对需要加油的部位加注足够的润滑油,并对所有注油点进行润滑处理;其次,手动转动工作部件,依据维护检查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复查;接着,启动发动机,以中低速让插秧机的工作部件空转10分钟;最后,结合插秧速度和运输速度,进行30分钟的试车。

情况一: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_机械插秧_水稻育秧关键技术

主离合器手柄连接着两根钢索,一根是离合器钢索,负责连接或断开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另一根是限制浮动钢索,在主离合器分离动作中,它能够限制机体上升或浮动。此手柄位于控制盘左侧,设有“入”和“切”两个操作位置。当手柄向上抬起至“入”位时,发动机动力得以接合;而将手柄向下放置至“切”位时,则能切断发动机的动力供应。接合主离合器时,务必在发动机转速较低时操作,特别是在行走挡位时,这一点尤为重要。此外,在装秧过程中,必须确保主离合器已经分离,且机体未上升。

插秧离合器手柄是操控插秧机械运作与否的关键部件,位于控制盘正中央。该手柄设有“启动”与“停止”两个操作档位。当手柄向上抬起至“启动”档位时,插秧机械便开始工作;反之,将手柄向下放置于“停止”档位,插秧机械便会停止运作。在切断插秧离合器时,务必确保发动机处于低速运转状态。此外,在插秧机倒退操作前,必须先切断插秧离合器。

穴距调节手柄是用于调整插秧穴距的工具。该手柄被安置在插秧传动箱的左前方。它提供了12厘米、14厘米和16厘米三种不同的穴距选择。在调整插秧的穴距时,操作者需要在低速运转插秧机部件的过程中,调整移位器的位置。

情况二:

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需时刻留意各个部位的运动是否顺畅,插秧深度是否适宜,秧苗的纵向输送是否充足,各箱取秧量是否保持一致,确保整体操作符合农业技术规范。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_水稻育秧关键技术_机械插秧

在取秧和运输过程中,必须确保秧苗不受损害,秧片不发生形变。需使用塑料秧盘来装载秧苗,并借助运输架进行搬运。严禁秧苗堆叠或抛掷,实现起苗、运输、插秧的连续性。装秧时,需用手握住秧片叶片部分,轻柔地从秧盘中取出,沾水后小心放入秧箱。秧片的水分应适中,若过于干燥,则取秧时阻力增大,秧苗数量减少;若过于湿润,秧片容易变形,进而影响插秧的均匀性。

在秧门附近出现杂乱秧苗、携带秧苗或分离针卡住无法秧田的情况时,应立即告知驾驶员停车,待故障排除后方可继续进行插秧作业。

耕作通常沿田地长边方向进行,作业时在田边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供插秧机操作,同时在田地的两端也各留有同样宽度的作业区域。完成一圈绕田插秧后,便于机器离开田地并降低人工补种的需求。

⑤在插秧作业时,严禁不停车清理秧门口剩苗和排除分离针带秧。

通过水渠时,需铺设木板以安全通行,切勿硬闯。若车辆陷入,切勿抬起传动部件,应抬起船板处理。在紧急情况下,可在水田轮前方增置一块木板,以便让插秧机自行脱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