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出6张千万元罚单!一年没收超2亿

2024-01-10
来源:网络整理

另一个引起市场关注的重要变化是,2018年大额罚款、罚款密集出现,1000万元以上罚款6起,100万元至500万元罚款8起。 其中许多是更早的。 有多家知名持牌机构获得支付牌照资质; 此外,还存在一个机构因多次违规而被罚款的案例。

例如,联电电商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规定、反洗钱规定被罚款2640万元; 还有一次,因违规将境内外汇转移至境外,被罚款215元。 一万元。 Pay因违反非银行机构支付服务管理规定及收单业务被罚款2583万元。 其微信分公司未按要求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要求保存客户身份信息和交易记录,不符合规定。 该公司因举报可疑交易被罚款216万元。

对于这一现象,一位支付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判断,第三方支付行业合规、严格监管是必然趋势。 野蛮生长期已经过去,一批第三方支付公司将不可避免地在整顿过程中被淘汰甚至被收购。 ,实力雄厚、合规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脱颖而出。

统计发现,105起罚款中,数量最多的是违反非银行机构支付服务管理规定的罚款,达到37起; 其次是收单业务的违规行为; 2018年全年,涉及外汇管理规定和反洗钱规定的罚款19起。 例如,与往年相比,数量大幅增加。 今年1月1日起,此前反洗钱大额可疑监测将覆盖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

上述《非银行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由央行发布,明确规定了网上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的申请与许可、监督管理、处罚与责任等。卡、银行卡收单等支付服务。

此前,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下,第三方支付机构拓展了银行业支付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但随着业务范围和规模的扩大、新工具的推广等,如客户准备金权益保护问题、预付卡发行和受理中的违规行为、反洗钱义务的履行、信息披露等与支付服务相关的系统安全问题、违反市场竞争规则、支付服务秩序混乱等问题也时有发生。

天下支付有限公司_汇付天下等八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被叫停_天下支付科技

缴纳至少6次数千万元罚款

因支付业务违规被罚款1000万元以上的至少6起; 第三方支付机构罚款没收总额超过1.7亿元,占2018年罚款没收总额的80%以上,出现近年来罕见的高频高额罚款。 违规现象和原因反映了不同的监管重点:

今年3月初,民生银行微信支行(新兴支付中心)被罚款合计逾1.6亿元,平安银行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被罚款逾1330万元。 (注:由于主体是银行机构,这两种情况不包含在上述105票的统计中)

今年7月,智富电子因为非法境外黄金交易提供支付服务、违反外汇管理规定、逃汇等违法行为被罚款4200万元;

天下支付有限公司_天下支付科技_汇付天下等八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被叫停

今年7月,福林门因违反非银行机构支付服务管理规定、违反收单业务等行为,被罚款共计892万元;

今年7月, Pay因违反非银行机构支付服务管理规定、违反收单业务规定,被罚款2583万元。 此外, Pay因违规被责令退出部分省份的支付业务范围。 此举较之前全国范围内的银行卡收单资格降低为银行卡收单(微信、山东(含微信)、四川、微信、云南、青海、微信)。 截至12月底,卡友支付微信分公司因未按要求进行客户身份识别等四项违规行为,对机构和个人共计缴纳罚款216万元。

今年8月初,国付宝、联华电商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和反洗钱相关规定,分别被罚款4600万元以上、2600万元以上。

今年10月中旬,两家微信支付机构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而被处以巨额罚款。 其中,对杉德支付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668.35万元,并处以罚款1805万元,罚款总额2473万元。 公司相关责任人受到警告并处罚款。 银生宝被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227.68万元,并处罚款260.3万元,罚款总额485万元。

对于支付机构来说,数千万的罚款压力不小。 以规模和实力位居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前列的汇付天下为例,其2015年、2016年、2017年前9个月净利润分别为-760万元、1.187亿元。 、1.328亿元。 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满道金服(宝付支付)招股书显示,2014年至2016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515.85万元、8160.11万元和1.49亿元。

汇付天下等八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被叫停_天下支付有限公司_天下支付科技

上述智富电子及其母公司智富集团2014年至2017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分别为429.35万元、342.42万元、1341.67万元、2212.01万元。 可以说,一张违规罚单的罚款总额达4200万元,接近该集团四年来的净利润总额。

跨境支付和供应链金融成突破点

2017年是清理支付渠道乱象的关键一年。 随后,监管机构发布了关于准备金存款、无证支付检查、“630直断”等多项制度性文件; 严格反洗钱和跨境汇款违规行为整治也同步启动。

今年4月底,央行支付结算司发布《2018年重点抽查指导意见》,明确支付行业检查重点,包括无证支付业务整顿、银行结算等账户管理、支付机构备付金管理、“二次清关”违规、“断网”等主要环节。 第三方支付行业人士普遍感受到强监管的压力:监管罚款不断、牌照管理收紧。

在此形势下,“供应链金融和跨境支付业务成为重要突破口”。 一家微信支付机构业务负责人告诉券商中国记者,除了积极开拓业务场景,比如围绕物流等场景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作为国内颁发的30张跨境外汇支付牌照和5张跨境人民币支付牌照之一,该机构积极布局跨境电商、跨境教育等领域的B2C支付业务。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互联网交易额约为3200亿元,达到12.56亿笔,比2016年增长114.7%; 在一次内部跨境支付论坛上,多家支付机构业务负责人乐观地认为,未来几年跨境支付规模将保持每年50%以上的增速。

据灵易财经统计,截至2018年1月上旬,央行已向271家支付机构发放《支付业务许可证》,28家支付机构被吊销支付许可证。 最终,支付机构数量减少至243家。其中,持有“预付卡发行”业务许可证的有150家,持有“预付卡受理”业务许可证的有155家,占比超过50%; 其次,“互联网支付”业务牌照有110家,占比21%。 行业监管机构表示,针对支付牌照资源浪费、大而散、业务发展不平衡的格局和情况,计划严格控制总量,在1至2年内消化部分存量,优化许可资源配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