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4月28日微信提问:如何一键跨洋支付学费?第三方跨境支付平台真的能省钱又省心吗?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王源杜康张克月
在海外大学录取和选拔时,很多留学生和家长都在为海外缴纳学费的问题“烧脑”。 兑换外币、电汇支付、亲自到学校刷卡等一系列繁琐手续,费时费力,还要收取手续费。 电子支付时代,不少留学生选择第三方跨境支付平台。 这些平台真的像网友想象的那么划算、便捷吗? 如何保证资金安全? 《中国网事》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出国留学学费如何缴纳?学生和家长忧心忡忡
现在正是“收获季节”,不少学子已经收到了海外院校的录取通知书,即将踏上出国留学之旅。 由于大额跨境资金转移、人民币汇率波动等问题,很多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都深刻意识到支付孩子费用的繁琐流程。
传统的支付方式是去银行电汇或者去学校刷信用卡。 据留学生刘悦介绍,如果刷信用卡,速度非常快,几乎立刻就能到账,但有的银行收费高达2.5%。 “电汇费用较低。以国有银行为例,费用一般为汇款金额的千分之一,最低50元,最高260元,另加150元电报费。如需转交学费,费用以人民币计算,在200元至410元之间。”
银行电汇比信用卡便宜得多,但也有许多不便。 “电汇必须是海外账户,电汇单必须用英文填写,毕竟不是母语。如果字母填错或者忘记写要求的汇款附言“学校收不到钱,或者无法识别钱的来源,无法打入账户。从中国查账也比较麻烦。”家长张女士说。
从时间上来说,周末银行不处理电汇,家长只能在工作日请假或者赶着上下班。 排队和填写表格至少需要两到三个小时。 目前,一些银行也推出了网上银行汇款,但需要境外账户。 对于第一次出国孩子的家长来说,条件很难满足。
此外,传统的电汇途径不负责审核,难以追踪资金状况。 银行汇款也受到货币兑换配额的限制。 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个人每年结汇额度为5万美元。 超过此限额的,需重新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提出申请。 学生每年的学费为4万至6万美元,生活费很容易超出限额。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起,是否合法合规?
今年以来,一寺汇、一水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其低廉的费用和便利性吸引了众多学生和家长。 支持银联和支付宝,可一键人民币支付。 以一寺汇为例,官网显示,手续费“低至80元,最高上限200元”。 但很多家长也想知道,这些平台安全吗? 正式吗?
一思汇平台工作人员介绍,家长可以使用国内任意一家银行的储蓄卡或借记卡,通过手机银行或网上银行以人民币向平台转账,然后平台直接汇给学校。 汇款后,平台会向家长提供相关境外汇款凭证,一般会在汇款后三个工作日左右到达账户。
据留学机构学长留学介绍,这种第三方平台支付形式已经被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多所学校普遍使用。 有些学校直接与他们签订合同。 当学生向学校缴纳学费时,学校网站会自动跳转到该页面。 如果学生没有国外卡,可以绑定支付宝进行支付,手续费由平台向学校收取。
也有家长在社交网站上提问:“一思汇平台还是一家初创公司,2016年刚刚完成Pre-A轮融资,让平台支付动辄几百的学费靠谱吗?”几千块钱?”
一家微信支付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跨境支付平台确实给留学生带来了便利。 汇款到账时间短,易于核对。 这些平台进入市场后,会通过费用折扣、支付返利等方式吸引用户,但占领市场后能否实现真正的低价,主要取决于商业化进程和市场状况。 对于跨境支付平台的合法合规性,该人士表示,目前境外支付平台若在境内开展业务,必须与商业银行或持牌支付机构合作,资金托管由银行完成,以保证资金的安全。资金安全。 。
跨境支付安全需要更多关注
这两年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崛起与我国跨境支付的逐步开放有关。 2007年,银联成为中国第一家开展跨境支付业务的第三方支付公司。 为了更好地发展第三方支付市场,2012年国家确定允许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进入跨境支付服务领域。 截至2017年底,具备跨境支付资质的平台数量达到30家。
宝付跨境总经理林勇表示,目前的跨境支付国际市场更像是15年前的国内支付市场,参与者数量也会逐渐增加。 在技术成熟和用户需求的推动下,未来各种服务提供商可能会争先恐后地加入这个行业。
由于学费消费频率较低,一些平台也在考虑进入学费以外的其他跨境支付领域。 其表示,在前四年专注留学市场后,未来将把跨境支付业务拓展至医疗领域,甚至房地产、旅游等方面。
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领域不断拓展; 另一方面,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支付平台。 林勇建议,家长在选择跨境支付平台时,应考察公司背景、市场地位、国内合作支付机构等。 境内正规支付机构在与境外平台合作前都会进行严格的网络准入审查,降低金融风险。 如果扣款人是境内支付机构,发生风险时更容易向境内支付机构寻求帮助。
一位支付行业内部人士也表示,经过充分竞争后,随着各国监管政策的出台以及企业联盟、行业协会自律制度的出台,行业门槛将逐步提高,个人跨境支付未来业务可能会集中在几个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