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支付推广遭遇挫折后,微信推出“掌上支付”! 手掌静脉识别的优势和挑战是什么?

2024-01-10
来源:网络整理

摘要:5月22日消息,微信于5月21日正式发布掌上支付功能,用户需要在刷脸设备上绑定个人微信账号,并输入掌上生物识别信息。 购物时,他们只需将手掌指向支付设备的扫描区域即可完成支付。

5月22日消息,微信于5月21日正式发布掌上支付功能,用户需要在刷脸设备上绑定个人微信账号,并输入掌上生物识别信息。 购物时,他们只需将手掌指向支付设备的扫描区域即可完成支付。

与刷脸支付相比,刷掌支付由于采用了手掌静脉识别技术,避免了复制、伪造和泄露的风险,因此更加安全、准确。 并且整个过程无需点击或其他操作,只需举手识别付款即可,无需接触。 与指纹识别相比,它也更加安全。 前者读取指尖的皮肤纹理,而掌纹读取手掌的静脉纹理,可以避免曝光和复制伪造。 目前,微信刷掌服务正在逐步邀请商户加入,推出新的应用场景。

据官方介绍,微信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已正式推出掌上刷卡支付服务。 办理刷掌乘车服务后,乘客可以使用手掌通过该地铁线路的闸机。 除了交通场景,“微信刷掌”也逐渐应用于办公、校园、健身、零售、餐饮等领域,让手掌相当于一张随身卡片。

刷脸支付系统app_刷脸支付软件系统_刷脸支付软件系统怎么用

从技术角度来看,与指纹、人脸、虹膜、语音/声纹等生物识别技术相比,静脉识别技术一直是比较小众的技术。 尤其是在支付领域,指纹识别占据的领域相对较小。 大部分市场。 不过,2017年, X率先将3D人脸识别技术引入支付领域后,支付宝和微信也开始推广“刷脸支付”。 为此,支付宝还联手国内3D视觉技术巨头奥比中光成立合资公司马里奥推广“刷脸支付”,并于2018年12月发布了第一代“蜻蜓”刷脸支付终端。专注线下“刷脸支付”市场。 微信支付还与另一家3D视觉技术厂商华杰艾米合作,于2024年3月发布了“青蛙”刷脸支付终端。

不过,从线下市场的用户接受程度来看,虽然微信、支付宝在补贴上花费了大量资金,并且在很多场景下部署了很多终端,但更多用户还是更喜欢更便捷的二维码扫描方式。 支付,很大原因是用户担心“人脸识别”可能导致人脸信息的滥用,从而导致了两大支付公司线下“刷脸支付”布局的实际结果。 此外,近两年-19疫情导致的线下消费减少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相比之下,随着-19疫情对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技术的推广,与指纹识别在便利性和用户习惯上类似,但安全性更高的手掌静脉识别已经开始被一些主要互联网公司引入。 来到支付栏。 2024年9月底,亚马逊推出了基于非接触式手掌静脉识别的One palm支付系统,使得静脉识别技术开始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微信在“刷脸支付”受挫后转向“掌上支付”并不奇怪,而且与刷脸支付终端相比,掌上支付终端的成本更低。

静脉识别技术利用对人体无害的特定波长的红外光照射人体。 由于皮肤和皮下血管中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对红外线的反射特性不同,因此对血管图案进行数字处理以获得血管图像。 实时获取血管图像,并与存储的图像进行特征比对,实现身份认证和识别。

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相比,静脉识别技术具有以下六大特点:

1、误识别率低:误识别率低于千万分之八,远高于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甚至高于虹膜识别(百万分之一),为业界最高准确率;

2.支持活体识别:没有活体特征就无法读取数据(从医学角度来说,手掌一旦离开人体,不超过3分钟,整个生命活动就会消失,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也会消失)也被摧毁);

3、快速、简单易用; 1秒即可识别,即使皮肤破损或有污垢也不受影响;

4、特征稳定:手掌静脉特征因人而异,从左手到右手,终生不变;

5、安全防盗:与暴露在人体表面的人脸、指纹等特征信息相比,手掌静脉是位于人体内部的特征信息,无法被窃取,更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

6、可实现非接触式识别:不留痕迹。

然而,静脉识别也面临一些挑战:

1、专利挑战:根据研究机构的数据,无论是指静脉还是手掌静脉领域,专利排名前20的企业基本都是日本企业。

2. 成像挑战:由于我们的血管是3D的,因此在不同的角度或位置偏移下获得的3D成像图案是不同的。 尤其是指静脉识别,只要稍有旋转或偏移,就可能与系统中保留的底图有很大差异,从而无法识别。 因此,我们需要从算法上解决放置不规则的问题,这与用户体验尤其相关。 算法中需要加入技术的修正,需要解决速度和识别率的问题。 另外,虽然指静脉是一项老少皆宜的技术。 随着年龄、体温、健康状况的变化、血管是否受压等变化,还是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这也需要通过一些AI算法来解决。

3.算法平台挑战:基于上述成像问题,在进行静脉识别相关算法研究时,还需要考虑功耗、成本和速度。

以上部分内容是中国科学院微信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学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宇航在新智讯主办的“2024第四届生物识别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上分享的。 因疫情又停摆两年后,今年新智讯计划于10月举办第五届生物识别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有兴趣的厂家可以联系我们(联系人VX:)。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