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生存指南:黎明前谁会死?

2024-01-10
来源:网络整理

如果把移动支付比作一栋大楼,第一层一定是手机厂商,但遗憾的是大多数都是微不足道的。 支付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强大的商业形式; 二楼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内外都有支付宝。 现阶段最流行的支付方式; 三楼是周边硬件模型。 曾经的后起之秀不再承担抵押贷款,房子即将被取消赎回权; 云闪付的角色并不像住户,而是有点类似于大楼管理员。 他和每个人都有交往,但他和每个人的交往都是表面的; 比云闪付更尴尬的是通信运营商,有点像物业管理公司。 其努力维持整栋大楼的正常运转,但住户的生意与他们无关。 而对于一些需要群体支付的传统零售业务,比如大楼外的商贩,突然想进大楼做底层商户,难度太大。

在这个类似于猪笼寨城的微型世界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黎明。

比更大的生意更大! Pay为首的制造商团体

近两年,移动支付非常流行。 短信支付、扫码支付、指纹支付、声波支付纷纷出现。 然而,苹果一直在隐瞒这一点。 这源于乔布斯以来的创新理念:在技术和经验成熟之前。 以前,我是不会轻易去冒险的。

Pay的诞生表明苹果是提前谋划的。 集指纹支付+NFC近场支付于一体的支付,得到了底层技术支持,保证安全和体验。 在苹果之前,不少厂商都曾思考过支付的想法,但大多数在想了图之后,还是期待苹果能像《等待戈多》一样指路。 当Pay如约到来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Pay表明苹果掌握了移动支付成功的三大核心原则:

1、让用户安心

虽然它是在2011年推出的,但它具有NFC、Gmil电子邮件支付、即时购买的API,并且可以与信用卡关联。 但其开放性使得手机厂商和分销渠道各自为政,没有足够的手段来适应现实生活场景。 与用户的沟通一直停滞不前。

苹果则没有这样的烦恼。 该App已经具备一定意义上的支付形式,并且有了与会员卡关联的体验,用户体验比大多数手机都要好。 再加上信息存储安全机制,可以应对包括暴力破解。 这足以让用户安心。

2.让财务安心

传统金融体系一直对支付领域的任何创新都保持警惕,但Pay尤其小心,不去碰最后一块奶酪。 它只是丰富了信用卡的使用场景,而不是试图取代它。 所有信息都是完全加密的,苹果不会获取信用卡信息,足以让金融系统放心。

3.让零售变得舒适

苹果只做到了一半。 麦当劳、赛百味、星巴克都愿意合作,但沃尔玛却一直抵制。 通常情况下,零售商没有理由拒绝Pay用户,更何况这是一个高端群体。 沃尔玛的拒绝源于这个老实体正在酝酿远远超越传统零售业态的新创意。 不存在这样的“巨人主义” 商家没有这样的顾虑。

第三方支付:梨树压海棠

在PC时代,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是鹤立鸡群、所向披靡的公司。 然而,移动时代的迅速到来,让一整夜苦苦挣扎的支付宝突然产生了一种黎明必败的危机感,因为谁来处理移动支付呢? 主导格局还远没有形成。

2014年Q3数据显示,支付宝钱包仍然占据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的主导地位,份额为79.26%。 在应用内支付市场,支付宝也以66.82%的份额领跑市场。 表面上很美好,但实际上两个市场都很疲软。 不稳定。 微信、QQ移动支付正在快速增长,整合百度支付后的百度钱包也不容小觑。 尤其是如果直账的移动门户真正发展起来,百度钱包将有实力挑战支付宝和微信。

更大的威胁是苹果。 “让我们看看我们能一起做什么!” 马云向苹果伸出橄榄枝并不奇怪,因为苹果正在向传统金融示好。 一旦双方达成深度合作,所有支付信息都可以封装在Pay的云端并加密运行。 苹果自然会在银行、发卡机构和线下商户之间建立直接连接,最坏的结果就是所有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将被淘汰。 因此,苹果和阿里巴巴这两家美股巨头的合作,在资本层面确实令人兴奋。 马云的野心是将Pay打造成支付宝的一个庞大的线下渠道。 库克的想法是绕过与传统金融漫长而艰苦的谈判,快速进入。 在中国市场,Pay和我们的合作,与其说是谁愚弄对方,不如说是各取所需、互相照顾。

让支付宝担忧的是社交应用不断增长的支付梦想。 在美国,甚至中国都在推出支付和购物功能,诸如 和 等创新公司也在火上浇油。 无一例外,他们都在推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直接连接。 在中国,以支付宝为主导的各种基于分享精神的P2P服务越来越受欢迎。 P2P支付必然会流行起来。 未来的支付形式或许并不是支付宝想象的那样。

等不及幸福来敲门的模式

前段时间,我和中国的一位高管聊天。 谈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佩伊给了他巨大的震撼,但他却有些幸灾乐祸,首当其冲的并不是他。

该模式的核心是外置移动读卡器+智能手机的硬件组合,配合应用程序完成刷卡支付。 严格来说,它不像一个系统,而是类似于手持收银台。 硬件免费,收入主要来自交易。 佣金,这种模式代表了移动支付的最初形式,在世界各地都有追随者,比如拉卡拉。

在中国的世界观里,它和任何人都没有矛盾。 已准备好连接 Pay。 支持美国大众点评Yelp和在线评论。 似乎也有很强的自我否定和创新意识。 它可以拍转支持现金,为了支持信用卡从磁条到芯片的升级,还推出了最新的读卡器,其与星巴克的合作也被人们津津乐道。

然而,利用外围硬件连接移动支付的模式不可避免地已经过时。 在一切都变得更快、更轻的时代,额外的硬件只会成为一种负担。 也许Pay的温和整合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 申请是可行的出路。 至于其中国弟子拉卡拉,早已转行做社区电商。

沃支付app_沃支付_沃支付客服电话

乌云背后真的有一线希望吗? ——传统金融阵营

这个阵营被分为两类:一类是痴迷于掌控结算渠道、垄断线下收单的渠道金融航母,比如云闪付;另一类是渠道金融航母,比如云闪付。 另一类是在互联网时代感到迷失的群体,被马云形容为有杀气冲动。 传统银行和金融机构。

移动时代的云闪付确实需要两个准备,但不可能双手都完成:

1. 禁止

2012年以来,联动闪付频繁发布第三方支付整改通知。 还于2014年8月13日召开了专题会议,并于近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违规行为整改相关要求的通知》,其中规定了截断第三方支付的明确时间表,但云闪付缺乏实现威胁的力量和手段。 央行在表示支持的同时,也通过支付司副司长范双文之口澄清了这一态度:“如果是行政监管,云闪付还远远不够!” 所谓整改的定义是“恢复整改,不是罚款!”

2、合作

云闪付一直在通过合作寻求突破。 看好NFC技术,已提前部署超过360万台闪付POS。 但由于手机安全机制不完善以及苹果的牵制,云闪付只能寄希望于芯片信用卡时代尽快到来。 。

支付的推出,给了云闪付摆脱第三方支付的绝佳机会。 Pay 自然也会效仿。 难怪马云会惊慌失措。 这或许是云闪付在郁闷多年后第一次真正获得机会。 威胁以支付宝为核心的第三方支付。

国内几大国有银行其实都有移动支付产品,如建行手机银行、工银电子支付等,但这些产品大多仍处于“科长带队、科室带队”的发展模式。首席领导”。 移动时代用户体验差,生存机会极其匮乏。

安静如​​海、近乎无声的操作员

至少中国三大通信巨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都对移动支付感兴趣,而且基本都是基于NFC模式。 中国移动有和宝,中国联通有沃支付,中国电信有翼支付。 但这些产品的系统外支撑资源太少。 ,应用场景非常匮乏,更像是移动时代必须交的作业,缺乏诚意。 经营者的心态也很复杂。 他们在享受各种创新带来的流量红利的同时,也担心被OTT的噩梦再次发生。

沃支付app_沃支付_沃支付客服电话

在近场支付兴起时,中国移动曾挑战云闪付的底层控制权,提出独特的2.4G标准,PK云闪付基于13频段的NFC解决方案。 但云闪付掌控着中国的基础金融配套设施。 在此前提下,中国移动的标准不存在普及的可能。 其与银联云闪付的合资公司在移动支付市场也日趋边缘化。

运营商在建设支付系统时,本能地排斥第三方支付。 他们更多地依赖快捷支付、网银支付、余额支付、手机支付、座机支付、POS收单、企业综合支付等模式,这使得他们有可能成为云闪付和手机厂商的盟友。 如果三人真的结成联盟,那真的会带来巨大的变化。

没有无关的旁观者!沃尔玛领衔的零售阵营

当零售行业移动先锋星巴克选择Pay时,沃尔玛的拒绝显得尤为奇怪。 在27个国家拥有数万家门店的沃尔玛显然不愿意在移动时代无所作为。

首先,美国绝大多数企业都有很强的线上意识,沃尔玛并不是“脑盲”。 美国500强电商品牌中,纯电商品牌有205个,约占总数的41%; 剩下的59%是传统企业的线上平台,其中以沃尔玛为首。 近三年来,其在电商领域进行了12次收购。 它在德克萨斯州、宾夕法尼亚州和巴西设有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并在硅谷雇用了1000多名员工。 今年线上销售总额将达到130亿美元,30%的增速甚至比沃尔玛还要快。 据沃尔玛自己估计,两年之内就能在配送品类和配送时间上与它匹敌。

正是这种信心,让沃尔玛得以规划移动支付布局。 牵头组织移动支付网络联盟MCX(),坚持发展移动支付工具,决心向Pay发起进攻。 这种坚持几乎导致了整个美国零售业的分裂和对抗。 Pay阵营包括星巴克、全食超市、麦当劳、迪士尼、梅西百货、丝芙兰、各大超市等。MCX阵营包括沃尔玛、百思买、塔吉特、西尔斯、Kohl's、Lowe's 和's。 、西南航空、埃克森美孚等。双方势均力敌,分化明显。

采用扫码支付,是因为沃尔玛以其独特的零售商思维发现了一个“被忽视的真相”:所有手机都有摄像头,但并非所有手机都支持NFC! 同时,还收集大量数据,例如驾驶执照号码、社会安全号码、出生日期和其他非必要的私人信息。 据说是为了完善验证系统。 沃尔玛还明确表示,不会将这些信息用于营销目的。 尽管如此,在上线之前还是遭遇了被黑客攻击的厄运。

沃尔玛有一个更雄心勃勃的计划。 它正在大力推广一款名为“移动支付”的手机银行产品。 它试图通过提供支付账户来关闭智能手机专有支付网络中的所有交易。 这件事显然没有把所有银行当回事。

事实上,沃尔玛如此意气风发、充满激情,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当它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错误的方向上时。 也许有人应该对沃尔玛说:去睡觉吧,或者至少说:你真的想太多了。

我们分析了这么多,只是作为参考,最后补充两点:

1.如果以上任何一位真的不幸在黎明前死去,请不要效仿“雅典的泰门”去指责大家。 事实是,没有任何商业模式死于竞争产品之手。 用户从来都是用脚投票的。 真正的罪魁祸首一定是他们!

2.我们凡人只是在谈论事情。 确实不能保证下一代爱迪生或者乔布斯就躲在车库或者咖啡馆的角落里,偷偷地鼓捣着能够改变世界的创新,那种瞬间就能秒杀所有产品的大杀器。 装置,别把它当成科幻小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