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的工伤待遇由谁支付?他因工受伤而未参加工伤保险后如何领取?
河北首例工伤预支案时隔8年有结果
“压在我心头八年多的大石终于落地了,我的余生终于得到了保护!” 不久前,在云南打工的河北人小秋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工伤8年后,他终于收到了37万多元的工伤赔偿金。保险福利由法院决定。 至此,首例备受关注的河北省工伤保险基金预付款案终于落下帷幕。 河北省实行工伤保险基金预缴也迈出了重要一步。
记者调查发现,预缴工伤保险已立法为保障工伤职工权益,但实施情况却不容乐观。 《社会保险法》中的具体条款又被称为“睡美人条款”。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工人办理工伤保险,但如果工人发生工伤,工伤保险基金垫付福利,势必会对工人造成一定影响。工伤保险基金安全。 因此,严格执行,建立强有力有效的补偿机制,是工伤保险基金稳定实施的保障。
无工伤预支实施细则
2010年6月,大学毕业后,小秋在一家微信旅行社担任导游。 然而一个月后,在一次跟团旅游回来的路上,旅游大巴追尾了一辆运煤列车。 23岁的小秋失去了左腿。 让小秋没想到的是,这场噩梦过后,等待他的将是一场长达八年的工伤维权拉锯战。
事故发生后,2011年12月,微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其所受伤害为工伤。 2012年4月,微信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认定他为四级伤残。 后来,通过劳动仲裁,确定了他的工伤保险待遇。 但小秋所在的旅行社却拒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由于用人单位未为其参加工伤保险,且维权过程中用人单位营业执照被吊销,小秋的工伤维权陷入“僵局”。 我胜诉了,但无法获得工伤赔偿。
根据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职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用人单位应当缴纳工伤保险待遇。 用人单位不缴纳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
根据这一规定,小秋的情况符合工伤预支金的条件。 抱着一线希望,2013年10月,小秋向微信市社保局申请预支工伤待遇。 小秋得到的答复是,“省里没有工伤预支金实施细则,所以不予办理”。 随后,小秋向微信城桥微信社保局提交材料,但未收到任何回复。
无奈之下,小秋将微信社保局告上法庭。 微信市社保局表示,并非诉讼标的。 “市社保局负责审批,区社保局负责受理。” 根据判决建议,小秋将乔微信社保局诉至乔微信法院。
2014年1月,该案首次开庭审理。 庭审中,双方围绕小秋是否符合预付款条件展开法庭辩论。
就在双方律师争论的时候,在场的一名被告表示,“即使满足了所有条件,也无法办理预付款,因为我省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关实施细则。” 这揭开了案件的症结所在。
建立强有力、有效的恢复机制
第一次开庭时,“河北缺乏实施细则”成为案件的“罪魁祸首”。 该案已预定宣判日期,法院也向双方提出和解建议。
如上所述,工伤保险基金预缴制度最早是在《社会保险法》中确立的。 随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还发布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缴暂行办法》,对工伤保险基金预缴作出了具体规定。
据小秋的代理律师张世谦介绍,《社会保险法》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预支的工伤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报销。 用人单位逾期不偿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追偿。 但由于工伤保险基金安全保障不够,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工伤保险基金预支工伤保险待遇长期没有落实。 于是,《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一条关于预缴工伤保险基金的规定,就成了“睡美人条款”。
记者了解到,与小秋遭遇的情况类似,不少相关部门以没有当地“红头证件”为由,拒绝执行工伤预支金制度,造成“血泪”。 “对于受伤的工人。
近日,河北首例工伤保险基金预支案终于水到渠成。 小秋还在工伤发生8年后,从法院获得了37万余元工伤保险待遇执行资金。 目前在云南大理经营一家客栈的小秋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旅游业,很多旅行社和从业人员不重视工伤保险的缴纳,以为自己不会发生意外。 殊不知,但在关键时刻却能保障劳动者的切身权益。”
张世谦律师表示,如果用人单位未给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而职工因工受伤后,工伤保险基金垫付工伤保险待遇,确实会对职工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工伤保险基金安全。 因此,普及和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严格执行,建立强有力有效的补偿机制,也是工伤保险基金稳定落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