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 -
隧道综合接地施工作业指导书
1.使用范围
适用于 xxx 标段隧道综合接地施工。
2.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编制完成作业指导书后,施工前,需组织技术人员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深入学习。
对施工图纸进行阅读和审查,明确技术疑问,掌握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同时,制定确保施工安全的措施。
确保实施相应的保障措施,并制定出应急处理计划。对施工人员开展技术培训,确保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
在施工作业层面,需搜集相关各类外部技术信息。进行生活房屋的建造,同时确保生活与办公所需的设施配备齐全。
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
在通信信号电缆槽的外缘,纵向接地钢筋每隔100米就会进行一次断开处理。
3.2 连接钢筋及纵向钢筋的直径≥16mm。
3.3 所有与地面相连的钢筋在连接时均使用"L"形状的焊接方式,且焊接处的双面搭接长度不得少于
直径55毫米的部件,其单面搭接焊的搭接长度应达到或超过规定值,并且所有焊缝的厚度均需达到且不得少于4毫米。
3.4 专设的接地线应尽量保持直线,严禁构成环形回路;同时,隧道与路基、路肩、桥梁之间的
渡地段的地线连接需保持平直流畅。该地线与接地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压接和栓接相结合。压接确保了连接的紧密性,而栓接则增强了整体的稳固性。
接压力不小于 12t,地下连接处应采取防腐措施。
接地端子需直接浇筑于电缆槽或其它混凝土构件内,同时需设置防堵措施以避免异物侵入。
的端子孔塞,方便开启。
在施工过程中,暴露于外部的接地钢筋被涂覆了沥青,并包裹了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材质的带子。
- 198 -
式进行防腐处理。
3.7 通信信号电缆槽的外缘接地端子以及槽底部的接地端子,均需采用适当的连接方式。
钢筋与纵向接地钢筋相连接,而贯通地线则是通过"C"形压接件与通信信号电缆的底部相连。
接地端子连接。
在进行各部位贯通地线的埋设作业时,务必使用摇表进行严格的检测。只有确保检测达标,才能继续进行后续工作。
下到工序施工。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施工程序
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壁接地端子
接地锚杆 钢架 纵向接地钢筋 通信信号电缆槽底部接地
端子
接触网支座接地端子 环向接地钢筋 贯通地线
4.2 工艺流程
- 199 -
5.施工要求
5.1 施工准备
在施工之前,需依据《通号(2009)9301》的规定,明确各类接地端子的埋设距离以及埋设的深度所在。
进行统计时,需依据里程和埋深位置来确定接地端子的布置;同时,依照隧道的设计图纸,对连接钢筋以及其他各类综合构件进行加工制作。
接地原材料。
5.2 施工工艺
5.2.1 初期支护接地
隧道Ⅳ、Ⅴ级围岩在施工中,应采用系统锚杆以及钢架(或钢筋网片)等材料作为接地极。
接地极约一个台车长度为间隔设置。
用作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是锚杆长度的两倍,而接地锚杆与钢筋网之间
板块、钢结构或特制的φ16环向接地钢筋能够稳固焊接,其下端则通过接地连接钢筋与两侧相连接。
- 200 -
电缆槽边缘的纵向接地钢筋(采用沟墙的纵向结构钢筋,若该钢筋直径为)
若直径小于16毫米,则需更换为直径为φ16的钢筋进行焊接,之后,再通过电缆槽内的接地端子将其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统。
所有与接地相关的钢筋连接都执行"L"型搭接焊接工艺,且实施双面搭接焊,搭接长度标准规范。
尺寸需达到55毫米及以上,单面焊接的搭接长度同样应不少于规定值,并且所有焊接缝隙的厚度均应保证在最小标准之上。
4mm。
5.2.2 二次衬砌接地
在二次衬砌结构中,接地系统从距离洞口2米的位置开始安装设置。
在接触网的基础部分,每隔5米,需增设一处,同时,每隔50米,还需预留一组合适的位置。
5.2.2.2 二次衬砌内有结构钢筋的地段:
以二次衬砌内部纵向和环向的钢筋作为接触网防闪络接地的材料;该接触网
在拱顶的正上方,垂直线条的两侧,每隔50厘米的距离,分别挑选了3根沿纵向布置的钢筋构件。
将钢筋埋入地面;在上述投影线两侧超出1.5米范围的其他区域,每隔1米选取,纵向结构钢筋的布置需符合规定。
钢筋结构用于接地;同时,在每个台车位的中心区域,挑选一根环形布置的钢筋,作为环形支撑。
对与接地钢筋的连接,应确保环向和纵向钢筋之间焊接牢固;在施工段落中,纵向接地钢筋的连接可以不要求连续。
每个作业段落中的环形接地钢筋,其与线路外侧边缘的通信信号电缆槽两侧,均沿纵向进行接地处理。
采用"L"型焊接方式处理钢筋;在每个接触网基础的位置,挑选一根结构钢筋,将其用作环形结构的钢筋,同时,该钢筋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发挥支撑作用。
环形接地钢筋以十字交叉形式布置,并使用"L"型接头进行焊接,其搭接长度和焊缝厚度均需符合之前所述的标准。
纵向接地钢筋在相邻的接触网基础之间无需进行连接处理。在每个环向接地钢筋的位置,它们都分别与两侧的通路相连接。
信信号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L"型焊接。
在二次衬砌内部,那些没有设置结构钢筋的区域,除了接触网吊柱的基础部分,还特别设置了接地设施,使用的接地钢筋直径为φ16。
在环向接地钢筋之外,我们不再独立考虑接地钢筋的布置问题。接地钢筋的布置点则需依据接地要求来确定。
触网专业负责铺设里程位置标记;同时,线路两侧的连通地线,通过环绕的接地钢筋,实现了横向的接地连接。
- 201 -
连接。
每个专用的洞室以及变压器洞室的两侧壁底部均安装了接地端子,这些端子专为洞室内设备提供接地服务。
设备与设施均实施接地处理,每个接地端点均通过接地连接钢筋与电缆槽外侧边缘的纵向接地钢筋"L"相连。
型焊接。
5.2.2.5 斜切段及明洞段综合接地
在隧道的两侧电缆槽内分别安装了一根贯穿整个地面的接地线,并且实施了沙土保护措施。
以两侧通讯电缆槽侧墙之上的一根直径为16毫米的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使用的途径。
钢筋,这些沿纵向布置的接地钢筋之间必须确保焊接牢固。对于洞口斜切面(或者明洞衬砌)的上方部分,非预埋的钢筋……
应力结构钢筋应与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采用仰拱上层结构的钢筋作为接地材料,该接地极的面积与间距均由一台移动式工作平台来确定。
每个接地极均采用一根结构钢筋作为环向支撑,该钢筋通过直径为16毫米的连接件与其它钢筋相连接。
纵向接地钢筋的连接部分,包括环绕该部分的钢筋,以及那些专门用于接地的钢筋,还有仰拱结构中用于接地的纵向钢筋。
钢筋之间焊接采用"L"型设计,而仰拱部分用于接地的纵向和环向钢筋焊接则采用点焊方式。
焊,焊点间距 1m×1m。
6.劳动组织
6.1 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施工人员需综合考虑接地系统的施工计划、所用机械、人员搭配以及工期需求。
合理配置。
综合接地作业人员配备表
负责人 1 人
技术主管 1 人
专职安全员 2 人
工班长 2 人
- 202 -
技术、质检、测量 5 人
普工 10人
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以及专职安全员,均需由施工企业的正式员工担任。
并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人员。
7.材料要求
8.设备机具配置
7.1 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7.2 连接钢筋直径不小于 16mm。
7.3 接地端子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L形或直形)。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1 质量控制
钢筋接地部分与连接部分所进行的焊接作业:普遍实行"L"型焊接方式,并实施双面搭接焊,确保搭接长度满足规定要求。
度不小于 55mm,单面搭接焊搭接长度不小于 ,所有焊缝厚度均不得小于
4mm。
9.2 质量检测
贯通地线摇表检测电阻值不得大于 1欧姆。
电阻测定方法:
9.2.1 仪表端所有接线应正确无误。
9.2.2 仪表的连接线、接地极E'、电位探头P'以及电流探头C'均需确保连接稳固。
9.2.3 仪表放置水平后,调整检流计的机械零位,归零。
将倍率调节旋钮调整至最高倍率,然后逐步提升摇杆的旋转速度,直至转速达到每分钟150转。
若发现电流计的指针偏向某一特定方向,需调整刻度盘,直至电流计的指针重新回到“0”的位置。
- 203 -
此时刻度盘上读数乘上倍率档即为被测电阻值。
若刻度盘上的数值低于1,而检流计的指针依旧未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可以调整倍率开关。
置于小一档的倍率,直至调节到完全平衡为止。
若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出现晃动,可以通过调整摇杆的转速来解决这个问题。
现象。
9.2.7 电阻仪连线图: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 安全要求
10.1.1 施工区域设置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
10.1.2 施工中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维修。
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现场设有专人进行统一调度,同时配备一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监督。
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
在综合接地施工过程中,需确立恰当的操作流程及机械设备移动路径,并现场指派专人
人员需进行指挥与协调,同时设置醒目标记,以避免相互间的干扰和碰撞,机械操作时必须保持适当的安全间隔。
确保协调、安全施工。
10.2 环保要求
废弃的钢筋在综合接地处理过程中不得随意丢弃,必须进行集中搜集并妥善堆放。
严格遵循环保部门的规定,对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与废水进行统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