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化名)在海外购物网站给女儿购买婴儿牙膏和零食。 虽然她有几年“海购”经验,但由于支付非常不方便,她总是为计算货币兑换费和物流中转费而苦恼。 首先,你必须拥有一张双币信用卡。 如果海外购物网站只支持海外信用卡,则需要额外支付货币兑换费。
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国内第三方支付公司获得政策支持,开始试点跨境支付服务。 只要您拥有国内第三方支付账户,在国外网站购物就会像在国内一样方便。 此外,对于做小额出口业务的电商来说,支付流程将大大简化。
“用户对第三方支付的忠诚度越来越高,现在可以使用支付宝来管理财务,支付水电煤气费,对传统银行的依赖正在减少,第三方支付的功能正在扩展从单纯服务网络购物,到增加服务功能,再到跨境服务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雷告诉新财经记者。
跨境支付新业务
2013年10月1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下发《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批复》,批准17第三方支付企业合规开展跨境电子商务。 商业外汇支付业务试点,其中北服科技、支付宝成为浙江省两家试点企业。
10月17日,北服科技完成浙江省首单第三方跨境支付业务。 其相关业务部门总监张雷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介绍了该业务的具体情况。 “第一笔业务是我们和浙江中国银行的合作,实际上是购汇业务。中国消费者在境外市场购买商品,通过我们代理申报购汇操作,兑换成等值的资金。” 1010港币,我们随后发出指令,让中国银行进行国际汇款,将钱汇至境外商户的银行账户。”
通过第三方支付进行海外购物,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和实惠。 张雷介绍了本次试点的几个重要突破。 首先,个人结售汇年度限额已突破5万美元。 原来的制度下,无论进口还是出口,每人每年的限额为5万美元,但通过第三方支付不再受此限制。 二是允许支付机构代理结售汇。 此前的外汇管理规定要求消费者携带身份证件到银行柜台办理个人结售汇业务。 现在,可以通过支付机构代为申报,并可以在线进行批量处理,无需填写纸质单据。 最后,支付机构可以后续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相关系统进行注册。 试点前,交易需录入外汇管理系统并进行比对查询。 只有符合规定才能开展业务。 现在您可以在完成业务后T+1或T+2将相关数据添加到SAFE系统中。 这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行为,将审批和交易验证的权力下放给支付机构。
通过第三方跨境支付使国内消费者更容易在国外购物,这对进口来说是一个好处。 同时,也方便小商家通过电子商务向国外消费者销售商品和服务,这对出口来说是一个好处。 “海外购物主要是为了个人方便,出口对于企业和经营者来说更方便。以前小额外贸都是通过个人信用卡或者通过地下渠道进行,不仅额度有限,而且周转时间长, “成本很高,成本也很高。”曹雷说。
此次试点的17家第三方支付业务各有侧重。 北服科技已获得货物贸易和留学两项业务。 张雷表示,未来会争取在机票、酒店等方面增加额外项目。 北服科技目前主营的出国留学跨境业务是国内家长为孩子出国留学需要汇学费。 但他们也看到了目前世界各地来华留学所带来的巨大商机。 进出口都是未来跨境支付的服务方向。
艾瑞咨询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网民跨境支付主要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商业银行和专业汇款公司进行。 其中,第三方支付最受欢迎,占比50.9%; 商业银行利率过高; 而专业汇款公司网点不足。 第三方支付同时满足了用户便捷性和低费率的需求。
在进口过程中,第三方支付公司优势明显; 但在出口过程中,要让国外消费者愿意使用国内第三方支付工具,还需要比拼很多内功,而牌照只是一个开始。 “仅从这次试点来看,支付机构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用户身份和交易真实性的验证。” 因为只有保证交易的真实性,才能有效防止资金非法进出,确保试点成功。
市场竞争新变数
在曹雷看来,此次试点不仅进一步扩大了原有的业务范围,从专注国内业务转向大力发展跨境业务,而且降低了清算成本,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 而且,每一次支付的背后都有一笔国际贸易,促进了真正的交易交换。
我国当前电子商务领域跨境交易快速增长。 艾瑞市场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2.3万亿元,同比增长32.0%。 预计2016年将达到6.5万亿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不断上升。 至 19%。 与跨境电商相伴的跨境电子支付市场也快速发展。 试点之前,已有国内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过与银行、国外支付公司合作的方式进入跨境支付领域。 尽管国外支付巨头从未获得国内支付业务牌照,但他们通过与云闪付合作,在我国推出了国际支付服务,让国内云闪付持卡人将银行卡与账户关联起来,从而连接到世界。 近800万在线商户。
相关数据显示,去年大中华区跨境支付业务支付总额超过44亿美元,占其亚洲收入的40%,并以每年70%的速度增长。
张雷表示,试点之前,跨境电商主要是国外巨头做的。 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对于出口的小微商户来说,选择支付工具时最重要的是国外消费者能够认可和接受,能够接受国外消费者的支付需求。 比如,它已经领先国内支付公司多年发展,完成了在全球的布局,成为全球最大的支付公司。 另外,依托eBay平台,我国小微出口企业只要在eBay上做生意就没有问题。 选择。
国内商家也可以选择其他平台开展业务,比如国内电商平台或者其他国外平台。 然而eBay是全球最大的支付公司,也是国内出口电商的鼻祖。 即使他们不在 eBay 上做生意,他们也倾向于使用。
如今,正式试点标志着跨境电子支付市场规范化的开始,也成为第三方支付企业新的竞争变量。 随着国内业务竞争日趋激烈,准入门槛低、业务模式重复、价格战激烈,率先获得跨境业务试点的支付公司能否在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商中获得先发优势? -商业贸易? 如何赢得市场机遇,改变现有的产业格局?
曹磊认为,“任何政策的出台或者牌照的发放,都会对个别企业以及整个行业的推动产生逐步的影响。 包括之前的支付牌照,很多公司在没有拿到牌照的情况下还在做。 获得了并不意味着占有市场份额。 立即就会显着增加。 而且跨境支付占比较小,中短期内对第三方支付格局的影响很小。”
跨境支付资质只是企业的“敲门砖”。 能否发展取决于服务质量和对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准确理解。 但新业务领域的开拓,为企业差异化竞争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也给未来格局带来更多变数。
??。 2013年8月26日,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在香港分析师会议上表示,面对互联网金融业务,建设银行绝不会袖手旁观。 建行分析师会议四天后,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表示:“通过收集平台上的交易数据,一些电商企业打算以此为基础,将业务拓展到支付、金融等金融领域。”服务。 现在的情况就像18年前一样,银行会醒来。”
事实上,银行已经在采取行动。
招商银行一改传统实体网点竞争的思维,转向网上银行。 目前,招商银行在全国仅有900个实体网点,连各大国有银行的零头都不到,但其线上替代率却达到了90%。 采取行动的不仅仅是招商银行。 事实上,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也已经开始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2012年8月,建行“善融商务”电子商务网站应运而生,交通银行打造的电子商务平台——“国交会”已于近期向客户开放。
2013年6月上旬,中信银行与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出新型POS(销售终端)网上商贷业务。 近年来,银行自建电子平台的案例不少,如建设银行的“闪融业务”、交通银行的“交博会”、中国银行的“云购物”等。 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都开始推出“微信银行”。 这是银行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竞争的结果。
面对P2P网贷平台对企业客户资源的“分流”,银行也开始尝试网络信贷服务。 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率先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展开布局。 2011年9月,平安保险集团斥资4.2亿元打造线上投融资平台,即微信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简称“陆金所”)。 运营至今,平台业务模式正式采用P2P网贷。 业务运作与其他P2P公司基本相同。
2013年9月,招商银行还推出了类似P2P贷款的投融资撮合服务,引发业内热议。 招商银行“e+稳融项目”P2P网贷项目已于9月17日上线。与普通P2P平台不同,招商银行的P2P融资项目均以企业客户为对象,规模较大。
在大型银行纷纷打造自己的电商平台的同时,一些中小银行也开始尝试出售直销银行,其中以民生银行最为典型。 所谓直销银行,是指不以柜台开展业务,突破时间、地域、网点等限制,主要通过电子渠道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银行业务模式和客户开发模式。
2013年9月中旬,民生银行与阿里巴巴宣布战略合作计划,直销银行是双方合作的重要方面。 公开资料显示,在直销银行业务方面,民生银行的主要平台将是淘宝网。 直销银行电子账户系统还将与支付宝账户系统互联互通,为阿里巴巴及其关联公司客户提供实用、满足需求的服务。 特色金融产品,阿里巴巴或其关联公司将负责利用自身的渠道和资源,大力推动民生银行直销银行的发展。
保险公司、基金业、券商也在网络金融领域大展拳脚。
除了联手阿里巴巴、腾讯打造“众安在线”进军在线保险行业外,中国平安还热衷于鼓励多点互联网金融布局。 券商直接进军电子商务。 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华创证券、方正证券等券商于2013年开始建立自己的网上商城,大胆尝试金融“互联网化”。
银行利用这些与移动互联网相连的新型金融产品的竞争优势,稳定和扩大个人客户资源。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与未来格局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什么? 未来的竞争格局如何?
虽然目前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但互联网在金融领域产生的价值更多的是网络渠道本身的优势,在金融实质和产品研发上并没有创新。
事实上,目前互联网金融主要有三种业务形态。 第一,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已经互联网化,也就是所谓的金融互联网,比如网上银行、券商网上销售基金等; 第二,互联网公司依靠自己的技术、数据,第三是基于互联网理念发展金融服务,比如P2P借贷、众筹等。
可见,第一种业态的主体是传统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参与互联网金融实际上只是其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化,并没有改变传统的融资方式。 也可以说,这种业务形态并没有互联网技术带来的金融业务的创新和变革,而只是利用了一种新技术来降低金融业务的交易成本。
第二、第三种业务形态是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种形式的主体是互联网公司。 因为他们有很强的互联网技术背景,有平台、有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金融业务。 这种业务形态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实现金融脱媒,最终只会成为金融机构或其他金融中介的一个渠道。
第三种业务形态其实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 典型的例子就是P2P网贷,通过资金供需双方直接融资,实现金融脱媒。 但由于相关政策监管不完善、行业竞争激烈,国内P2P网贷已演变为银行或担保公司,不受国家金融机构监管,从事只有金融机构才能开展的业务。 一些中小企业和个人存在融资需求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目前众筹模式大多具有公益性质。
当前,互联网与金融机构竞争激烈; 但从长远来看,双方应该是一种共生、竞争的关系。 无论是互联网公司从事金融,还是金融公司进入互联网领域,都是寻求协同,而不是简单的多元化。
国泰君安董事长万建华表示,“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与新金融、泛金融机构的崛起并不是两个独立的发展趋势,相反,它们呈现出竞争与合作的竞争格局。” 具体表现为:传统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和电子商务企业融合发展。 比如目前各银行之间的POS贷款合作、工行与支付宝的信贷合作、京东与中国银行的供应链金融合作、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公司的余额宝合作等都是例子。传统金融机构与新金融、泛金融的融合。 机构一体化发展的例子。
万建华预计,未来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将有两条路径。
一方面,基于电子化手段的服务标准化、大众化、规模化。 在此路径上,商业银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将通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移动支付、移动证券等,将大众化的业务需求设计整合为标准化产品。技术。 金融应用、柜台终端营销取得规模化成效。 它们“便携”、轻便、易于操作,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的金融网点服务和碎片化时空的人工服务。 传统的金融服务方式将被彻底解构,逐步完成从实体网点到小屏幕的迁移。 在此期间,传统金融机构将出现金融服务产品化、金融产品标准化、产品销售平台和规模化、金融机构电子商务化、金融体系去分行参与低成本竞争等趋势。并产生规模效应。
另一方面,作为金融的技术职业,信息化、电子化并不是其全部,也不是其起源。 随着财富的增长,高净值客户群体将不断扩大。 高净值客户需要个性化、定制化、管家式的财富管理和财富服务开发,需要具有高度尊严感的高素质客户经理和网点。 在信息更加透明的未来,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信托公司在内的传统金融机构仍将凭借专业的服务优势,打造强大的投资顾问团队,并利用大量管家式的客户经理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未来的个性化服务。 ,在定制金融领域大显身手,这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说也是一片广阔的蓝海。
“未来的趋势是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大众标准化产品的规模化增长和高净值客户平台的个性化、定制化增长。标准化的模块化服务和专家级的高价值服务将相辅相成” ”。 在谈到传统金融机构未来的发展模式时,万建华做出了这样的判断。